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一段意外的交流之后,出于模糊的的感受,我又剁手了!订阅了李笑来的“通往财富自由之路”……。
钱不能白花,时间不能白白浪费,还是总结思考一下自己最初的读后感受吧。
知识的积累在于“遗忘”与“重复”科学规划,所以一大早我也就只读了两篇,李老师自己的东西我不想随性的分享,所以还是说说自己读后的感受吧。
大脑配置的升级在于对“概念”的“定义”,即你是否清楚地知道某个东西到底是什么?
之所以强调对概念的定义能力,目的在于考量“对自我的思考程度”,即你到底想要什么??这是个很关键的问题,是否了解自己的“欲求”,决定着你是不是个“无头苍蝇”,决定着你是不是“因为死不了才活着呢!”
“财富自由”的概念及我对他的简单认识
财富自由——维基百科:是指你无需为生活开销而努力为钱工作的状态。简单地说,你的资产产生的被动收入必须至少要等于或超过你的日常开支。这是我们大多数人最渴望达到的状态,如果进入这种状态,我们就可以称之为退休其他各种名称。
财富自由——李笑来:某个人不用再为“生活”而出售自己的时间了。
李老师对此概念的定义源自于他对维基百科所介绍内容的“无指导性”。即你可以看得懂,但却不知道怎么办。
但我却觉得维基讲的清楚,也明确指出到底应该怎么办?
首先,它极简练的介绍了“财富自由”其实就是一种“状态”。其中的一种显而易见的理解就是“你的资产的被动收入≥日常开支”。维基百科为什么把“状态”一词放到了首句,却把更浅显的"所谓的道理"放到了后一句?到底是出于什么样的目的?
愚以为“状态”更为关键吧。
你能说在瓦尔登湖畔写东西的梭罗,没有达到这种状态?不能吧,他明明只工作了几个月就维持这种“财富自由”的状态两年多的时间。
你能说那些流浪四方的“游人们”,没有达到这种状态?不能吧,“生活所迫”明明只是他们旅途的一部分,他们更多地还是一个“自由之身”。
所以,如果,一日三餐,粗茶淡饭果真是“你”生活的“全部支出”,“你”所需要的“所谓的资产”还是那般的庞大,那般的难以企及吗?继续往下说的话你甚至只需“一亩闲田”就可以达到这种状态。如此,迷蒙时代先人们大概多数都是这个状态吧!!
说了这么多,其实不是在强调“这些看似落后的思想”,我更多想表达的是:一个人的“欲求”确实对“财富自由”这一目标的实现很重要。即“欲求”决定了你实现它的困难程度!
所谓"财富"即是你的“欲求”,所谓“自由”即为“你的世界”,之所以想要达到“财富自由”,我想更多的是人们“欲求”的结构体已经全面超越,甚至是超出你的世界之外吧,这让你感到了一种无边的黑暗,无边的迷蒙。
此时,李老师之于“财富自由”的定义,才终于显示出它的作用。只因“时间”这一维度的引入。
有了“时间的维度”,你就拥有了一把“标尺”,它能让你明明白白的测量出那些“虚无缥缈的欲求”到底有多大;你也拥有了更有效的办法去不断扩大自己的世界,以便更好地去包裹那些“欲求”。
这便是李老师的“财富自由”之于我最大的启示吧。
我也终于可以在下午去打扫打扫家中那几件屋子以便更好地迎接“春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