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姜轶
刚才在朋友圈里看到了一位朋友的动态:
她给她的朋友发“下雨了”,她的朋友回她:“要打伞,照顾好自己。”轻轻的,像一双不动声色的眸子,照着你,透出灵气与温润。
我开始拓伸可能性。
如果她这样回呢:
“下雨了”
“嗯下雨了”
这样的回答就像是在等待。我的眸子早就下起雨,我的心里也暗暗撑起了伞。独独等你来告诉我雨来了,我轻声回答,尔后便可以闻你的气息。
还有这种可能:
“下雨了”
“真好”
这样的语气就飘着一缕惊喜。我期待雨的到来,正如我期待你一般。我已经迫不及待地要去碰触清凉。我想将雨捧住,我想拥你入怀。
或者是这样:
“下雨了”
“是吗?”
如此就含着迟疑。我感受到了雨的声响,嗅到了雨的味道,觉出了雨的湿气,但就是不敢确认。我的脆弱造就了我的敏感与不安,我的脆弱又是谁给我的呢。我看着你笑,也偷偷的难过成你不知道的样子。
或是这种可:
“下雨了”
“又下雨了”
这样的回答就充斥着厌倦。我心里的仪式感正在被磨走。重复不再让我充实,我心里起跃的情绪在攒动。我站起来,又坐下。然后剩最后一句话绕在嘴唇的边界。
我想继续想,但不再想。
又有谁给我发“下雨了”呢,我暗地里的汹涌被我表现出的平静遮住,我独自长成什么模样,也没有人造就。
我心里念着:“我的爱与其他人无关,我的雨淋在我自己的大地上。”
窗外的雨大概还下着,但我听不到雨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