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我们的习俗,从小年这天起,年,就开始了,我们要包好多好多的饺子冻起来,自己的吃的时候省事,招待客人也方便。
包饺子是个考验耐力的活,小的时候总是坚持不住,手和在面里的感觉有点不舒服,于是妈妈一个人擀饺子皮,我,妹妹还有爸爸三个人包。
今年包饺子的时候,我没让爸爸伸手,自己承担所有包的任务,爸爸见我速度这么快不禁感慨孩子长大了,我有点心酸,我感觉自己成长的速度赶不上父母衰老的速度。
因为一直在外面工作,照顾家里的时间就特别有限,抽空淘宝买些日用品邮寄家里,妈妈总是一边享受别人赞誉小棉袄的孝顺,一边嘱咐不要乱花钱。
妈妈就是这样的一个人,省吃俭用了一辈子,把我和妹妹供出大学,如今,家里条件好了,她也依然艰苦朴素,用她的话来说就是不要浪费。
其实我和妹妹是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的,农村的艰苦早就磨练了我们的意志,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妈妈也知道,我们不舍得给自己买衣服,也要顾及家里,她只是想我们攒钱以后成家用。
于是,就连在更换面板这样的小事上,她也坚持己见,那是一张爸爸年轻的时候给她打造的木头面板,岁月的划痕依稀可见,但是,却像极了妈妈的为人。
就好似她脸上的皱纹,那是微笑呆过的地方,这个面板上的所有印记都是岁月给予妈妈对于这个家无悔的付出。
我总是想着给妈妈换一个轻巧点的面板,可是每次妈妈都以浪费为由拒绝了,渐渐我也明白了,她所丢弃不了的,不只是这个面板,更是那段和爸爸一起走过的青春岁月,而这个面板,则扮演了一个很好的见证。
近年来,伴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已经几乎从过去的生产力低下,收入低微,生活贫寒中走出来了,国家给予的各种扶贫政策,也鼓励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积极投入到脱贫致富之中。
春种秋收,夏天和冬天又可以去城市打工,两份收入。所以,农村真可谓是新旧社会两重天了,让人觉得骄傲的是,他们仍然发扬着很多中国的传统美德,善良与敦厚就像这片土地的厚德载物。
前几天和同学聊天,说到孝顺和回报,我们觉得自己做的都不够,父母在不远行,可是我们这么大了爸妈仍然在操心,于是心念这种乡愁。
家乡的天蓝,家乡的雪纯,家乡是一种情结,无论你身在何处,她都召唤着你温暖着你,由内而外通彻心扉,又是叶落归根的情怀,即使走出去了,也极尽美化她,想着生养自己的这片黑土地,永不贫瘠,富饶美丽!
我对于家的记忆是深刻的,对家的想念也是铭心的,无数次的漂泊难熬时,都是春节回家的那缕温暖激励了我,想着走一路问候一路的父老乡亲,想着希望的田野,想着如诗如画的家乡的冬天。
雪花妆点了一切,美,来自轻飘而下的一片一片,温润的钻进脖颈,贴在面颊,洒在头上领口衣襟,好似整个身体披上了一层白纱。地面晶莹剔透,泛着荧光,雪深处脚踩上去,咯吱咯吱的,就算没有路灯的角落,也是像白天一样亮堂。
还没有到家的时候,老妈就告诉我,她养的芦荟开花了,回来拍了照片,感慨于家乡的变化带给我们的物质富足和精神愉悦,基于“美丽乡村”计划的实行,越来越多和美好相关的字眼涌入视线。
乡村的图书馆建设也正在路上,这种打破了城乡差距的公共投入将更有助于未来的孩子热爱学习,投身教育,减少失学儿童的比率。
我想起了一些老时光,那时候没有手机电脑,可是那时候有书信有报纸,那种惬意就是打开一本书,坐在房前屋后,整个世界都是自己的。
对于团圆,我们有着这样的习俗,游子归来时都要准备一桌丰盛的午餐,午餐中一定要有一个类似于麻团一样的菜品,预示团圆和平安。
于是每次回来爸妈最多忙乎的就是饭菜,一边把鸡腿鸡翅这样的位置夹到我们碗里,一边述说我们在外面吃不好喝不好的,不管我说过多少次要减肥,他们总是说回去工作以后再减吧。
吃完饭后,爸爸把化好的冻梨拿出来,我很惊讶,好多年没有吃过了,这是我小时候春节记忆里最好吃的水果,没有之一。
爸爸说我打电话回家的时候提到想吃冻梨了,他就买来给我吃,我拿起冻梨咬了一口,就是这个味道,这就是记忆中的甘甜与凛冽。
冻梨,是入口即化的丝丝沁人心脾,是舌尖上的清甜的微凉爽口清新。冻梨也是冬季孩子的美味零食,串门时候的待客佳品。冻梨,还是一种童年的盼望,等待大人赶集买回来的欣喜。
我还记得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去亲戚朋友家串门,感受着不变的乡魂,就像参天的大树,根部越趋向于泥土,树冠才会愈发茂盛。
而过年返乡就是我们约定俗成的规矩,现在是自己一个人,以后我们会组成自己的家庭,我们也会让自己的孩子去热爱这片土地,教会他们勤劳勇敢的质朴。
给同事发了一组家乡的照片,于是在她的表扬下再次领会了父母的艰辛和骄傲,过去的小土房如今都换成了大瓦房,室内的装修更是不逊色于城市的楼房。
同事说我们可以朝着旅游方向发展,我突然想起了爸爸经常提及的华西村,于是再一次感慨,如果出去的孩子能有一个回来建设家乡多好,到那时,也许更多的游子都愿意留下来,用自己的知识和文化为自己的家乡增姿添色。
成长是一种轨迹,但更是一种责任,返乡是一种归宿,但更是一种情怀,无论我们身在何处,心心念念的都是这个给过我们无限乐趣与希望的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