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待自己的强势学科
对于学得不好的学科,我们自然而然地知道应该花费功夫去弥补不足。然而对于我们擅长的学科就显得没有太多处理的经验。保持在每天在优势学科上的投入,边界效益越来越低(简单理解为花费同样多的时间,而获得的分数增加量却越来越少),同样的时间用在其他科目上可能更有收获。而减少每天在优势学科上投入的时间势必要减少在该学科上的任务量,担心会因此而成绩下降。所以如何处理对待自己的强势学科,也变成了—个问题。
对我来说,生物算是我严格意义上的第—个强势学科,在高二前期每天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完成上—节提到的任务计划,但一直享受在生物高分带给我的成就感之中,倒也无妨,但到了高三,突然发现能拿得出手的仍然只有生物一门课程,而高考是综合性考试,纵使我生
物超神考出满分,也不足以送我进入前10的学校。
而此时,物理化学和英语还有极大的努力空间,于是决定将高二对生物使用过的学习计划应用到这些科目上来。但高三之后每天学校任务变得更加繁重,自主学习的时间就更少了,所以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削尖生物课程的时间,来为其他科目让道。
生物的习题对于我来说已经没有太多难度,由于做题做得也足够多,所以对于出题者的思路把握的也非常娴熟,基本上—道题放在眼前,很快就能理清要考察的几个知识点,然后简单分析就可以填上答案。也由于对于常考的知识点掌握得倒背如流,很多题甚至可以达到条件反射的程度。而能够做到如此,分析看来得益于两点,一点是对课本的充分掌握,一点是之前大量的遍历了各类习题。这也就间接得到了我们削尖强势学科的计划方案。
对于强势的学科,我们可以按照如下规则判断
1该科目得分百分比明显高于其他科目,并保持稳定。
2该科目的课内课外习题可以在读题同时想出大概的解题方案,并能够联想出曾经做过的类似的解题方法。
3能通过题目对应到知识点,叉能通过知识点回忆出考察点。即看完题目之后能够分析出,这题就是考知识点A,知识点B等等。说到知识点A,那么要么就是考xxx要么就是考YYY。
因此,对于这类科目,在平时的学习中,可以将书本弱化,做过—遍两遍书本上的基础习题之后就可以基本脱离书本了,每天对应的计划则注重于题目,包括读题分析,和题后总结。不需要花费太多日寸间去做巩固基础的题,而是大量刷真题,通过尽量全面的掌握该知识
点的出考察点来保持强势。
方案B:对于偏重概念类的考试(化学、生物、历史、政治.地
理)
对于这类科目,书本上的知识点较多,但知识点对应的考察点则比较单一。举例来说,提到铁离子,无非就是2价铁和3价铁特性的对比,和酸碱反应时方程式的不同,以及氧化转化关系。提到辛亥革命,就无非是纵向考察历史意义及对后续事件的影响分析,横向考察历史上几场重大革命的特性对比等。
因此,对于这类科目,如果能够熟练掌握书本上的概念,充分理解该知识点和其他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则可以很好的解决绝大部分的问题。所以,这类科目的保持应该以看书,看重点材料解析为主,以刷题为辅。做到—看到这个知识点,就知道书上部写过关于这个知识点的什么话,提过他与其他知识点的关系时如何。而这类考试的刷题也主要侧重于筛选不熟悉或不熟练的考察方向。比如看到氧环境,看到金属粉末变红色的现象提示,那氧化成为三价铁没跑,这种类型的题目用脑袋刷即可,不用再花费时间重复劳作(前提是这科目满足我们之前强势学科的判断,才能按照这个方案来做,否则危险极大)。
举个极端一点儿的例子,比如语文的古诗词默写,如果你已经能够保证能瞬间反应,并没有什么不会写的字,那何必再浪费时间誊抄—遍呢?这时间去用在更能提分的地方。后期化学和物理也变成了我的强势学科,所以基本上复习的主要时间用在翻阅熟悉课本和知识点的分析上,对于习题如果能一眼看出这题的答案或者考察目的及陷阱,那一般就画个对号就过去了,节省了非常多的时间。
举个极端一点儿的例子,比如语文的古诗词默写,如果你已经篚够保证能瞬间反应,并没有什么不会写的字,那何必再浪费时间誊抄—遍呢?这时间去用在更能提分的地方。后期化学和物理也变成了我的强势学科,所以基本上复习的主要时间用在翻阅熟悉课本和知识点
的分析上,对于习题如果能一眼看出这题的答案或者考察目的及陷阱,那一般就画个对号就过去了,节省了非常多的时间。
最后嘱咐一点,一定要确定这门课程是你的绝对强势学科,才能按照以上计划行事。
课本和考试习题的关系
高中课本目的在于以最浅显的语言去传授知识,用最简单的习题去例举考察方向,用最简化的逻辑去串联各个知识体系。而高考则是对于课本上知识的进一步灵活运用,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提高做题难度。
1增加解题步骤。通过将一系列简单的小问题进行组合,捏成—个看似复杂的大问题。通过已知条件无法很快联系到问题答案上,但每个中间的小问题难度不高,只是最终答案隐藏较深。
用符号来表达的话就是,已知条件为A、B、C、D、E、F,解答步骤为A+B=X,C+D=Y,E+F=Z,X+Y+Z=答案(式中“+”并不表达数学意义上的相加关系,而是表达通过条件A和条件B的组合,可以获得结果c)。
3通过迷惑性条件增加难度。题目会提供—个多用途的已知条件,这个已知条件可以和其他多个已知条件组合获得中间结果,但只有一种组合才能得到最终正确结果。—旦选择了错误的组合,可能也能得到—个结果,可这时已经进入了命题人的圈套导致答案错误。这类题目在物理的能量和功的组合题中非常常见。
4通过创新性地组合知识点来增加难度。比如数学考试中,三角函数题、概率统计题和方程类题大多独立存在,但在—切创新性的试题中,也会遇到比如需要用到概率统计的公式求解方程,或三角函数公式与方程组合的试题。这类试题主要因为平时看到的题型较少,
在考试过程中很难快速找到两者联系而阻碍考生找到解题方案。
所以,归根溯源,高考考试的题目之所以难,是因为对知识点的考察进行和伪装和组合。由于高考考试纲要的约束,考察的知识点绝不可能超出课本知识范围。所以解答考高难度的试题的主要关键还是在于对于课本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所谓万变不离其宗,只有对书本上的知识点有足够深刻的理解和熟练的掌握,才能抓住解题的诀窍,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各个击破,游刃有余。不能遇到—个难题就花费大量的时间去丑豳裤答步骤,而是去理解解答过程中,是如何调用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书本无论在概念性的试题还是计算类的试题上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也就引出了我们下一个问题,应该如何看课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