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有个年轻人来到鞋店里买了一双鞋子。 这双鞋子成本是15元,标价是21元。 结果是这个年轻人掏出50元要买这双鞋子。 鞋店当时没有零钱,用那50元向街坊换了50元的零钱,找给年轻人29元。 但是街坊后来发现那50元是假钞,鞋店无奈之下,还了街坊50元。 现在问题是:鞋店在这次交易中到底损失了多少钱 ?
首先要说,我不是以一个搞基金的思维来分析,我以假如“我是店长”的思维来分析。最直接的反应:妈的,收到50元假钱,损失50元钱。先举网上的几个答案算法:
1. 很多人的答案是94元,其计算方式是:损失=童鞋店支出=50元(从街坊那里换回50元假钱)+29元(找零)+15元(鞋成本)=94元
2. 也有人认为那6元的利润要计算在里面所答案是:94元+6元(利润)=100元
3. 也有人答的是65元,计算方式为:损失=50元(从街坊那里换回50元假钱)+15元(鞋成本)=65
但是损失不应当只看支出多少,也要看收入多少,只有当支出大于收入时才会有损失,换成公式就是:收入-支出=赢损(正值为赢利,负值为损失)。
4.对于答94元(真的是有好多人)的人,其实他们都没有想到在与街坊换50零钱后,找零时,只拿了29元出去,还剩下21元钱在店里,所以有另一个答案:73元,计算方式为:15(成本)+50(从街坊那里换回50元假钱)+29(找零)-21元(找零剩下的钱)=73元。当然也有加了6元利润,结果就为79元
第一:到底损失了什么?
但是我们仔细分析,对于童鞋店来说,进行了三次交换(易),其支出和收入结果如下:
所以,赢损=收入-支出=(50元假钱+50元零钱+50元假钱)-(鞋+29元零钱+50元假钱+50元钱)
=50元假钱-鞋-29元零钱(负值为损失,正值为收入)
其实有细心的人早就已经提出:两次和邻居的交换,开始是假钱换真钱,后是真钱换假钱,换钱和换了假钱又换回来,其结果都一样,与邻居的交换只是这题的干扰因素。(我们对比表格中第二次和第三次交易可以看出来)
当然,有人会问那个21元零钱哪里去了,你不是说还剩了21元零钱。上面的表格是计算交易过程获得的公式。我们也可以以童鞋店最后的收支结余来计算(将三次交易合并,只看最后的结果)
最后童鞋店还留下下什么,50元的假钱,21元(找零后剩下的钱),而实际支出则是: 50元(跟街坊换假钱时用的真钱),一双鞋。(找零的29元是属于过程支出)
套用公式:收入-支出=赢损,我们一样可以得到结果是:赢损=21元(找零剩下的)+50元假钱-[50元(跟街坊换假钱)+鞋]=50元假钱-鞋-29元零钱(负值为损失,正值为收入)。
最后我们可以得出赢损结果:50元假钱-鞋-29元零钱(负值为损失,正值为收入),而对于已经完成交易,而再发现是假钱时,这时50元假钱已经不具有价值(在买鞋人与童鞋店交易时和第一次换零钱时,店长和街坊都似其为真钱,那里具有50元钱的价值),所以赢损结果: -鞋-29元零钱(负值为损失,正值为收入),换成正值,损失就是:鞋+29元零钱。
第二:利润该不该算?
又出现一个新问题,鞋的价值是多少?15元还是21元,也就是计不计算利润6元的问题。两个新的答案也出来了;44元和50元。
以下是我个人的观点(应该计算那6元),理由不是很充分,希望有高手能给出更好的解释。
从价值的角度来看,其价值应该为交易过程的价值体现。对于买鞋人与童鞋店交易中,买鞋人认为鞋是值21元钱的,而童鞋店也认为鞋应该是值21元钱的,而交易的过程鞋体现的也是21元钱。
从利润角度来看,如果买鞋人用50元真钱直接购买,发生了跟用假钱购买一样的情况(跟街坊的两次交易也存在,第一次是换零钱,第二次可以设想为,街坊不确定那钱的真假或者是钱太旧了,太烂了,而做出的换回行为,能够理解跟邻居换钱是干扰因素,就更容易理解了),而那么对于童鞋店来说,有6元的利润。
将买鞋人的50元真钱换成30元、40元、100元,其6元利润也一样存在。所以我个人认为在童鞋店认为是等价交易时就存在利润,即使是换成了50元假钱,在交易时童鞋店是视50元假钱为真钱,这里童鞋店是认为等价的,所以就存在6元利润,所以是要计算6元的利润。所以我认为结果为50元。
更简单地,用对比法。想象一下用与上面同样的流程,你用左手卖给一个拿真钱的人,你拿到的是50元真钱,你用右手卖给一个拿假钱的人,你就拿到50元假钱,而结果是:你左手50元真钱,右手50元假钱,而假钱是没有价值的,那么你就失去了50元钱。
认为价值
简化,其实在本题中,所谓的损失就是物质(假钱)的价值发生了改变带来的。原本在交易中被视为具有50元价值的假钱,在交易完成后,发现其实是假的,其价值由50元变为0元,那么损失,就是50元。如果,买鞋人没有用50元假钱,那就不存在价值改变,童鞋店就不会有损失。如果街坊没有发现是假钱,童鞋店也不会有损失(不过街坊就会损失50元),所以,我们就可以看到,无论过程多么复杂,东西多少钱,多少利润,最后的结果都是:假钱最后谁拥有,谁就损失,假钱被认为是多少,也就损失多少。因此,童鞋店最后持了50元的假钱,它就损失了50元。
类似的问题是“店长找错钱”。例如你拿10元的钱去买了7元的东西,但店长错将10元当20元,他找零时找了13元,你就多得了10元,如果你买了5元的东西,店长错将10元当20元,他找零时找了15元,你仍然多得了是10元。你多得的钱多少,不取决于购买商品的价格多少,你取决于店长错当那钱的多少,如果他错将10元当50元,那你就会得到43元(7元商品),45元(5元商品),那么你多得钱就是是50-10=40。简单的说就是:多得=认为价值-实际价值。这就让人想到股市中的一句话:要想赚钱,只需要找一个比你更傻的人以更高的价格买你的股票。转化为公式就是:赢损=交易认为价值-最后实际价值。
认为价值在生活中实际上十分常见,简单的就如:你的电脑出了问题,自己搞不定(这也是认为价值,只是认为价值比实际价值低),就会去找平时好像懂点电脑的人来修理一下,你认为他可以搞定(高估价值),这就是认为价值。实际上是什么呢,帮你修电脑的人也是在网上搜一下攻略(我常常做这些事),其实大家都可以按网上的步骤完成。
其实,本人在看完这题的第一反应是50元,与有的人一样,在剩下的两分多钟里我想到的是把那50元钱的损失,拿回来。(把假钱用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