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2  知识体系构建

知识体系

      知识的定义来自于柏拉图:一条陈述能称得上是知识必须满足三个条件,它一定是被验证过的,正确的,而且是被人们相信的,这也是科学与非科学的区分标准。由此看来,知识有标准的。比如,我们可以明确地说出牛顿第一运动定律:任何物体都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直到外力迫使它改变运动状态为止。

      知识体系:是无数个关联的标准知识的集合。

      比如作为天文学家等科学家必须掌握“ 宇宙”这个知识体系,包括牛顿定律、天体力学、大爆炸理论、相对论理论、数学等等知识,而这每一个知识,你即可以说它是知识也可以是一个知识体系,比如天体力学也包括摄动理论、数值方法、定性理论、天文动力学、 天体形状与自转理论、 多体问题(其内有二体问题)等,  迄今三百多年历史,也有其定义、代表人物的变化。

      知识是人类在实践中认识客观世界(包括人类自身)的成果,它包括事实、信息的描述或在教育和实践中获得的技能。它可以是关于理论的,也可以是关于实践的。知识体系更是如此,更加饱满和综合。

一丶什么是知识体系?

      知识体系本身就存在,不同的领域专家把他总结出来,体系已经足够完善。但知识和真理一样是相对客观的,不存在任何绝对完善的知识,一切都是需要人们发现并验证。人类没有发现验证的“知识”尚且不叫知识。知识体系是基于人而存在的,别人总结的是别人的,你吸收得到的知识体系才是你自己的。

图片发自简书App

红绿蓝分别代表不同人的知识体系;黑色圆代表知识本身的知识体系。

      知识体系包括人的知识体系以及这个人知识体系里知识本身的体系。知识本身的体系是相对存在的。一个知识点,从全人类来看,可能从A到X都能发现并验证,但有的人可能只知道A到C,有的人可能只知道C到G,人的知识是残缺的、不完整的。

    1.知识本身的知识体系:即知识点的定义、构成、条件、背景、历史、用途、功能方向、外延等等知识组合。一个知识,也可以看做其有一个知识体系。它是无限的、变化的、复杂的。需要各个领域的人类来共同发现和验证。

图片发自简书App

      2.个人的知识体系:即一个人基于自己的基因和背景下从自己的兴趣、需求、特长出发而拥有的认知、经验、能力等等综合的智慧。这是私人的、可控的。也决定每个人的差距和与众不同。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一个是知识本身体系的面貌呈现,一个是人的知识体系构建轨迹,均是点线面的逻辑。

      知识结构特征(有效性):关联

1、人类知识存储和计算机存储的不同点

      收纳箱贴上标签,甚至贴上编号,把常用的物品放在最外面,少用的放在最里面、最下面。我们把这种整理方法称之为计算机存储算法的优化。收纳箱数量增多,收纳盒之间彼此没有联系,没有关联,也给寻找合适的物品带来了问题。计算机在信息索检算法上效率无匹,但在创新、思维上低能。

2.有效结构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知识孤立起来,没有建立连接,大脑的遗忘机制就采取措施:知识点隐藏(抹去)。一一为了适应生存的进化(如手机内存)。  这种机制是区分存储知识(信息) 有用的标准之一:读取知识点的激活次数,与其它知识点的连接强度。

      因此,有效知识结构是网状,而不是点状。互相链接,无边无际。

3.三维立体网状(高效)

深度(Z).相关性(横向x).抽象与运用(纵向y).三维座标

图片发自简书App

(1)深度一一知识的背景

图片发自简书App

(2)横向一一知识的相关性

图片发自简书App

(3)纵向一一知识的抽象与打破常规运用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4)让每个知识点连接起来

    三维构建的知识点仍然是孤岛,没有与其它知识点产生联系。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上例重点在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延展。孤立知识点联系形成通路,大脑才能更有效地引用知识,并且不断强化。

、人与知识体系的关系

1.相互限制

      知识本身的体系是人类所共有的,认知程度由人类共同智慧所决定。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经验总结。所以知识本身整体上会有其界限和指标,即公认的结论,可以说是相对客观存在的。(为什么古代发明不了电脑,如今可以研究人工智能的原因。)

