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观经疏》同学共勉(净宗法师)
南无阿弥陀佛,同学们好。
我们一起学习善导大师的《观经疏》,是真正的同学,所以觉得“同学”这个称呼很亲切。我内心丝毫不敢师位自居,把自己摆在一个做老师的位置上,只不过在本门的时间长一点,有必要把我所知道的点点滴滴跟大家作个引导。希望将来大家通过学习超过我们这一辈,到时候会发现,“哦,原来师父所讲的也有不够严谨的地方,有破绽之处”,我希望这一天尽快、尽早地到来,这样我们法门才有希望,才后继有人。如果都说“前面师父都讲过了,我们还能超过师父吗?”这种想法就是没有志气。
善导大师有两句话,“观音大势为同学”,“性海如来尽是师”。我们当然是微不足道的凡夫,可是在弥陀救度的菩提大道上,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跟我们都是同学关系。虽说这是指到净土同为菩萨境界,但是在此土这么说也是可以的。
善导大师说“学佛大悲心”。“同学”,共同学习谁?学习阿弥陀佛的大慈悲。够资格、能够教导念佛人的老师,唯有阿弥陀佛,“性海如来”,所以,这老师的级别可高了。
《无量寿经》说“声闻或菩萨,莫能究圣心,譬如从生盲,欲行开导人”。一般讲,阿罗汉、菩萨教导众生不是绰绰有余吗?做你的老师不行啊?可是在净土法门里边不行,因为他们还不了解佛究竟的境界。净土法门是佛究竟真实、彻底圆满的境界,阿罗汉、菩萨要去测度的话,就像盲人一样,去引导别人,怎么可以呢?所以,我们学这个法门更不可以师位自居。
今天主要想跟大家分享的是两个字:“志”与“学”。“志”是志向的志,“学”是学习的学。
一、志与学的关系
我们先总体说明志与学的关系。
第一,主从关系。志为主,学为从。志来统御学,学从属于志。
第二,先后关系。志是要先立的,立志在先;学是后来的,从学在后。
第三,相扶关系。《观经疏》说“愿行相扶”,志跟学就是互相扶助的关系。因为有志,所以有助于学;在学的过程当中,也能够帮助圆满志。志是目标,学能达到当初所立的志;立的志在整个过程当中,也会驾驭、统摄学习,给学习提供动力和方向。所以它们互相是有帮助的。
志,如果以净土宗的教理来说,相当于安心;学,就是起行:是心和行的关系。
二、讲志
不过,今天对具体怎么学就不多说了,主要是讲志。我分为六个小点。
(一)志的内涵
志到底是什么内容呢?想到孔子的一句话,他说自己“年十五而志于学”。这句话中,“志”也有了,“学”也有了。简单讲,意思是说“我到了十五岁的时候,就有了学习的理想和志向”。可能有人想,“孔子是圣人的天分,他到十五岁才有志于学,那以前都在游手好闲吗?我们现在几岁都上幼儿园了,七八岁就读小学了,我们天天都有志于学,那比孔子不还超过了吗?”不是这样的。
所谓志与学,是有深刻内涵的。它是指孔老夫子在当时的时代,看见社会分崩离析,众生在水火苦难当中,所以他兴起了伟大的理想和抱负,要拯济苍生,要给天下带来福利。这个叫作志,立了伟大的志向;那么这个志向要完成,一定要有学,要求学。
志也是指目的,学是一个手段。如果跟学对比的话,志既是目的,也是态度、认识,是精神、使命、灵魂。
另外,我们讲“志气”,志也是一种气。这种气代表什么?代表一种意志。和学联系在一起,志也代表一种好学不倦、永恒的好乐心等等。这些都是志所包含的内容。
如果以佛法来说,志就是菩提心、菩提志,志和愿是一样的,它是一种使命,一种精神,一种认识。我们讲,学是一种行动,志就是一种根本的认识。
(二)志的重要
