学习的精髓在于,将慢功夫花在真正的问题上。
经经厉历,蓦然回首,发现缺的不是快之道,而是慢之道。
快,素来被认为是好的品质,也是尔等凡人追求的境界。至今都没有达到此道-_-||
大学期间,一师兄14天学会PHP,7天学会HTML,一个月后上线了自己的网站,三个月后月入三五万了,虽然算不上创业成功,但在那个年薪十万就能兴奋的学校,已经超出同龄人太多太多。
你一定会问,做这么多事,一定翘课了吧,对,他的确翘课了,奖学金一年都没少拿。
为毛,因为他学得快啊,平时不上课,考试前一周开始看书,就能考进前二,加上担任班委,老是喜欢,与同学的关系处理得也好,最可恶的是,打篮球的时候被一堆妹子争着送盐饮料。奖学金,so easy。
瞧瞧,快之道多么厉害的,简直开挂一样。
不可否认,也不否认自己的羡慕,快之道,简直比北京三环以内的房子更令人向往。
这些年,也一直朝着这种方向努力,英语,写作,工作等等都追寻着这种快——一样也没有做到。
周末空闲的时间,好好的想了一下快与慢的问题,为什么在快上面被甩得这么的远。明明想快,结果慢得自己都看不过去了。
思来想去,发现问题并不是出在快慢之上,而是效率的问题。
快、慢只是表现出来的假象,真正的症结是你做事的效率,换一句通俗的话来说,你做事高效,自然就快,做事低效,自然就慢。
有太多因素可以影响效率,身体状态,情绪正负等等,这些先不说了,说说一个可以立即改变且有效的,做事策略。
对于同一类型的事,每个人都是有自己一套的动作去完成的,比如说学英语,过四六级。
- 第一种人的策略是这样的,早起背单词,去图书馆做习题。
- 第二种人的策略是这样的,看英文报刊,书籍,电影。
- 第三种人的策略是这样的,背诵英文小短文,然后默写。
相信大多数人使用的策略是第一种,有一部分比较喜欢英文的同学使用的是第二种。而使用第三种的,没错,就是那个师兄。这个策略花的时间最少,效果最好,对比第二种也超出一大截。
后来有四六级受挫的师弟来取经,我只推荐第三种,这么执行了的人,都过了,而且花费的时间最短。第一个就不说了,第二个,虽然接触的英文更多,但是,如果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的话,不需要这么大的投入,话说,看电影还费时间。
同一件事情,同一个目的,不同的人去做,花的时间与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也就有了快慢之分。关键不在于你是追求快还是追求慢,而是你的策略,使用不同的策略,注定了花费时间的不一样。
策略越赞,做事越快。
策略的关键在于不落俗套,直击核心。去学习,去做事,都是要解决一个什么样的问题。对付一个问题,会有很多的策略,而大多数人行动之前,都是不假思索的直接用他上次使用的那个策略,这个,基本不用思考,一顿操作猛如虎,反正是能做出来,至于速度,至少也没有比上次慢对吧。
你看第三个方法就是如此,单词,语法,写作,三个一起锻炼了,连听力都省了,因为这三个过关的话,听力不会太差,即使差点儿,过考试是没有问题的。一剑封喉,不花费多余的力气。
如果你的策略已经足够优秀,这么做就无所谓了。对于追求快的人来说,这么做,就离快更远了一步。策略的小小改变,对效率的提升是显而易见,这么好的机会,居然浪费,就该赏赐一顿棍棒。
使用相同的策略,是难以跨越速度的鸿沟的,面对一个问题,特别是一个我们做过的事。首先不是去下手,而是停下来,动一动脑子。
- 我上次是怎么做个事情来着?
- 行动里面隐含了什么策略?
- 做的过程中有什么不爽的地方么?
- 这个问题的关键点是什么?
- 策略上可以做出什么改变,能更好的切中关键点?
一顿问题下来,然后,一个在逻辑上更加优秀的新策略就荣耀诞生了。一般情况,这个新策略,的确是更进步的。少数情况下,会相反,这时需要再优化优化。
新策略刚开始使用的时候会有些不适应,行动上与心理上都会有些抵触,这是最关键的时候,这个时候放弃,那前面的努力,思考什么的都白费了。即使看上去慢了,也要忍一忍,因为当你熟练了,带来的,可是快的质的飞跃。
新策略熟练之后,如果你想继续追求更加极致的速度,可以继续思考新的 策略。
整体来看,慢慢在策略的修改与熟悉上,快快在结果上,先慢才能后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