    人类智力水平、体能、心智各方面有限.每个人的先天基因早已确定,周遭的环境不定,自有的体能、技能不一,所获得的知识也不一样。所以大多数情况下,人们无法打破纪录,无法突破经验。

      另外,一个人的知识体量很难突破现有人类的总知识体量。

      按规矩办事,依旧是现代社会的行为准则。当然这也是为了规避风险,避免错误。这就造成了大多数人会在人类已有的知识范围内(或在自己接触的知识范围内)行动。

比如,你坚持用进化论来推导生命的诞生。

      这样的结果,就是直接导致知识本身无法更新进步,于是互相限制。

2.相互促进

      但经验不一定是结论,结论不一定是定论,规律不一定是定律,定律不一定是真理甚至连真理在时间的推移下都不一定是“ 真理”。比如地心说、日心说。 知识本身的知识体系,会不断演进,因为有人的参与,深度会越来越深,极限会被挑战。

3.人的重要性(主观能动性)

      知识本身的知识体系的极限会被挑战是因为人的参与。人的复杂性、多元化、个性化,理智和情感。

      每个人的身体素质不同,出身背景不同受教育程度不同, 经历的事情、 看过的风景、遇到的人不同,所以对待自己、对待事情的态度和应对方式不同。环境、习惯会影响认知,而认知又会改变习惯和环境,互相融合,于是出现人的复杂个性,即每个人的兴趣、需求、特长都不一样,不仅范围不一样,深度也会不一样。

      再加上,这不同的个性,在世界范围内社会的分工协作中,参与到不同行业领域职业岗位,而让世界变得更加多元和丰富。多元和丰富就意味着可能性的增加,于是,这其中打破纪录、挑战极限的可能概率虽低,但一定会出现。接着,历史在某个时刻因为某些天才而改写。

三、为什么要构建知识体系

1.为了生存

      “你们再这样下去的话, 就一辈子被人骗。这个社会有规则的,不能超越这种规则生活,但是,这个所谓的规则,全都是头脑好的人制定的。”“这些规则,都只是那些头脑好的人为了自己方便而制定的。反过来,要是不方便或者不明白的地方,就巧妙的隐瞒着。但是,即使是遵守规则的人之中也有聪明的家伙,巧妙利用这些规则,比如说税金、养老金,保险医疗制度等福利体系,全都是头脑好的人故意弄的很难明白。设下的从什么都不想知道的头脑不好的人那里大捞钞票的圈套”“这就是现在社会的体系”——《龙樱》

知识体系的构建广度决定着选择权。越广,选择余地越多,选择时可做比较。

知识体系的构建深度也决定着选择权;越深,选择权越大,自己拥有主动权。

2.为了生活

      “在每个时刻, 所有节点有同样的机会被连接,结果导致那些先加入的节点拥有明显的优势。”“因为这样的节点拥有最长的时间来收集链接。”——《链接》

构建知识体系的时间决定着选择权。越早,可供选择的多,被选择的可能性也越大。

构建知识体系的质量决定着选择权。越高,选择权越大,被选择的可能性也越大。

3.为了人生

      真实网络由两个定律支配着:生长机制和偏好连接。每个网络都是从一个小的核开始,通过添加新的节点而增长。然后,这些新节点在决定连向哪里时,会倾向选择那些拥有更多链接的节点。——《链接》

你所构建的知识体系可以让你拥有决定自己人生方向的选择权。

你所构建的知识体系决定了自己是谁,是与众不同的,不可替代的。

事实上,构建知识体系意味着将自己的知识体系明确化,并不断强化,从而让自己了解自己,相信自己,明白自己,明确后续的方向和选择,让自己做出更好的选择和行动。

总的来说,你的知识体系决定了你的人生。

四、知识体系的自然演化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有它自然的演化过程智慧也是人类绵绵不断的历史结晶。而我们每个人即便不去主动构建知识体系,也会渐渐过滤、沉淀、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不过肯定会相对无序、混乱。

