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勋,台湾知名作家。文笔清丽流畅,说理明白无碍,兼具理性与感性之美。他在《生活十讲》中对台湾教育的探讨对我们今天学校教育中遇到的问题有一定的启示作用,整理出来与大家分享。
1.学校缺失价值观教育
马加爵,广西省南宁市人,云南大学生化学院2000级学生。2004年2月在云大宿舍连杀四人后从昆明火车站出逃。2004年4月,被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判处死刑。2004年6月,马加爵被依法执行死刑,终年23岁。
药家鑫,陕西省西安市人,西安音乐学院大三学生。2010年10月20日深夜,驾车撞人后又将伤者刺了八刀致其死亡。2011年4月,被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判处死刑。2011年6月,药家鑫被执行死刑,终年21周岁。
像马加爵、药家鑫这样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因为在感情上找不到出口去伤害他人最终伤害了自己,这种现象已经不是少数了。
蒋勋认为,这些年轻人本身是无辜的,是学校缺失了价值观的教育才造成了这样的恶果——在长期唯考分第一的教育体制中,学校过分重视学生考试得满分,而在道德、人格、感情培养的部分不予重视,因而产生了这些令人错愕的现象。
作为一线老师,我也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那些成绩不佳的学生因为花了很多时间在电影、小说中去了解人,会有很多机会碰触到人性的问题,很容易顶住挫折。
可是只会考试的孩子,平时他们根本没有这样的准备,缺乏对人性的了解,一遇到事情就慌乱到不知道该怎么办,也茫茫然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当他忽然发现掉入到一个自己最没有办法处理的世界时,已经来不及了,从而造成了种种悲剧。
而要指责这样的事情,矛头要指向教育的架构,是这个架构教育出一批这样非常奇特的人——拥有知识却没有智慧。
2.音乐、文学、电影这些不能考试的东西给孩子价值观
豢养考试机器的学校,就像是养鸡场、养猪场,是一个巨大的悲剧!学校绝对不能成为这样一个场所。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古人尚且有知识分子的自负,而我们现在的校园为什么教不出知识分子的风范了?因为价值观来自音乐、文学、电影这些不能考试的东西。
在学校里,我们要给孩子们最好的音乐、最好的文学和最好的电影,让他们在文学和艺术的熏陶中去解答自己从何而来?要到哪里去?我是什么?这些关于人情感和伦理的种种课题。
你还记的我们小时候,是哪一本书引领我们走过十三四岁的启蒙时刻呢?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红楼梦》?还是《飘》?好像都以考试无关。
3.倾听是老师的工作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当社会的整体价值观是“唯利是图”,年轻人的价值观也会只有一个字:利。而学校教育起到的作用是极其有限的,更何况还有一个考试升学制度束缚在那里。
可是学校不是制造商,让学生一批一批得到文凭毕业就好了,还是要以人为本,关心人的问题。即使在这样一个物化的体制中,老师受限于许多政策,至少要抱持着一种想法:能够关心几个就关心几个,尽到自己最大的努力。
教育不是在教书,事实上这是一份救人的工作。
当你认真倾听时你会知道孩子们的内心有这么多的事情,这么严重,因为他们讲出来了,因为他们哭了,所以不会走错了。
思想家老子一直在讲“空”,他说最重要的事情是“无”而不是“有”,杯子能喝水是因为它是空的,房间能住人也是因为它是空的。而一个人的心被物质塞满了,最后对物质就不会有感觉,就像吃饱的人对食物不感兴趣一样。
我们整个社会都走的太快了,没有办法一下子刹车,但是可以一点一滴的去做,至少在学校里,让物质的东西少一点,让心灵的空间大一些。
教育本身就是人的关心。作为一名教师,要永远记着以人为本,这才是一个教师应该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