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饭过后,小杉要求一个人去上学,我问:“过马路没有问题吗?”“我会小心,注意看红绿灯的。”女儿脆脆地说。奶奶依然担心书包太重,总有想分担一下的冲动。
我则明显感到小杉体内有一种力量在升腾,喜欢一些事情自己完成,渴望做很多尝试,我想,这种力量叫做“独立”吧。既然她有这个愿望,为什么不满足她呢?
发展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3-6岁的时候,孩子喜欢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如自己穿鞋或自己完成某项任务而拒绝大人帮助等等。很多家长认为这个阶段的孩子对各种危险缺乏足够的认识。实际上这个阶段的危险来自对孩子自控能力要求过高的家长。
他们会这样说:“你为什么不能安静一点呢?”“时间来不及了,我来帮你系鞋带吧!”这样孩子会因为挫败而感到无能和内疚。也就是说,父母的代劳和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剥夺了孩子探索世界的权利和培养技能、获得自信的能力。当然,如果父母对孩子的需求给予恰当的解决,孩子会对自己的主动探索创造感有信心。
因此,这个阶段孩子会面临两个截然不同的发展方向:进取与内疚。
接下来的阶段,也就是小杉目前所处的阶段,6-12岁,想要更多的探索和发展社会技能,如果能顺利完成这些任务,就会认为自己很有能力。而经历挫败或得不到充分锻炼机会的孩子,则可能产生自卑。
因此,这个阶段所要面临的挑战就是能力与自卑。(关于自卑的来源,不同的心理学流派有不同的观点,暂且不做讨论。)
我想,我能给予孩子的,不仅是帮助她做什么,更重要的是,学会放下,放下随时准备提供的帮助,克制恣意洋溢的母爱,给她创造利培养各种能力和增进社会技能的环境。
女儿准备好物品,平静的道声“再见”出门了。我悄悄地跟在她的身后,看着她富有弹性的脚步渐渐远去,高高的马尾辫轻轻甩动,粉红色书包罩住了几乎整个背部。书包不可谓不重,可她看上去毫不在意,我想她的内心一定是喜悦的,喜悦着这个洒满晨光的独自上学的清晨。
从独立上学开始,小杉终会一步步远离父母,拥有属于自己的世界。想到这里,心有一点点疼。是不舍,也有点担心。担心她稚嫩的双肩能否扛起或精彩或沉重的未来。
轻吐一口气,将种种虚构的担心默默咽下,我想把担心变成祝福。
担心什么,就祝福什么,心中豁然开朗。
突然想起昨天晚上,看到小杉坐为班里的颁奖仪式而熟练地制作PPT,真难以想象电脑前这个自信的孩子只有四年级。我刚刚说过要教她简单的PPT制作,可没过几个月,她已经能操作一些我不太熟练的功能,比如如何隐藏背景、绘图等等,真令我吃惊。
孩子未来的天地很广阔,也许我们的成长脚步跟不上孩子的变化速度,但无论如何,留给每一位家庭成员足够的成长空间,是对彼此最大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