图片发自简书App

1.演化过程

️  阅历

每个人都有读过的书,看过的电影,听过的音乐,走过的风景,遇见的人,上过的网站,和人讨论的问题,自己思考的人生,经过的故事等等这些就是阅历。它包括信息和数据或者现成的知识。

️  认识

仅仅是有阅历,但若没有将注意力集中在曾经看过的书或者遇见的人上,也不算对这些知识有认识,没有记忆,没有经验。你只有注意到这个知识,在乎它、关注它,你才算认识它。

️  认知

如果你注意到这个知识,并继续了解它,且付诸于实践然后验证它,你才会深刻理解它最后真正同意、认可它,并一直作为准则指导自己的行为。 这就是“为什么懂得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一生?”的关键性答案。

️  智慧

严格来说,智慧是由智力体系、知识体系、方法与技能体系、非智力体系、观念与思想体系、审美与评价体系等构成的。你只有在真正拥有了一定的知识体系后,并形成了自己的思维模式,创新思想,才会创造智慧。

图片发自简书App

2.演化阻碍

(1)知识本身非体系化

    信息太多。巴拉巴西在2003年《链接》中预测十年后,网络信息将达到10的18次方字节,这些信息会以多种格式在全球传播。知识的体量则日益增长,体系需要人们逐渐发现并建立,提取其中的知识、去除无意义的碎片信息。

      信息复杂。以短微博、文章、图片、书籍等多种载体和形式出现,让人眼花缭乱。无用、过时、错误、有害的信息扰乱着我们的视线,想要获得知识需要加以筛选和甄别另一方面,则是每一种知识的解构、建构的角度和方式不同,并不一定错误,就需要进行分类和明确,这对于思维混乱的人很有帮助。

      知识更新快。即便有书籍这类型系统化的知识呈现,但知识的增长和变化已经越来越快,很多优秀知识型书籍每一次出版,会做一定更新——与时俱进的例证,或者思路的更正和优化。越来越多的作家、专家、知识创作者倾向于在网络上进行创作,因为他们每天有新的收获和思考,这样便于及时更新、整理、优化。而我们作为知识获取者更应该保持持续更新知识的态度和方式。

关键:如何把无序的信息转化为有序的知识

(2)知识获取非连续性

      由于我们获取知识的来源不同、每天接收的知识不同,接收知识的时间顺序和分配也不同,知识的层级更不提,导致一个一个知识是无序的、混乱的,知识和记忆并不会自动归纳、梳理、总结,你必须有意识地强化记忆,让这些记忆产生联系。这也是我们经常听到“好记性不如一个烂笔头”“写日记是一个好习惯”“睡前回顾今天的事情”这些建议的原因。所以,我们必须借助工具和习惯才能让自己逐步建立知识体系。

(3)知识消化非系统化

      由于每个人的基因不同,智力不同,脑容量不同,大脑偏好不同,所以能吸收的知识也不同;每个人的出身背景和环境不同,获得知识的机会也大相径庭,有人一辈子上不了学,有人可以当一辈子学生。再加上命运和巧合的安排,接触知识的质量、大小、多少完全不同。这些便是阅历

      每个人对知识的理解力不同,用在知识上的时间不同,对待知识的耐心和毅力也不同,构建知识体系的态度和方法不尽相同。很多人用在吸收知识的时间并不多,或者很零散,早起刷个朋友圈,上厕所时看篇文章 ⋯很难专心像上学时一样,专门花一个小时来记忆、学习、研究、理解一个知识。但这是认识、认知的关键过程。

      方法不系统,工具散乱。几乎没有一个明确让你构建知识体系的工具。很多互联网产品顶多会有收藏、分类、笔记这样的存储工具,但真正明白其价值的人很少,大多是先收藏留着后续看,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实际上,知识的来源载体是多样化的,所以单纯地构建某一个载体形式的知识并非长久之计。

