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的盈利一直是公司CEO与产品经理的最为头疼的事情,产品即使做的再好,不能为公司盈利,不能变现为商业化产品,只能说是半个成功的产品,即使当今最火的共享经济下的延伸出的产品滴滴、摩拜、ofo单车前期通过烧钱占领市场,后期也要实现盈利才能获得VC的继续追投。
包括坐拥亿量级别用户的美图、墨迹天气等,都是目前用户装载量较多的工具类产品,但是商业化的过程也是逐渐在探索当中,产品的商业化应该从产品早期就应该有一个清晰大方向的目标,如果只是为了情怀去做产品,成功的几率会大大折扣,可能你能撑过天使轮,但是A轮开始会发现产品的瓶颈期到来,融资困难。VC都是看中有商业价值后期可以为自己带来真正受益的产品,说白了VC也是商人,只不过是放长线钓大鱼的商人。
放眼目前热门的产品,变现商业化的形式其实是很单一,广告导流、会员制等最多的就是加载页面广告,app推送广告,中国的互联网产品对于商业化的探索还处在初期,这点可以借鉴国外的产品是如何实现商业化的。当然中国也有好的案例,例如头条与京东电商的合作,头条利用自己的个性化推荐搜索引擎及用户关注的行为点、兴趣点,引导到相关感兴趣的京东产品,更好地使自己的产品商业化,对于京东来说。提高了自己的广告的商品购买转化率。并不仅仅是简单的广告引流,而把清晰明确的细分用户群体,然后根据不同需求去引导用户转化,这是很好的一种形式去共赢。
最近热门的微信要做付费阅读,内容付费也成为了目前热门的商业化形式,例如分答、喜马拉雅的付费节目,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去证明自己产品的稀缺性及实用性。
产品的类型不同,针对的用户群也不同,变现的途径也不一样。对于商业化产品经理而言,首先要熟悉公司现有业务现状,根据市场需求,产品用户进行制定可行性方案,估算市场ROI,同时兼顾产品的用户体验,产品核心不能变。考虑用户的使用场景,制定相对应的策略,细分用户付费需求。找到pu用户的G点所在,例如爱奇艺的付费会员,从0-2000万付费用户,爱奇艺对于自己的用户定位很准确,也看到自己的弱项,通过优质的内容和差异化的服务可以吸引大众付费,《盗墓笔记》、《太阳的后裔》等爆款的运营造势,及内容垄断,都使爱奇艺的付费用户量猛增。所以对于产品实现商业化的核心是了解自己的用户群,根据用户群的喜好,细分用户需求,抓住G点,建造自己产品的核心壁垒,打造用户场景服务,这才是产品商业化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