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毛志杰(家长教育)
宝妈的健身计划随着天气的变化而暂停了,理由就是“天气太冷”。但是又急切的想让身材瘦到苗条的程度,于是问宝爸:“怎么才能让自己将锻炼坚持下去?”
宝爸出了个主意:“先买一套冬天用的运动服,越贵越好。”
宝妈对宝爸忽然间的慷慨表示不解。
宝爸实话实说:“‘买贵运动服’本身不是为了保暖,而是给你的运动树立一种‘仪式感’。一般而言,高成本的‘仪式’会增加反悔的物质成本和心理成本。当有了这个‘仪式感’,你的运动一定会坚持下去的。”
宝爸的话不无道理。正如,隆重得有些烦琐的结婚“仪式”对于婚姻双方而言就是建立“仪式感”的过程。有了这些仪式,让新人双方从心理上加深对婚姻的认识,同时也轻易不会动“离婚,再结婚”的念头,因为这种仪式太麻烦了。可以试想一下,如果缺少“结婚仪式”,不知道离婚率会提高多少。
宝妈表示服气,马上网购了一套价值不菲的运动服。
宝爸看自己对于“仪式感”的解释居然真的收到了效果,不由自主地又联想到了对小宝的教育方面。
宝爸若有所思地说:“现在孩子们的教育普遍缺乏一种学习方面的‘仪式感’,或许这也是普遍不太重视教育的根源呢?”
宝妈说:“怎么没有仪式感,现在很多学校的升旗仪式、入队入团仪式、入学毕业仪式等等,不都是‘仪式’吗?
宝爸不以为然到说:“那不叫‘仪式’,只不过是‘形式’罢了。”
的确,发自内心的才能称的上“仪式”二字。我国传统教育文化中,有很多值得尊重借鉴的“仪式”。
就拿最简单的“师生关系”来对比吧,古代拜师是一件相当隆重的礼仪,正是在这种仪式感的氛围中有了“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说法。而现在拜师的礼仪可以说已经可以忽略为几句“老师您好”的礼貌用语了。
再有,古人对于读书是十分重视的,对于读书人也是非常的尊重。讲究的读书人在读书前都净手、焚香,再有条件的会追求个“红袖添香夜读书”的氛围。实在没有美女相陪,也会找个书童衬面子。从这些方面可以看出,古人从内心追求一种读书的“仪式感”,这种仪式感也促进“尊师重教”读书文化氛围的形成。
宝妈说:“那怎么让咱小宝有学习的‘仪式感’呢?”
宝爸沮丧地说:“这还真不是咱们能做到的事,这个整个教育环境有很大的关系。但是,我们也可以从家庭教育方面做出一些改变,来增强小宝对于学习的重视和兴趣。”
“比如说,让小宝明白父母为他的学习在精神和物质方面的付出。”宝爸知道小宝很“心疼钱”,所以,从这方面让小宝体会到自己的一片苦心也不为过。其实,给孩子讲太多理想和大道理是没有用的,还不如这来得实际。
“另外,给小宝创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让他感受到读书学习是一件很正式很值得尊重的事。比如,给小宝一个独立空间的‘书屋’,给孩子一个堆满他自己书的书架,给孩子多买他感兴趣的书籍......”虽然有很多“凿壁取光”在贫困环境中成才的鸡汤故事,但是,宝爸始终认为,在好环境里读书的孩子成才的更多。
其实这个并没有太多可争论的,远到古希腊的哲学家是在优越富裕的环境里才有闲有钱去思考;近到现在,很多能上名校的优秀人才大多也是从物质条件好的家庭走出来的。
人往往是在物质条件丰富以后才会注重“仪式感”的培养,而“仪式感”本身又会对人产生积极的影响。但是,更多忙于生计的家庭往往会忽略对孩子学习“仪式感”的建立,这往往也是所谓“寒门难出贵子”的原因之一吧。
宝爸说:“自人类文明诞生以来,‘仪式感’就无处不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仪式感’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如果将‘仪式感’能融入教育中,势必会促进教育的发展。”
这道理对于孩子的家庭教育方面同样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