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别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可能大部分的人会认为从小孩开始接受教育开始,就是最早的学前教育的那阶段。但凡有经济条件的人都会将其小孩送入学前班,去争取所谓的赢在起跑线。
但我有时在想究竟什么时候算是起点呢?人天生就由于基因的不同,一生下来就已经产生了差异,再接下来幼儿阶段的哺育又产生了差异。在已经不平等的起点上又怎么去让起点一致呢?又怎么来不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这一说法呢。
所以我认为与其在与一个可能不是那么可靠而且具有说服力的所谓的起点时,还不如让孩子自身内部进行比较。关注孩子在自身起点上的进步。比关注是否与其它孩子一样的能力更加有效。
那具体怎样具体实施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
首先,根据孩子每个阶段发展的身心特点和社会要求,制定各方面孩子需要达成的培养目标。有了发展目标,才能有培养的方向,探索出差距,评价的标准。进而分解成更细小的培养计划,落实成可以在孩子的实际生活和学习中的行为。通过不断的实践,检查,不断的练习,进而朝着期望发展的方向发展。
其次,在训练的过程中应关注小孩的进步程度。及时强化孩子的良好行为,充分发现她的闪光点。激励她挑战更高的目标。让孩子获得努力有收获的积极体验。持续体验,持续进步。最终达成阶段培养目标。
最后,发挥小孩的自我觉察能力。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充分培养孩子的自我教育能力。总结自身做得比较好,发挥积极优势,且觉察出需要改进和提升的地方,做出改进计划。父母创设孩子们方便觉察的环境,建议觉察的方式和方法。比如让孩子写日记,记录自己最真实的感受。自我觉察将让孩们更加充分地认识自我。
通过以上三方面的不断练习,关注孩子们在成长的我过程中的计划、组织、觉察能力,进而为后续的良好习惯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以便良好结果的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