      综合来说,知识体系本身的演化过程随机性大,具有较大复杂性。所以需要系统、完善的方法和工具来帮助解决这些阻碍,让知识的吸收和运营更加节约有效。

      这也就是为什么,每个人的境界不同;每个人的格局不同。即便智慧,也会有不同的领域,也有不同的层次,不同的大小。

五、如何构建知识体系

图片发自简书App

1.系统法,就是在积累知识的过程中,按照一个完整的体系来整理知识的思维方法。例如,我们围绕着一个主题来搜集相关的资料,就是系统法的应用。按照一定的要求,把那些零散而不统一的材料组织起来,以一条中心来构建一个完整的逻辑体系,就能把知识整理成较为一种系统的门类。哲学家能够从一点水悟出世界变化,科学家能从中测量出水的纯净度,然后分别以此归类到各自的门派之中。我们对于知识的积累,可以做到这样。2.网状法,就是把学到的知识进行整理,使它们形成有逻辑顺序、结构清晰的知识体系。通常我们读一本书的时候,每一本书都有自身的逻辑体系。只要我们按照这个逻辑框架,简化书中的内容,把重点组合起来,抽取概念或原理,就可以清晰看到这个体系。我们常用的学习工具,如思维导图,就是利用这一点来帮助我们梳理掌握知识。3.移植法,就是把学到的知识,用一种科学的方式,应用到其他类似的范畴上面,来理解或解决其他领域的事情。如孙子兵法本是战争的指导法则,但我们用在商业竞争上,就是知识的移植运用。化学反应本是化学实验中的一种常见现象,用在人与人之间相处时擦出的火化,也是概念移植的运用。很多时候,本专业的知识,其用途不一定局限应用在专业上面,也可以扩展应用到其他范围上。只要我们善于发现不同研究对象或问题的共同点跟类似点,就能够运用这种方法帮助我们理解问题,甚至解决问题。

      在实际操作上,我们可以交叉运用上面这三种方法来积累知识,理解知识,运用知识,我们就能够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合理知识结构。

构建原则:要做到系统化、流程化、可视化三点。

构建方法:这也是从道、法、术、器、势的角度去全面解决问题。

1.系统化(道·法·势)

      通过系统地规定,明确方向、准则来建立知识消化系统,保证构建过程处于正常的轨道,并不断前进。  (确定理念、方向即是道;掌握规律、准则既是法;顺应趋势、自然既是势。)

️(1)前提:人生方向

      是要走广度路线,还是走深度路线?深度路线走哪一个领域?选什么专业?做什么工作?这是很多人人一生一直都要面临的问题,在最开始也要选好方向,面临十字路时也要明确方向,遇到阻碍时要坚定方向。人生方向决定我们是谁。(方向不对,再努力也是白费。)

      假如不知道自己的人生方向,建议在学习的基础上先勇敢选择一个方向,时间会证明一切。错了就换,对了就继续。千万不能不选,否则就是默认继续当前混沌的状态,得不偿失。

(2)基础:兴趣、需求、特长

      对于每个人来说,为什么构建知识体系会有各自的答案,构建怎样的知识体系也一样。但必须从自身的兴趣、需求、特长出发这样你才会有自驱动力去做这件事,或者有压力去持续构建。明白自己的长处和短板,对于构建过程有很大帮助。

图片发自简书App

️(3)原则:主题、相关、自然

      人的时间、精力有限,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喜欢、需要什么主题,就去不断深挖。只有主题纵深,你才会分辨出好坏,知识体系才会快速建立。什么都想要,什么都想做结果可能什么也得不到。

      但也不建议一根筋一直扎在某个细分领域,还是需要偶尔抬头看看周围的世界,或者和当前领域相关的范围,或许对已有的知识体系有帮助。比如你是做产品工作,用户体验尤其重要,研究下心理学和传播学,对产品工作帮助也挺大。原则上还是要以一定的知识为中心(跳转到无关及时收住)。

图片发自简书App

      大自然的力量分为引力和精神力。引力即是物体之间加速靠近的趋势和吸引力,是我们无法改变的(可能只是暂时)。精神力是指生物体脑组织所释放的一种不可见的力量,包括:知、情、意。这个我们可以控制所以,身体很重要,心情也很重要。为了研究,不吃不喝,也是不行的;为了得到某些知识,而让自己情绪失控,也是得不偿失。有很多不可抗力,我们无法击退,还是要保持平和的心态。比如,很多人就是颜值高,能够凭此获得更多的相关信息,而你却不能这要坦然面对;有些人天生右脑发达,建议顺势而为。很多特长或者优势也是在持续的锻炼和强化过程中建立的。

