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各个省份陆续发放高考成绩,一波焦头烂额的“志愿之战”即将到来。
这几天,知乎上有一个两年前的问题被挖了出来——“在校大学生提倡安装空调却被网站网友批评,合理吗?”
两年前,题主所在的学校发起了一场半裸跑步活动,希望学校能安装空调。被凤凰网报道之后,受到了很多网友的攻击。正值全国高温,今天咱们就说说这个话题。
之前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对于“谁的大学不是迷茫的”,我说:放屁!》,主要是说大学生还有很多技能有待提升,与其瞎迷茫不如抓住这宝贵的时间。但换个角度,如果大学生自己是知道上进的,客观上的环境却给他的学习生活带来了很大不便呢?
这几天全国高温,很多地方的体感温度能达到45度以上。拿我所在的广州来说,体感温度46℃。不夸张地说,如果你不打伞,下午两点从宿舍走到教学楼,很可能热晕。在这样的环境中看书学习,能学的下去的确实是有定力的人。再这样的环境中生活,也只能是把自己当做没心没肺的人才能睡着吧。
在网友的反对声中,你会看到大家都在说,以前也没有空调,不还是一样毕业了。
逻辑不通的地方在于,那时候没有空调,是真的没有空调,或者说真的买不起空调。但现在有空调了,还拿以前的标准来框定学生的思维,就显得没有说服力了。这就好像在说,现在如果日本又侵略中国,我们还要用小米加步枪把他们打回去,这样才能彰显我们的意志品质。外界条件变了,再用落后的过去和发展的现在作比较,得出的结论自然是错误的。
还有一种声音说大学生应该多吃苦。
诚然,大学生是需要吃苦的。我们需要培养足够的意志品质来面对这个还很不完备的社会。
但吃苦是有目的的,吃苦的目的是为了让自己得到能力上的提升,以便以后不再吃苦。
那不给装空调让学生吃的是什么苦呢?这种吃苦的唯一作用就是让学生心浮气躁,而且对学生身体健康也造成极大的影响。
或者,我们换个角度想,那些当年没有空调的大学生,让你们回想一下这一生,有哪一点成就是因为当年学校没有装空调而锻炼出了自己的品质,所以才能达到的呢?再或者说,如果当时学校突然有资金可以为每间宿舍撞上空调,有几个人会跳出来制止呢?
很多观点就是这样,从一个角落里估计全局,自以为苦口婆心,发给他一面镜子照照,就知道自己其实是苦大仇深。
对,我们就是想要一个有空调的大学,这过分吗?我们就是希望寒窗苦读十几年之后不要给刚毕业的大学生1000块的工资,这过分吗?我们就是希望能让自己最宝贵的年华过得好一点,这过分吗?
很多人觉得,年轻人就是应该吃苦,你们有最棒的体力、脑力,有青春的活力,难道不应该吃苦吗?每当听到这样的言论,我都想回问一句:“你会把你家刚开花的马蹄兰放进冰箱里冻死吗?”
年轻就该吃苦,这不是正常的逻辑。
“我们年轻,所以我们吃点苦也没关系,我们能挺得过来,如果一定要吃苦,那就让我们来好了。”这是外界条件所限,不得不吃苦。而像“你们年轻就该吃苦”这样的思维,是把年轻和吃苦这两个现象拿出来强调,却把之间的因果关系扔到一边了。没有人生来就是为了吃苦的,同样,高中生累死累活考上大学也不是为了吃苦的,他们只是需要一个说的过去的生活环境,这过分吗?
急速发展中的中国,有很多不合理,甚至我们已经习惯了这种不合理。我们习惯了早晚高峰期的拥堵,习惯了地铁里不用扶把手也能“被站稳”,习惯了孩子在上面打滚的操场是有毒的。
但习惯了不代表默许了,不是说我们愿意过这样的生活,而是因为我们知道目前为止只能这样,日子还要接着过,只能选择习惯。等日子好了,条件有了,请记得把空调装上。我们是在花季,但这样的曝晒也能把花晒蔫了。
那些半裸抗议的大学生,只是想学习的时候,课本不被汗渍浸湿,过分吗?我们只是想毕业之后能拿到每月2K的工资,最起码让我们吃饱,不至于再向家里要钱,这过分吗?我们只是想在食堂吃到“好吃”而不是“能吃”的饭菜,这过分么?
吃过苦之后只记得苦难的人,希望后来者都吃一遍这样的苦。吃过苦仍心存怜悯之心的人,希望少走一点自己走过的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