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27日,有幸到图书馆市民学堂听梁文道老师的讲座,讲座主题是:“末日“之后---纸质书籍消逝之后的阅读。
梁文道,著名读书节目评论员、主持人。在了解到要举办这次讲座之前,我几乎不了解他,只是记得在凤凰卫视看过这么一个人,只是模糊记得《开卷八分钟》和《铿锵三人行》。这场讲座,关于阅读的主题吸引了我,同时我也才开始在百度上输入“梁文道”这三个字,我发现自己还蛮喜欢梁文道的风格,他很有趣,这是一种感觉,我感觉他的思想会引导我某些思维的发散化、开阔化。
我喜欢和我不一样的人,他和我有完全不一样的成长环境,和我有完全不一样的经历,和我的思想有一定的冲突,尤其思维和我存在差异,思维比我开阔和清晰,这样令我在听他讲的过程中感觉到自己思维在慢慢发酵,慢慢升华,慢慢活跃。真的是很美妙、很享受的一个过程。用梁文道老师讲座中提到的一点来说,听完他的讲座,感觉好爽!
对于这次的讲座,我边听边总结记录了一些梁文道老师的讲话。
(续前)
“我不是个非常有立场的人。我不明白,我为什么要对这件事情有立场?我只需要分析,不需要非得分出个你是我非,况且这件事情不至于到大是大非。”
关于近来内地女童香港便溺事件,梁文道老师认为,这源于一种文化差异。在香港,上厕所这件事是需要被规划的,不管去哪里,成人或小孩都会计算好下次上厕所的时间,他们宁愿少喝水,也不愿发生路上着急的事情。或者说,即使着急,他们也得忍着,小孩大人无一例外。这就是他们的常识。
另外,在香港,公共厕所是非常稀少的,而且很隐秘,几乎只有熟悉香港街道的本地人才清楚具体位置。
这又涉及到一个话题了,文明。
“文明”是我们中国人很重要的焦虑,梁文道说道。
我们很关心自己是否文明。然而,人类文明化实际就是在控制人的原始本能和欲望。
这次事件,我是同意梁文道老师的说法的。这件事并没有大到这么大,没必要弄得像两股势力对立起来,你争我论,像在自家门前的一对兄弟吵闹,别人是当看戏了,这么闹下去,我们也该羞了。
是不是我们都缺乏宽容之心?眼里容不下一粒沙子?关起门来,静静思考,想法子改变我们这种心态。还有咱们自家看热闹的网民们,也该思考,这样把事情闹大了,闹到家门外了,是不是有些不妥当呢?正所谓家丑不宜外传。我们是不是应该着重于将我们家的好事传千里呢?想想吧。
“我一直不开通微博、博客等,是我觉得它们对我来说太快了。当我要说这么一句话,我需要确定和验证其依据,我不能随便说。”
“马上有的是反应和情绪。”
听他这么说,我更坚定自己要坚持写作的决心了。思想是需要沉淀的,它不是你的情绪或者反应,它是另外一个你,是一个内在的你。
梁文道老师还有推荐了几本正在阅读的书籍给我们,我记录的名称为:《哲学家与他的贫穷者们》、《爱因斯坦在柏林》。
总结一句:多看书,多思考,书真的是一种需要细细欣赏的艺术品,它值得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