(4)方法:学习、选择、分享、实践

      学无止境,永远要保持学习态度。知识没有终点,知识体系亦是。好奇、发问、敬畏是学习的基础。好奇的刨根问底决定了你的深度和格局——对一件事情,多数人只停留在“这件事很奇怪或者好有意思”这个浅层的表象;而少数人会去主动探索背后的为什么、怎么样,过去和未来,本质和逻辑,对我意味着什么。

      敢于选择,尝试,试错,扩展。如果不做选择,相当于默认延续当前的状态和选择很多时候,在构建的过程可能会想不通或者有难题,建议走出去,和其他人聊聊,换个思路或者吸收一下新想法;或者在分享交流的过程中梳理出内心的真实想法,并在行动实践后得出的结论,做出预判、明确方向。

图片发自简书App

2.流程化(术)

      通过明确的步骤、流程,让构建过程有迹可循,有路可走,达到步步为营,一步一个脚印的效果。流程明确可以解决知识本身非体系化的问题。 ( 运用正确的方法、具体的方式即是术。)

图片发自简书App

(1)获取

将外部信息吸收到内部的步骤。获取的信息很多很杂。可能是主动搜索、查询、发现的也可能是被动推荐的。总之,大量的信息和知识来到你的面前,但是会有新的。

️(2)筛选

需要基于兴趣、需求、特长来确定吸收知识的方向,方向拆解下来就是一个个主题。接着根据主题进行分类,明确哪些信息和知识属于同类的,准备把它们放在一起。相当于给它一个位置,一个定位,明确到底有什么用,用在哪些方面。

学习和整合资料的过程就是要进一步把资料读少,在读和学的过程中不断的剔除掉垃圾和无价值的资料。资料的分类管理是第一步,但远远不够,做第二次过滤需要对每个资料都进行泛读,通过泛读对资料的价值和优先级进行排序,以确定后期学习的计划和学习的重点。(知识在经过长时间的推移和传递者有意识的增减会带来误解和不必要的麻烦;• 自己要养成对知识的鉴别能力,追根溯源才能得出最终的结果。)

️(3)储存

我们需要找到工具,将吸收、筛选后的知识和信息进行记录和储存。比如我看过哪些书,我看完这本书后哪段文字需要特别截图保存。好记性不如一个烂笔头,很多记忆是需要强化的,知识也是需要不断温习的。

️(4)整理

储存的过程中要明确哪些信息是有用的,哪些知识属于初级或高级的,哪些知识已经过时了,哪些要进行及时更新。认真整理,发现好的就深入研究,做笔记。不断优化已有的知识体系,并尝试着总结固化现有的知识。这叫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5)分享

这个时候,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思维模式和知识体系,但到底对实践和现实有没有用,可以通过分享来提前规避问题,在行动之前以小代价和低门槛验证自己的知识。即内化的知识与外部产生联系,交流,发现并及时完善。

️(6)应用

将理论验证的知识进行实际运用,从而真正对我们的生存、生活、人生带来改变。往往很多实践中要么会验证知识的正确性,要么会验证知识的不完整性。这也是我们修复知识体系或对已有知识体系进行创新的绝佳好机会。

️(7)创造

当我们具备了理论基础和现实支持后,我们的思想逐渐成熟,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维模式,掌握的知识体系将会自生长,于是出现不可思议的化学反应。小说、艺术品、新产品、新技术等等发明、创造往往就在这样的背景下横空出世的。

      知识体系的宏观流程如上,但实际运用中是循环往复,不断构建、变化甚至坍塌,然后再建构甚至重构......但请记住自己的方向。

3.可视化(器)

      通过文字、工具记录梳理 —— 可视化来达到明确、强化、优化知识体系的目的,同样解决知识获取非连续性问题。(运用最佳的工具和载体即是器。)

