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多的人喜欢买老壶,但大多都掉坑里了。买老壶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但是为了买老壶却买到了仿壶就不太好了。 现在的市场上仿老壶大约有这么几类。
第一是顾景舟的章,这个很普遍,这也难怪,毕竟名气大。但是你只花了几百块钱买了顾景舟的壶,拿来让我看是不是真的,这事本身就比较有问题了。好运为啥一定落到你的头上呢。
第二是文革壶,文革壶是左右老壶最多最泛滥的壶,也不知道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喜欢。你看着新鲜透亮比刚出窑的还鲜活,怎么可能是四五十年的东西呢?
第三是孟臣壶,惠孟臣都是明朝的人了,你觉得明朝留下来的壶能有多少让你买得到?
第四是号称八九十年代的回流壶。这个我就懒得吐槽了。
第五是其他奇奇怪怪的仿老壶,花里花哨,一看就是假得离谱的东西,但是市场却不小。
老壶的特点特征判断:
1、不要相信外观。经近年来由于古壶行情看好,不少壶商利欲熏心,找来一些宜兴艺工,将新壶外观处理得跟古壶没两样,面对这些“假古壶”,唯有从造型、时代背景特色、落款习惯等方面,仔细辨认,若光从外观,百分之百会受骗。
2、根据壶身的情形来断定。如明代的紫砂壶,顶多只在壶底落款,壶身大抵保持素面无物。到了明末(天启、崇祯年)的名家陈用卿,才开始以草书在壶身上落款。现在我们常常可看到壶身上刻诗书的壶。其实,在壶身上刻诗书,是清代陈曼生所创,后代名家效法延用。 根据以上两点可得到一个结论,即壶身上刻有诗文绘画的古壶,绝对是陈曼生时代以后所制。
3、根据出水孔数辨识:所谓出水孔是指壶内通壶嘴的孔。出水孔数的一孔或多孔,也可作为断定该壶是否为古壶的资料之一。众所周知,民国以前的紫砂壶,不论大小,出水孔都是单一孔(近年来则不一定),大、中型壶为防止茶叶堵住出水口,影响出水,故大都改采多孔状。
4、不同时代的作品有不同的特色:紫砂壶从草创的明代正德年开始到清末,时间长达400余年,前后出现不少制壶名家。同时,随时代的演变,每一时代有每一时代的作品特色。 例如,明代制壶只重型制、质地,作品概为素色无彩。因此,只要壶身加上色彩(据传壶身加彩始自清雍正时代),即可肯定不是明代古壶。其次,陈鸣远首开“壶盖内用印”的先河,因此,如果是壶盖内用印的真古壶,保证是陈鸣远(明末清初)以后的作品。又如清道光年间,名家朱坚首创金属(锡)包壶,并用玉石制作壶嘴、壶把。故如果壶身上镶有锡或包铜时,即表示此壶必然是道光以后的作品。
5、从落款的干支年辨识真伪:或许一般人都不会去注意到这一点,但这却是辨识作品真伪的一项利器。古人相当重视干支纪年年表,干支纪年是以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相配而成,每六十年循环一次,称为一甲子。明、清时代的艺人,落款时可说完全使用甲子年表示年份。例如时大彬的葵花壶底款为“万历丁酉春”,对照甲子年表可知,万历丁酉年是万历二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