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东西往往因为自己缺少而更加重视,也有很多东西因为拥有往往不在乎。
理智和冷静,一对同义词,看似非常熟悉不过的词汇,说起来容易,执行起来却不断有偏颇。
与理智和冷静相反的词汇是感性、易冲动,甚至蛮干。人往往不理智或无法冷静下来是由以下几个因素促成的:
1)年龄。我们上中学时,老师或者父母总是嘱咐我们要冷静,不要叛逆,因为叛逆也是夹扎着不冷静的因素。有的人叛逆,违背父母的意愿,一时冲动,离家出走,那这个阶段的年龄更多是因为对世界的未知,成长的困惑,还有缺乏责任心的表现。
2)性格。有的人天生容易急躁,处事无法冷静,这种急躁的特性源自性格,而性格也是随着父母遗传下来。很多小孩的天性都是随着父母,加上父母的急躁的性格特点在生活中表现,也潜移默化对小孩的性格塑造产生影响。
3)经历。每一份经历和职业特点对每个人每个阶段都有或多或少的影响。做过记者的人在行为表现上一定比普通上快,因为一条新闻信息如果采访晚了,更新慢了,那就不是新闻而是旧闻了。写毛笔的书法人士往往都是不急不躁的,一个经常练习的书法的人不可能表现出冲动,若有,概率很小。
4)压力。人往往有压力时,需要释放的空间,若无处释放,难免会情绪波动,出现异常。
要想一个人从冲动变得理智,在遇事时表现冷静,有几种方式值得借鉴:
1)急事一缓,缓事一急。很多心理学专家建议,在遇到急事时,或情绪波动较大的时候,先缓七秒再处理问题,或再回答。一个人经常会遇到或多或少的急事要紧事,而当真正遇到的时候,为了更加平和地处理,还是要克制,迫使自己冷静下来,只有冷静过后,处理的问题才会妥当。
2)宁静以致远。心灵冷静才能对未来有更好的规划,也会更加理智。相反,如果把长远的事情规划好,也会让短期内处事宠辱不惊,不慌不乱。遇事不理智,冲动的做事,其实内心隐藏着对未来的自卑,或者没有底气。若是底气十足的人,往往可以笑谈风声。当年诸葛孔明在寡不敌众的情况下依然能舌战群儒,坦然面对,最终赢得胜利。
3)读万卷书,行千里路。一个人只有把眼界放宽,心胸才会开阔,包容心更加强大,有包容,处事一定会多一份掂量,多一份考虑,而不是随意妄为,任凭意气用事。
理智和冷静最终也是一个人成熟的表现,如果年龄还小,经历太少,加上天生的基因缺陷,冲动在所难免,而对于成长中的我们,如果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往往在生活上容易引起矛盾,在工作上决策失误,那样导致的损失,将是无法衡量的。
几千年前,孔夫子就告知我们,"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忍一忍,多一份冷静,少一份冲动,那就会有更高的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