所谓“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三军元帅没有了,那都不算什么;作为单独的个人,如果失去了志,这人就完了。可见得志向、志气、志愿的重要。因为它是一个人的精神灵魂,不可以失志。人一旦失志,可以讲一失皆失,满盘皆输,所谓“扶不起的阿斗”。所以,在任何时候,尤其在学习的时候,要充满饱满的热情和斗志。世间做任何事也要有志,有志,对手也会尊重你;没有志,你自己瘫那里,人家也不尊重你。
俗话说“人穷志不穷”,穷当然指没有钱,或者环境非常困难,但即使是在环境很困难、地位很卑劣这些情况下,他的志气仍然高扬,并不因为看到一时环境不行,或者暂时条件不具备,就在那里灰心丧气,不会这样,这叫人穷志不穷。人穷志不穷的人,将来决定是“人富志也富”。
像我们学习,说“我不太会学,条件差,文化低”,这是学穷;学穷,志也不能穷。你如果有志,志很富的话,将来一定是文也富,学也富,志当然也富。“穷”和“通”是相反的词,通是通达、通泰,穷是困厄。人在困厄的情况下,志气要饱满,斗志要昂扬,这叫“人穷志不穷”。
(三)志的作用
志的作用,分为正面和负面两方面来说。
1.正面作用
先从正面来说,这个志对学习来讲,有三点作用。
(1)能为学习提供动力
志能为我们的学习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学习有时候觉得很枯燥,学着学着不想学了,就是因为没有志。父母要你学的,老师让你学的,师父让你学的,不是你自己立志要学的,那怎么能行?像一辆车,没有发动机,你推着它走,你推五米,它跑五米;你不推,它马上停在路边。哪有人推着车上路的?必须自己要有发动机。发动机就是志。所以,为什么学法疲怠,厌倦,不想学?没有志。立了志,自然想学习。就是刚才讲的“人穷志不穷”“文穷志不穷”。
(2)自然找到学习方法
有了志之后,非常奇妙,你会自然找到与自己相应的学习方法,这是一定的,必然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方法别人能教吗?别人是可以给点参考,提供一点意见,但是如果你没有志,讲了也白讲;如果你有了志,自自然然会有一个适宜自己的学习方法。
打个比喻。就像投胎的神识一样,只要有了神识,它自自然然会摄取所需要的营养,慢慢形成自己的眼耳鼻舌身,身体发育,然后在整个生命过程当中神识都会住持身体,如果哪里割破了,流血了,它自然会去修复。这个神识就是我们的志。有了这个志,你还怕它不会形成自己的身体构造吗?自自然然会的。就是说在学习的过程中,你有了志,自然会抓取跟你相关的部分来组成你学问的整体。
(3)助成学业
志能有助于学,达到最终的结果。
志是志向、目标,它统御学的过程。如果没有志,你学得再多,是帮别人打工的,你也没有目的地,不知道到哪里去。所以这个志,不光是开头确立一个志向、目标,它也在整个过程当中提供动力,让你有一个好的学习方法,最后达到圆满的结果。
比如我来跟大家共同讲学,一个人是立志的人,文化不高;还有一个人文化不低,但是他没有立志。这两个人听课,肯定那个立志的人听课效果好,他能听懂。所以,听课不是靠文化。即使文化高,没有志也听不懂。为什么?没有感应道交。
听的人跟讲的人互相之间叫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双方的志一样,自然就合并了,自然听得懂他的心声。所以,听课、听法,毕竟不是拨弄文句,它是以心来感应心,以心来听心。所谓万法在心,不是靠脑子。特别是学习佛法,它是心的传递,你当然要立志。你立志了,你这个志跟师父,跟祖师,跟阿弥陀佛是一个志,难道佛菩萨不加持你吗?
