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书画馨缘,我们又如约在每天清晨的第一缕阳光中,相见于文字和声音的世界里。
见字如面,听声如面!
明天,第二周的学习任务就要启动了。因此今天我想借此机会聊聊自己对第一周专业课程的学习体会,作为自己一周学习小结。
第一,深入的行业前景分析,告诉我们“为什么做”
第一周的课程可以说是提纲挈领,从介绍有声演播行业的广阔前景入手,告诉我们万物互联、万物有声的大趋势给音频从业者特别是有声主播带来了巨大的商业红利,包括更丰富的收入来源,更大的社会影响力和全新的工作方式。
我十分赞同喜马拉雅创始人兼联席CEO余建军的观点,他认为喜马拉雅平台上的有声主播在本质上是依托喜马拉雅平台的个人创业者。因此创业者的特质会表现得淋漓尽致,守得住孤独、耐得住寂寞、强大的自驱力,终身的学习力,深度的钻研力以及面对问题自我批评的意识和能力。
其实,没有任何一个人会在任何一个行业随随便便成功。目标明确、锲而不舍、持续学习、深度钻研,善于反思便是是成功的注脚,而良好的经济环境和优秀的商业模式为个人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外部基础。第一周的课程就是让我们在学习之前,先问问自己,你,准备好了吗?
第二,精要的“一二三四“,告诉我们”做什么“。
有声演播骨灰级人物,老艺术家艾宝良老师将有声演播技巧总结为“一二三四“,可谓鞭辟入里,入木三分。大道至简,在此处表现的淋漓尽致。
“一二三四“就是,一个形象、两个坐标、三个感觉、四个支柱。
我现在就谈谈自己的理解。
“一个形象“,就是演播出形象。
有声小说本质上是小说,而小说是形象的艺术,不同于散文的抒情,杂文的批驳,它是通过塑造不同的人物形象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创造引人入胜的戏剧冲突。因此,必须通过文字或者声音,让各种不同性格,不同人设,不同特点的人物活起来,丰满起来,立起来。这是终极目的。
“两个坐标“就是形象感和形式感。
有声小说演播本质是一种艺术。艺术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因此我们不能完全采用原生态毫无艺术形式感的表现方式,这样一来,表现张力不足,形象不鲜明,立不起来,垮掉了。所以要用艺术的手法将语言精髓融入文本之中,这就是形式感。但形式感是为了塑造形象服务的,因此也不能喧宾夺主,而变得学院派十足,不接地气。
总而言之,形象感和形式感这两个坐标的动态平衡要在有声小说演播的过程中贯穿始终。第三种语言的运用让语言赋予文字以强大的生命力。
“三个感觉“。 参与感、对象感和画面感。
参与感就是要调动听众的各种感官,将他们拉近你的故事,让它们随着我们的演播产生心理上的共鸣,同喜同悲。
对象感,就是演播者把话筒当作形象创作的工具,甚至是一个活生生的人物,通过和话筒对话,演绎出不同的对象关系,譬如亲密关系、朋友关系等等。我的理解是对象感出现在演播者的自身代入感完成之后,就是我们所谓的入戏。
画面感就是要通过旁白的描述,对白的演绎和后期的音效处理,在听众的头脑中脑补出具体的画面,完成小说的场景设置,营造戏剧冲突。
总之,有声演播者集导演、摄像、布景师、音效师、演员于一身,甚至有的时候还是编剧。
“四个支柱“ 就是节奏、语调、停顿和重音。
这设计到具体的专业演播能力。我目前还不能够有透彻的理解,需要继续学习、体会、钻研,我想这也是我后面学习的重点。任重而道远。
在有声的世界里,我们一直在路上。
我是书画馨缘,让我们一起怀抱梦想,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