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昨晚婆婆妈妈带豆包散步回来拎回来一小袋子卤味,说是对面老玉新开的卤味店送的,让我们尝尝后提下宝贵的意见。
我吃了一小块鸭脖说,没有回味。
楼上的张叔叔也在,他尝了一根鸭爪说,很辣啊。不都是一样吗?有什么区别?
我笑着说,东西看起来都是一样的,但是吃起来没有回味的。下次我是不会再买的。
婆婆吃了一块鸭脖也撇撇嘴说,不行,火候不到。
我妈继续说,这个颜色看起来就不是很正常,色素搞的。
一大群非专业的人,就随便吃了点卤味一下子就点出了主要问题。
婆婆继续说,要想卤味好吃,除了食材好,关键是需要时间熬和浸泡。而且熬的话,不能用天然气,最好是用蜂窝煤控制好火候的时间慢慢熬。边熬制的过程中,要不断的撇去熬出来浮在上面的油脂,这样的卤味才更入味,更好吃。
当然这是需要不断的实践操作才得出的宝贵经验。成功之前也是需要不断地尝试的,直到控制好卤料的分量和熬制的时间,才能做出美味的卤味来。
其实任何事情也是一样的,要想在某个行业做到极致,光付出努力不行,你得掌握方法和技巧,让自己同等时间类的付出能收获最高质量的产品。
《深度工作》让人在无干扰的状态下进行专注的职业活动,是个人的认知能力达到极限。就像熬卤味是要把各种食材完全浸泡在卤水里面,精心熬制几个小时,味道才能深入骨髓,直达人心。吃完后回味无穷,那才是卤味的极致。
每天拿出一定的时间进行深度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你才可能完成自己设定的看起来无法完成的目标,过上你想梦寐以求的生活。
2.
先把几个关键名词解释下,以便大家更好理解:
深度工作(Deep Work):在无干扰的状况下,专注的进行职业活动,使个人的认知能力达到极限。这种努力能够创造新价值,提升技能,而且难以复制。
深度工作假设(the deep work hypothesis):深度工作的能力日益稀少,而几乎同时,其在社会经济中的价值也日益提升。因此,能够培养这项技能,并将其内化为工作生活之核心的人,将会取得成功。
本书结构很简单,共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理论,列举出各类成功的名人和普通人,用理论数据分析深度工作的重要性和可能性,让你相信深度工作假设的真实性。像理查德.费曼,J.K罗琳,比尔.盖茨,卡尔.荣格,伍迪.艾伦这些引领时代潮流的行业翘楚,都是深度工作的践行者。
第二部分是准则,简单说,就是教你怎么慢慢训练自己的大脑,转变你的工作习惯,使深度工作成为你的职业生活的核心。
作者卡尔.纽波特(CARL NEWPORT)自己就是深度工作的受益者,所以才不吝啬的分享出自己的实践经验。他是一名理论计算机科学家,在麻省理工计算理论小组中,保持专注是最关键的职业技能。不上网,没有Facebook和Twitter,除了博客之外未曾使用任何其他的社交媒体,且不提供私人电子邮箱地址。甚至到2012年的才有了第一部智能手机。
然而,大学毕业10年时间里,出版了4本书,获得了一个博士学位,发表同行评审学术文章的频率也很高,还被乔治城大学聘为终身教授。虽然有这么多成就,但是工作时间下午五点半就结束。
每天的工作都围绕着精心挑选的深度工作展开,无法避免的浮浅工作则拆分成小块,在日程的间隙完成。每天三四个小时,每周五天没有任何打扰,精心安排的专注工作,带来了很多极有价值的产出。
下班回家至第二天早晨新工作日开始的这段时间,几乎不碰电脑(除了在孩子睡着后,写写博客。)虽然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但是他能够在晚上与妻子和两个儿子相伴,虽然很忙碌,但是还能阅读数量惊人的书籍。
作者坚信深度的生活才是优质生活,而且他也是这样做的。对深度工作假设的接纳帮他取得了成功,但是他坚信自己还没有充分开发全部的潜能。毫不留情的砍掉浮浅的内容,不惜余力的强化深度,我们如果都可以按照《深度工作》的观念和规则辛苦努力的话,最终是会取得成功的。
3.