所以,不要怕难,不要怕学不会,只怕你没有志;你立了志,没有学不会的,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我年纪大了,八十几岁了,我也立志了”,你真立志了,也有进步的空间。当然,不是说你记忆力怎么好,但是仍然没有输掉,在你人生过程当中仍然是天天有进步。
我们看孔老夫子的例子。刚才讲到“十五志于学”,他十五岁的时候,目标就确定了,胸怀天下,要惠及苍生。那怎么样?要去求学。你看他一生,他的“志于学”是贯穿一生的,是在志的引领下,活到老学到老,然后最终达到他的志的目标。
孔老夫子总结自己一生,“十五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学了十五年,到三十岁的时候,基本学有所成。继续再十年用功,学到四十岁的时候,“四十而不惑”,基本人生没有迷惑了,一些根本的大道理就算掌握了。这个“不惑”,还是初步的人事这一方面。又经过十年的努力学习,“五十岁知天命”,不仅人世间方面不惑了,而且达到“知天命”。天命就是一种自然规律,一种天地运行的法则,是因果这种大的运行规律。又经过十年的累积学习,到六十岁怎么样?耳顺。不管听到好的坏的、逆的顺的,听到耳朵里都变成学习的养料、养分,都能够滋养、成就自己的学问。又经过十年的累积,到了七十岁,可以讲学习臻于化境,出神入化了,“从心所欲不逾矩”,十五岁立的“志于学”的目标就算达成了。
孔老夫子一辈子希望恢复周礼,从表面的事功来讲,他并没有达到,但是从他个人的境界来讲,既然到七十岁“从心所欲不逾矩”,那也算是达到目标了。所以这个志非常重要。
如果以我们净土的经典来讲,《观经》说“具三心者,必生彼国”。“三心”就是志,你有了三心,一定能达到目的。善导大师说,“三心若具,无行不成”。三心如果具备了,那没有行不能成就的。学也是一种行持,有了志,你一定会学习。当然,经文是就往生来说的,我是把它引用过来,旁证志与学的关系。这个志特别重要,而且有了志以后,你自自然然就会学。
这是从正面说。
2.从反面来讲
从反面来讲,如果没有志,失去了志,这个人就像是一滩烂泥。烂泥扶不上墙,行尸走肉。如果以打仗来讲,还没有战就先输了,还没出门自己就投降了,软趴趴地躺在地上。打仗固然要武器装备,这是设备,是学的一个方面,主要需要有战斗意志,这就是志。不然一个人资质再好,再聪明,到最后没有志的话,仍然一事无成。
(四)志的譬喻
1.譬如灵魂
关于志的譬喻,前面说了一个,譬如人的灵魂。
2.譬如战士的斗志
志,譬如战士的斗志、意志。我们学习法义,不是说抠文字、做学问,是为了法门,为了众生,如果立于这样的立场,有这样的使命感,那你学习,全身的细胞都会激活,紧张起来。这就是一个战士。
譬如我们面对的局面非常险恶,大兵压境,然后被围困的都是我们的亲人,我们要带着六字名号的武器去解救他们,或者说我们要从武器库里去拿起六字名号的武器。结果你没有胆子,娘娘腔,“不行,枪我拿不动。困难太大了,还要翻山越岭,我太累了”,这样怎么能行?
我不是说所有人都要有斗志,但是作为尖刀班、突击队的人,如果这样娘娘腔,部队怎么组建呢?
我们这次的学习班是有使命的,是有任务的,一定要知道这次学习班建立的动机是什么。所以学习态度要端正,志气不可泄。
当年孙子给齐王训练部队,齐王不相信,说:“你能训练出队伍吗?”他说:“可以,我试一试”。后宫有很多王妃,就以她们来训练。你们知道这故事吗?后来拉了一支队伍都是王妃,排队的时候都在那里嘻嘻哈哈笑。孙子封了两个主要的王妃做小队长,结果她们还是嘻嘻哈哈。孙子说:“立下规矩,不听军令者斩。”她们想:“我们都是王妃,还能斩我们吗?”结果孙子果然就把她们拉去斩了。这一下,马上训练有素,喊进就进,喊退就退。齐王就服了,说真的能训练出部队。
我们现在这样学习,根本还没有到困难的时候,只是叫大家列队出操,什么翻山越岭、越野作战、魔鬼训练,根本都没有开始。
学习班的正规学员都是突击队队员,要完成特殊的使命和任务,甚至很可能到“敌后”去作战。如果说“不行,万一我到了敌后,被敌人包围了,被敌人的思想同化了,可能对它产生好感了,我要是叛变了怎么办?”这样的人,怎么让你加入突击队呢?你要加入突击队,当然得有斗志,得有钢铁般的意志。
3.譬如培训厨师
譬如你报名参加培训厨师了,然后叫你去拣菜、配菜,准备上勺,你说:“不行,我不会,我没大厨你做得好,还是你做给我们吃吧。”这就搞错了,如果是顾客,这样可以,现在报名参加培训,这样怎么能行?
所以,《观经疏》的学习班,正规学员不要多,宁缺毋滥,人少而精。不能说你一方面报名参加学习班,另一方面在那里打退堂鼓。
4.譬如运动员上场
如果不能当运动员,你可以当啦啦队。结果自己当运动员,怯场了,“干脆别比了,我们退场吧,不上比赛场了”,甚至说“大家散伙吧”。这样比赛怎么行?
