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遗憾没带60一起看的,挺不错的一个电影。看了《驴得水》,一直笑到最后,听到片尾曲我要你的时候,又想点伤感和回味。就像导演说的,讲一个笑话,你可别哭。
像《hello,树先去》一样,我找不到写一点《驴得水》的切入点。让人哭的笑话那叫生活。
裴魁山是爱过张一曼的。讲一点张一曼这个角色,会撩骚,上过很多男的,但是却很单纯,没有一点心机城府,天真烂漫,向往自由。这个角色我说不清楚,编剧也是一直在改,导演可能也没想好她到底是怎样的。山花正开,张一曼唱着我想你,揉碎的蒜片像雪花一样飞舞。裴魁山的表白被拒绝了,大体是你是个好人,但是我想要自由这样。在张一曼睡了铜匠那个晚上,裴魁山的暗黑洪荒之力彻底爆发。
裴魁山的改变是看的出来的,在大夏天的,他批着一个貂皮大衣。因为有钱了,钱是哪来的,钱是驴得水的。在圆驴得水这个谎前,他还是一个肯为贫困乡村教育事业付出的的教育者。他觉得自己的改变是因为张一曼的背叛,是因为大家对张一曼的放荡的容忍。他变成了一个唯利是图,斤斤计较,为了利益践踏自己和他人尊严的一个小人。
铜匠的改变是在被张一曼睡服的那个晚上,他第一次知道什么是柔情似水。在解锁了无数姿势,体验到了别样的温柔,铜匠知道了什么是爱情。所以在被张一曼骂成牲口之后,他变了
铜匠成了驴得水,驴得水是个驴,驴是牲口,所以骂铜匠是牲口也没骂错,是铜匠变了。铜匠是本地人,在那个缺水,闭塞的高原,他没有接受过教育。愚昧,善良,本分。他说,是这群老师教坏了他,教会了他骗人,教会了他背叛,教会了他反抗。在他穿上那个貂皮之后,他再也不是那个说着本地方言,唱着淳朴的情歌的铜匠了。一方面他自私地惩罚着张一曼,极尽手段的折磨她,践踏她的尊严和人格。另一方面,他在强权面前,卑躬屈膝,虽然有了知识,但是奴性却更重了。
铁男的改变很快,在一枪的这么短的时间里。他和佳佳的感情本来是那么的单纯和可爱。我很喜欢铁男这个性格,敢说敢做,但是他最终还是成了自己最讨厌的人。他曾经是那么的藐视权贵,却成了权贵最忠实的走狗,他曾经是那么的爱着佳佳,却劝着她去冒充别人的未婚妻。我一直在想,我会不会成为铁男,变成那个自己最讨厌的人。没有底线,忘了初衷。虚伪,贪婪,懦弱。但愿不会被生活改变成这样吧。
所以导演一定是读了很多遍《围城》,才能把讽刺读书人做到极致。读书人应该有骨气,不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事继绝学,为万事开太平。但是为了金钱,利益,在强权恐吓面前,连底线和尊严都不要,连最后的良知都可以放下,成为自己最为瞧不起的卑鄙,无耻,自私,贪婪的人,这是相当可悲的。
有人戏说,这部电影能通过审查也挺不容易的。这是导演和编剧的一个亮点,把时代架空,放在了战乱年代。教育部部长这群官僚,也讽刺了国民党老蒋,一味的向美国索取,甚至用欺骗的手段从老美那博得同情。大国之悲,不可思议的中国,不可思议的中国人。
这部戏是一直制造矛盾和冲突,推进情节。矛盾和冲突就是笑点,所以这部戏一直让人在笑,有性挑逗,黄段子,有东北人超搞的对话,有角色的突然变化。但解决矛盾的方法是什么呢,所以有些人会哭。
有些事过去了就过去了,有时候确实是这样,可有时候用这个借口麻痹自己,却会酿成更大的错误。
还是想看到那五颜六色的弹力球,在山花烂漫中滚着。佳佳接到铁男的球,剪了一个很漂亮的头发后在笑。那一群人在布置好的彩灯下,迎着歌跳舞。手握着手说,团结,奋斗,民主
因为不想剧透,情节也没有透露,故事也没好好讲。有机会可以去看一看,听一听片尾曲“我要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