“让你的头脑成为透镜,汇聚专注之光;让你的灵魂完全投入到头脑的主导之物上,尽情吸收思想。”——Antonin-Dalacc Sertillanges《知性生活》(the intellectual life)
一项调查,越来越多的科学家认为刻意练习有效的原因与髓磷脂相关,它是在神经元周围生长的一层脂肪组织,起到绝缘保护的作用,可保持神经元干净和正常运转。要理解髓磷脂在提升能力方面的作用,首先要记住,不管是智力还是体力方面的技能,最终都要追溯到大脑回路上。
这种新的性能科学认为,如果相关神经元周围汇集了更多的髓磷脂,相应的大脑回路就能更轻松有效地运转,你在某方面的技能就会更强。所以想要在某方面有了不起的成就,就需要有更多髓磷脂的协助。这种理解为刻意练习的有效性提供了神经学基础。
所以说,要想迅速掌握困难的事情,你必须高度专注,不能有任何干扰。换言之,学习是一种深度工作行为。
高质量工作产出=时间*专注度(工作时专注度达到最高,单位时间里的工作产出也将实现最大化。)
亚当.格兰特(Adam Grant)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最年轻的教授,写过《沃顿商学院最受欢迎的成功课》(Give and Take)。
2014年,受聘为正教授的时候,已经发表了60多篇同行评审论著,外加上面这本畅销书。
有一种理念在他的方法中占据了核心地位:在长时间无干扰的状态下,批量解决困难却重要的智力工作。
一年时间,教学工作集中到秋季学期,期间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好好教学上,保证学生能找到他。
春夏两季将全部精力投入到研究工作中。
经常在较短的时间段内批量分配精力。他会在两种状态下转换:和学生和同事敞开大门,与世隔绝全情专注于某一项研究任务,不受任何干扰。
对于他来说,完成手头的任务之前做到彻底与世隔绝是非常重要的。然而他一般的工作时间比一般精英研究所里的教授要少很多,但是他的产出还是比领域内几乎所有人都高。
所以,要达到个人巅峰的产出效率,你需要长时间,无干扰地高度专注于单一任务。换一种说法,使你的表现最优化的做法是深度工作。
你可能会说,这些都是极其聪明的人。NO,不要被所谓的聪明迷惑了。请继续往下看。
4.
正统犹太人每天拿出时间来研究希伯来犹太族复杂的书写传统。亚当.马林参加清晨学习组的目标是每天解读一页《塔木德》(Talmud),尽管到现在,他有时候还是做不到。
正如拉比向他解释:“如果某一天没有挑战自己的心智极限,那么你就不能说已经完成了这一天的任务。”
他发现和他一起学习的人中有些只念过小型宗教学校,但仍可以在他身边“绕圈讲经”“这些人中的许多人是在职业上十分成功的,当并不是一些好学校帮她们提高了智商,很明显是他们从小学五年级就开始的日常学习帮助了他们。”
一段时间后,他发现自己的深度思考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他说“最近在打理生意时,我发现自己有了更深刻,更有创造性的理解。我确信这和我日常的心智练习有关。年复一年持续的挑战增强了我的心智力量。这并不是一开始我追求的目标,但却得到了这样的结果。”
亚当.马林的经历说明了一个关于深度工作的重要事实:高度集中注意力的能力是一种需要训练的技能。
Clifford Nass发现:一旦你的大脑习惯了随时分心,即使在你想要专注的时候,也很难摆脱这种积习。具体说来就是:如果你生活中潜在的每一刻无聊时光,比如说,需要排队等5分钟或者是在餐厅坐等朋友——都是用智能手机来打发,那么你的大脑就可能已经被重新编排,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心智残废”。
所以我们要知道:最大程度地利用好自己深度工作的习惯需要训练。如果你想实现深度工作,也是很有可能实现的,不论高低贵贱,聪明或愚笨。
训练必须坚持两个目标:高强度提高你集中注意力的能力和克服分心的欲望。
静静等待并忍受无聊已经成为现代生活的一种新奇体验,从集中注意力的角度出发,这具有不可思议的重要价值。
总之,想要凭借深度工作成功,你就必须要重新编排自己的大脑,使它可以从容地抵挡令人分心的刺激。不需要清除令人分心的活动,仅仅需要清除这些活动劫持你注意力的可能就足够了。
5.
用一张思维导图表示如下:(百度脑图制作的)
《深度工作》的重点和精华部分,寻找适合自己的准则,慢慢训练大脑,转变你的工作习惯,使深度工作成为自己职业生活的核心。
深度工作并非是我们的经济中唯一有价值的技能,不培养这种能力也有可能做得很好,但是不需要深度工作的职业会越来越少。我们必须时刻记住,在社会经济的某些角落,深度工作并没有价值。除了高管外,还有部分类型的销售人员和说客,对他们而言持续联系是其最大价值所在。
是的,深度的生活并不是适合所有的人。需要我们付出艰苦的努力,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的习惯。当你全力去创造一件自己认为是美好的事物时,会有一种不安和困惑牵绕着你,因为在还没有达到最好的结果之前,这迫使你不断的努力去做。
其过程是相当艰苦的。但是如果你愿意跨出这些恐惧和舒适区,将自己的头脑发挥到极致,创造出有价值的东西,你就会如前人一样,深度能造就富有效率和意义的生活。
我正在这样做,试着每天两三个个小时左右的深度工作——写作,目前没有写出什么大作品出来。但是我相信,凭着日复一日的努力和精进,终有一天会实现我的愿望。
正如人看起来大多是一样的,但是只有和他们工作一段时间,是千里马还是骡子,遛遛就知道了。日积月累的专注时光会成就你,就像别人说看书多少一样,每日看书必定会滋养着你无与伦比的内涵和气质。
的确如此。
威尼弗雷德.加拉格尔“我将活出专注的人生,因为这是最好的选择。”我也将如此。
大拜碎碎念:
其实呢,深度工作说起来很简单,把自己的注意力深度集中自己的本职工作里,不用太多的时间,每天两到三小时。但是要做到每天两三个小时的专注却又很难。
现在社会有太多的东西吸引我们的眼球,刷朋友圈,微博等不一会儿,一个小时就溜走了。我们普通人想要做到不普通,只能从专注开始做起。
先给自己设立一个小目标,每天一小时就够了,慢慢来,我相信任何想要活出专注的人肯定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