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育回归常识
——参加全国首届班主任论坛随感
周国平说,现在教育最重要的是回归常识。我深以为然,特别是听了首届班主任论坛各位名家、大咖的讲座之后,觉得这条建议更加切中时弊了。
在本届班主任论坛中,许多名班主都是在一线工作几十年的班主任,最少的年限也在15年以上。这些名班主,在长期的一线教育实践中,贴地行走而不忘仰望星空,以阅读和实践为自己的双翼。飞。飞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教育新天地。孙老师说,教师改变,教育改变,我们每一个教育人的改变都会带来教育的改变。在当前应试教育大行其道的环境下,我们在有限的空间里,还是可以做一点事情的。这些名班主,就是发挥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自己的教室营造了一片教育的新天地,给了每一个孩子一份人文的温暖。
常常在想,教育究竟是什么?王栋生老师说,教育是农业,他就像一个农夫,天天在自己的班级耕耘。可是,每一个农夫都渴望有一个好的收成呀!而教育更应该是成长呀!除此之外别无目的呀!那么教育如果像农业是不是也多了一份功利性的目的在里面呢?现在的教育更像是工业呀!把一群孩子感到同一间屋子,统一的教材,统一个授课,统一的进度,统一个考试,统一的答案,每一个孩子都要经历“模具”的打磨,然后,他们适应了这个“社会”,成为社会的栋梁,成为合格的建设者。这种“工具论”教育理念成为许多教育者的“共识”。这样的理念所指导下的教育教学,不就成为赤裸裸的应试教育了吗?
各位名师,无论是艺术的解决学生的问题,还是家校合作,共赢未来,亦或是拓展幸福教育的空间等等,每一位老师都在关注“人”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这首先是人学!”每一位教师将教育从我与学生们,变成了我与你,教师关注每一个生动、活泼的人,在教师与每一个学生相处、相守、交流的过程中,思维的碰撞,情感的交汇,产生了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李镇西老师说,班主任要善于讲故事。我认为,教育,在老师和学生的相处中,一个个真实的故事在天天上演,有的也许随着岁月的流逝,像一朵溪流中的浪花消失的无影无踪,有的却会成为一粒种子,在学生的心灵扎根,生长,直到开出美丽的心灵之花。
在小学阶段,我们究竟应该给孩子怎样的教育,我觉得除了阅读和习惯,再无其他。这应该是“常识”。阅读,应该把选择权还给孩子,教师和家长只需要给孩子提供一个装满图书的书橱就可以,不必要开什么书单,更不应该去指定什么书目。让孩子在书海中自由遨游,让他们在书山中漫步探幽,这样的自由阅读,学生的阅读兴趣可能才能被激发并保持终生。小学的习惯培养我觉得还是要落脚到阅读习惯的培养上,如果一个孩子能在闲暇时刻,惦记着去读点东西,而不是去玩一会手机或看一会儿电视,那么,这个孩子的学习不会太差,今后的人生之路走得应该也会比别人更加从容。因为,他有那么多人类优秀的伟大的心灵与他同行。
短短四天的学习,在聆听各位名家的先进经验的介绍中,我一边听,一边思考。许多教育的“术”也许“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水土异也。”学习之后,我们也许更需要的是”得其道而忘其形“,在他们教育之“道”的指引下,在自己的的班级教育找到适合自己的“术”。
而我们需要坚守的教育之“道”就是“教育需要回到常识”。“常识”就是教育即生长,生长就是目的,在生长之外别无目的。这也许是这次学习的全部意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