      由于每个人的所在领域不同,应用和创造的过程不一,所以可视化工具针对的流程主要在获取、筛选、储存、整理、分享这五个步骤。

主流的网络工具:

️(1)获取工具

知乎、豆瓣、果壳、头条、微博、微信等几乎所有的网络工具

️(2)筛选工具

百度搜索、谷歌搜索、搜狗搜索等;豆瓣标签、百度词条类目、亚马逊智能推荐系统;

️(3)储存工具

知乎有收藏夹、豆瓣收藏书籍(已读、想读、在读),涂书笔记、印象笔记、有道云笔记等等;

️(4)整理工具

印象笔记,有道云笔记,可以将文字、图片进行保存,并不断整理更新;

️(5)分享工具

微信朋友圈可以分享文章;简书、头条号、微博头条可以站内、站外分享;印象笔记和有道云笔记相对封闭,更多地是在站外分享;

️(6)创造工具

印象笔记,有道云笔记,微信公众号、头条号、微博头条、简书等等可以写作、创作。

六、构建工具

      知识体系作为一个多元化、系统化的存在,意味着其包容性更强,凡是和知识相关的,尤其是书籍、电影、文章、问答、课程等,都应列入该知识体系。而网络本身已经具备知识数据库这样的无限资源,构建工具完全可以将之链接起来,以方便用户随时调取,不必再重复搜集和整理。

      比如,要了解二次元这个知识点,相关的书籍、电影、文章、问答、课程都应是知识的来源,你只需要一个链接去查看,而非自行去组织。豆瓣的豆列在一定意义上表明了这个方向,即在一个主题下,将书籍、电影、音乐进行专辑呈列,既链接了已有的数据库,也给了用户构建权。

      有明确构建知识体系的工具其实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思维导图。这一类工具,在搭建知识框架、结构,呈现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关系、表达知识体系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其作为知识体系的枝干尚可,要想完整呈现整个知识体系,亟需相关细枝末节的功能即链接已有数据库。人们在知道了关键词或主题后,还是需要有详细记录和信息的。

图片发自简书App

构建知识体系工具的终极目标应该是:可视化人的大脑。并通过网络技术链接所有知识数据库,系统地帮助人获取、筛选、储存、整理知识,当然整个构建过程都离不开人本身。

首先要解决的是获取的问题。我们知道,我们每个人的知识来源主要是下面三类:

一、公共知识,包括图书馆、亚马逊/豆瓣/IMDb等网络数据库、维基/百度百科,公共可查询网页、资料等。

二、他人知识,而且是自己可接触的人。以前必须是线下面对面,通过授课、交流等方式;现在通过网络,通过分享互动,人人都是传播知识的渠道。

三、自己的知识,就是自己记忆、消化的知识可产生新的知识——内化和外化的结果,这一步非常关键。

图片发自简书App

知识体系构建工具应该具备以下条件:

一、为用户提供现存已有的公共知识数据库,方便用户获取、链接;

二、创造一个分享交流的环境,让用户在与他人接触当中获得知识;

三、为用户提供储存、整理、创造知识的工具,帮助用户发挥价值。

构建知识体系的关键前提是获取知识,而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就是阅读书籍,不管是纸质版还是电子版,只要你是阅读系统地、优秀的书籍,或多或少对你都有帮助。也就是在链接人和知识之前,首先链接人和书籍。

知识体系的可视化,关键在于让构建者逻辑明确、条理清晰,方能帮助其不受挫、不厌烦的继续下去。所以构建知识体系工具应该明确信息的组织方式,以用户为中心,先是用户的主题,接着才是书籍、文字、图片这些载体。

七、深度构建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个人知识管理的层次:

    1.从资料收集开始形成个人知识库

    2.根据自我的目标形成知识地图

    3.从知识到技能方法论和模式不断的进行转换和升华。

简单谈谈IP

      IP作为知识产权类虚拟或现实物品,现在它又变成了一种现象,集文学、漫画、动画、电视、电影、周边等多种可能性的文化存在。你可以说,红楼梦这本书是一个IP,孙悟空这个虚拟人物是个IP,傅园慧这个运动员是个IP.....自带流量和光环。IP就是你能占据某些关键词的制高点,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美还是丑的。只要是“最”、第一,你就可以成为IP。所以,凤姐可以成为奇葩界IP,奥运冠军可成为IP。但文无第一,每个人审美不一样,所以文艺界IP数不胜数。那些和别人一样拼脸、露胸、说段子的不具备不可替代性的主播,充其量只能算网红,因为其只能在特定领域里发挥作用,只能吸引部分人;要想跨领域,就需要符合公认的标准,即在才能和体能方面有卓越的作为。

IP类似品牌,IP是有个性的,IP是有关键词的,IP是拥有制高点的,IP是跨时空的,IP是自带黑洞的。但一旦这种制高点或个性被人模仿甚至超越,就很容易被人遗忘。

知识体系和IP如出一辙,如果你掌握的知识体系越深,则价值越大。如果你在天文学领域成为NO.1,则会有很多追随者,若你还愿意分享,必成天文学界网红。

一旦你深耕于某个领域或某个方面,尤其是系统有效的方式下深耕你的知识体系,你将不断获得智慧,自动成为该领域或方面的内容生成者,然后各种领域便成为你的工具、载体和渠道,你将成为IP无疑。

不过,你也可以选择不成为业界专家式的人物,只要你在某个小圈子或小范围成为一个有个性的人或者掌握制高点,你也可以成为这个圈子的IP,否则,你将成为透明人、容易被忽视的人。

    每个人每天同样是24小时,怎么用,怎么分配,决定了你的阅历。追求广度和追求深度会有不一样的结果。很多说自己爱好广泛、什么都行的人,实际上并没有什么拿手的绝活。但这并不代表,追求广度的人是选择错误的。比如,有些人是适应能力极强,有些人则是在诸多事物中掌握了基本的规律一一这也是一种智慧。

      更看重于深度,深度也意味着专注、专业,极易形成壁垒,他人很难超越。好比最开始所举的例子,假如你掌握了黑洞,你就拥有选择权和主动权,你越会吸引更多的人和知识、财富和幸福,甚至任何你想要的东西。最重要的是,你越能深刻感到自己生命的存在和独特。所以,我们每个人都有成为IP潜质,只看你构建的知识体系是否足够深刻,挖的够不够深,是否集中精力在挖,是否已经掌握了黑洞。

一个侧面的例子:历史上,秦国正是因为实行“商鞅变法”而变成集权强国,其他的国家都是“分封诸侯”,自然被一一击破。

      正因如此,建议在构建知识体系上倾向于构建深度知识体系。而那些兴趣广泛、多才多艺的人,他们构建了广度知识体系,从而让全世界联系在一起。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6,214评论 6 481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8,307评论 2 38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2,543评论 0 34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5,221评论 1 279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4,224评论 5 371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007评论 1 284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313评论 3 399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956评论 0 25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3,441评论 1 30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925评论 2 323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018评论 1 333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685评论 4 32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234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240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464评论 1 261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467评论 2 35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762评论 2 34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作者:刘光明 书田创始人 书田编辑作品,转载请联系作者 本文深度近1.5万字,撑得过前半部分敬你是好汉 ▼ 导读...
    Skyman阅读 10,757评论 38 484
  • Android 自定义View的各种姿势1 Activity的显示之ViewRootImpl详解 Activity...
    passiontim阅读 171,504评论 25 707
  • 用两张图告诉你,为什么你的 App 会卡顿? - Android - 掘金 Cover 有什么料? 从这篇文章中你...
    hw1212阅读 12,693评论 2 59
  • 日熏风暖,策马及目柳荫短。 绿幕斜斜,暗香浮动似有花。 一行一重,故地无心偏有梦。 倚遍长亭,此程晴处眉未晴。
    淮扬先生阅读 279评论 0 5
  • 不欺而卉 “阿富汗人总喜欢说:生活总会继续。他们不关心开始或结束、成功或失败、危...
    anran001阅读 520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