所以,大家一定要了解我们这个学习班的初衷,还有它的特殊性。学员不要多,没有十个就八个,没有八个就五个,没有五个就三个。不是以你能够认识多少字为标准,是看你有没有立志,这是根本的选择标准。
法义的学习,当然不指望每个人都这样学,毕竟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所以也没有批评大家的意思。就是个人选择,我们这个班毫不勉强,一个是常住不勉强,另外你个人也不要勉强。
就像刚才说的,你是选择做啦啦队员,还是选择做运动员?做啦啦队员,你可以随喜别人,“我条件差,记忆力又差,事情又多。你们年轻人,你们好好学,我给你们鼓掌,我资源配置给你们”,那也很好,你做啦啦队。有人做啦啦队,有人做运动员,仍然是一个完整的队伍,仍然可以志气不倒,志能凝练。有人喝倒彩,这样就完了,不可以这样。
(五)个人的例子
举一个我个人的例子。当然,举自己有时候不恰当,可是不举自己,别人也不了解。比如当初我读《楷定记》,我也是读不太懂,甚至读得一头雾水。因为那一套释义方法,根本就摸不准。我去问谁呀?上人在台湾,隔那么远,我没人问。但我想“不行,我一定要看明白”。如果不是汉语的,是日文的,那就算了。它是汉字的,是解释善导大师著作的,而且知道《楷定记》很有名,解释得很好,我居然对解释我们祖师教义这么好的著作看不懂就扔旁边?睡不着觉我也得把它看明白。
并不是我一打开就看得很明白,也是和大家一样。你要是失志了,就永远看不懂,甚至还可能遮掩自己的不足,“哎呀,万一徒弟们看见我也不懂,怎么办?”没有懂,你只要不失志,也可以大大方方承认,“你们接着学,把我没搞懂的搞明白”。
在志这个地方,大家都是一样,没有哪个比哪个差。
你们现在也在学习,如果还没学自己就倒了,就服气认输了:“不行不行,我学不了,我等着看师父、上人你们讲的。”说实在的,像这种心态,我讲了你也听不懂多少,你能听懂百分之十五就算不错。为什么呢?因为你没有下过功夫,你没有用这个心,你听的时候都是面上的。你真的是用心了,到时候听起来收获大大的。
就像写毛笔字,“我不用写,我欣赏别人的书法”,你没有写过,欣赏不来,得你自己写过。你倒不一定那么专业,学得像他那么好,但是你至少也能有一点自己的心得。你根本就不摸这些,你能接受多少?像我讲的,不要说《观经疏》,《往生论注》讲了那么长时间,听得津津有味的估计还不多,讲了等于放在那里,束之高阁。
(六)即使完不成,仍然不失志
当然,人还有很多的志或者目标未必能实现,但是仍然不能失志。比如对我来说,我也想学习日语,可以直接看日文的资料;又想学习英语,原来还有一定的基础,这样我可以直接用英文来讲解。目前来看能做到吗?做不到。为什么?事情太多。虽然做不到,理想和志没有失去,有这个条件的,你们能做到,那也是完成了我的一个志向,这个志就完成了一个转接。你没有做到,怀抱这样的志,它仍然在那里,会有一种激发的力量。
说到这里,我们回头再想一想善导大师《观经疏》的第一句话,“先劝大众发愿归三宝”。“发愿归三宝”就是立志。我们从这个角度来理解,也感恩我们祖师给我们的学习先定了个方向。所以,学习《观经疏》,志先立起来。志确立了,即使你没学到,刚刚讲了,“三心若具,无行不成”,可以给你发毕业证。
希望法师们抖擞精神,激昂斗志,好好学习法义,不要输了志,志一输全输。希望我们的学习班,这是我第一次跟你们共同学习,可能有点严厉,其实算不上严厉,刚才说了,只是叫列队出操。也希望你们给我一点整齐饱满的样子。就好像检阅部队,最起码往那一列,胸膛得挺拔吧?这样有很好的队形、队的纪律、队的意志,就会有更多的人加入进来。这样的志建立起来之后,这是我们最大的成就,哪怕我们这代人死了,下一代人接着这个事业,不会懈怠。
好,谢谢大家,南无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