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今日,我还记得人生中看的第一本书。
大概是两岁时,在病床上高烧不断差点病危的时候吧?
彼时幼童的记忆还不是那么清晰,冰冷的点滴、灼热的体温、黑白的画面和着热血的剧情的记忆混在一起。但这的确是,两岁时开始带我认字的漫画:
这样说来,我是一个,小时候看着盗版日本漫画(懂的人懂)学会中国字的人呢。
从小体弱多病的自己,记忆中的大半时间都要被带去医院。又要挨针扎,药水味也很刺鼻,往来的护士病人一脸匆忙憔悴。然而我却并不讨厌医院。
彼时北京的医院,尤其是儿科,经常设有一些放书的台子,上面摆着可以免费取阅的家庭卫生科普手册之类的,也会有其他一些花花绿绿的,被认为能吸引小朋友的故事书,连环画等出售。
“我要那本……”
据说如果母亲故作无视不给买。我会以乞求的神情望着书摊半天,然后赌气冷战大半天,不好好吃饭的样子。如果给买了呢?就会很高兴地配合打针吃药,然后抱着书坐到家中的角落,大半天到几天(视乎看完书的时间)乖乖的不去烦大人的样子。因为如此,同时也希望我心情愉悦快点康复起来,母亲通常很乐意花几本书的钱买我不去烦她。
说起来,医院的这种售书服务似乎又是一个在城市发展几十年的过程中消失的东西啊。这样说起来,那个年代的服务还真是细致贴心啊!
仔细想来,消失也是情有可原的。虽然每次我去到医院时,都在售书摊前垂涎驻足半天,直到大人买给自己想要的书。然而似乎并没有什么其他小朋友和我一样对医院的书摊抱有那么强烈兴趣。倒是我抱着书坐在座位上边看边等待护士叫号的时候,经常会有旁边的熊孩子或是因为等得无聊,或是因为害怕打针大哭大叫起来。
(真是吵死了,他爸妈为何不也买本漫画给他,那样就会安静下来了)
我这么想着,并没有任何,把自己手里的书让渡给哭闹的熊孩子的想法。都哭的那么凶了,很容易在情绪不稳定的状态下把我的书撕烂了吧。
这么想着的我,通常拿着漫画,挪到一个离熊孩子更远的位置。
然而渐渐地,看得愈发熟练,看书的时间大大缩短。两本漫画只能消磨大半天的时间。而在那个时候一本漫画书要几块钱,也不是非常便宜。这样也就不好意思两三天就向母亲讨要新的。
于是我开始翻来覆去、覆去翻来地看漫画……
开始临摹对白里的每一个字……
虽然一个两三岁的小孩子也不是百分百地理解其中的内容。但是因为感觉对白超炫酷!就不自觉地默念了许多遍记了下来。
……这样,到了三岁时,在那个学前启蒙教育班远未普及的年代。我便可以认识三百多个汉字了。据我妈回忆。
但对我来说,仅仅是感觉好看,过瘾而已。我好乐意为了它开心地去医院打针吃药,再往后上了小学,买漫画什么的也就是我取得年级成绩第一的动力。
然而彼时的我,还要很多年才会意识到,自己在两三岁的时候,一边开心地看着漫画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小孩,一边不知不觉地得到了,很多人在中学、大学才刻意努力习得,还有很多人一辈子都未能得到的宝贵财富。
那便是——专注力。
我真地非常幸运。
那么,换了是你的话。
如果儿时体弱多病得每月都感冒发烧,也会将自己能抓到的书,当作最好的朋友吗?
你觉得,好动或好静。是从小就被决定的各人之天性吗?
你认同,优势即是劣势。反之亦然吗?
以上,今日感想
---完---
PS后记:回忆完这篇字之后我今天又把珍藏的那套盗版风魔小次郎翻出来看了一遍…还、还是觉得超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