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7楼
爱尔兰诗人叶芝曾说:“最好的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团火。”
一、儿子的转变
前天傍晚,9岁的大儿子和我一起打羽毛球回家。
在昏暗的楼道里,他突然兴冲冲地对我说:“爸爸,你知道吗,我现在对奥数又非常有兴趣了,而且弹钢琴里面有几本书我也很喜欢练,北外的作业我也觉得挺有意思的。”
我说:“是不是感觉最近做很多事情都很有热情?”
儿子:“是的。你看,我做完学校作业和课外任务,还经常有时间看动画片和打羽毛球。”
我说:“所以你感觉自己安排时间也做得蛮好的。”
儿子咧了咧嘴,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我摸了摸他的头,说:“爸爸也这么觉得。”
但就在四个多月前,儿子不止一次地和我或妻子说:“我不喜欢三年级,好忙啊。”
二、不停地评判与催促,曾让孩子失去活力
在三年级以前,儿子在学习方面还是很轻松的:学校的课内学习能够比较轻松地应对;二年级开始他自己吵着要上的奥数,本身感兴趣,作业又少,我们也不给他增加很多额外题目,他学起来也感觉像做游戏一样;英语方面,4岁时随我去美国上了一年幼儿园,回国后一直没有在培训机构上课,只是在家里由我和妻子带着坚持看英语动画片、读英文绘本和章节小说、Raz-Kids分级阅读训练等,听-说-读的能力还算比较强,所以英语也是在玩中学。相对而言,只有钢琴,练习频率和时间相对长一些,但因为选择的钢琴学校和我们自己对孩子钢琴的培养理念非常一致,从未考级,孩子对钢琴的兴趣还是比较浓厚的。所以,儿子每天有较多的自主活动时间。
进入到三年级,节奏突变:首先,放学晚了一个小时,晚上时间缩短了;学校作业一下增加了很多,儿子写字不是很快,因此课内作业时间比以前增长了不少;英语方面,考虑到老在家里学也不是长久之际,需要正规原版英语教育的体系化学习,因此选择了北外上KET,这样每周又多了一些固定的英语课和要写的作业。而且,儿子本身的动作就不是特别快,不同任务切换需要一定停顿和缓冲时间,这样,所有任务时间汇集起来之后,就与之前轻松的节奏产生了明显的对比,效率的矛盾就比较突出了。
因此,他总是觉得与以前相比,自己玩的时间少了许多。我们也曾试着和他商量,是否可以取消一些课外的学习,不过他不同意。于是,为了让他按时睡觉,只能提高他的效率。我们就帮他每天安排计划和时间,然后不停地催他。在催促的过程中,我们的评判不断出现,也就产生了不少冲突。渐渐地,以前比较淡定的我们,感觉自己慢慢被“时间和效率”绑架,变得焦虑起来;另一方面,之前在我们面前一直活力十足、话唠不停的儿子,慢慢地有些无精打采,疲惫不堪。虽然在课内外学习各方面勉强维持得不错,但我们也越来越意识到:儿子心中的活力和热情在减少。
三、学校教育在注水时,我们父母需要点火
应该说,三年级以后,孩子时间和压力的主要来源,还是学校较低效的教育和过多重复的作业。学校的自修时间、大课间甚至小课间都经常被占用,原因可能只是少数同学没有听懂的简单问题;大量反复抄写的作业,以及对细节近乎有些强迫症的多次罚抄,让孩子的手指磨出了老茧;最让我惊讶的,教学方法与三十年前我小时候相比,不仅没多大进步,反而在某些方面还退退步了不少。在此,我无意责怪老师,或责怪学校,这是中国整个公立教育体制使然,因为我们的学校教育就是在”注满一桶水“,而评价标准就是:谁注得越多,谁的桶更重,谁就更优秀。
殊不知,注入的水本身是冰冷的,而且注入的方式本身也可能是野蛮而残酷的。儿子的班主任是一位比较有教育责任感的语文老师,有很多年的教学经验。她好几次和我们感叹到:和她以前刚教书时比,现在的语文进度太快了,难度跨越太大了;一年级时,尚且能带着他们一起读绘本,读课外书,开展国学活动;到了三年级开始,就只能赶课文进度了,大量的生字词和课文背诵,只能往孩子脑中灌了,而且四年级到六年级后会更加功利。
其实,我觉得绝大部分孩子,天然是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探索的渴望。或者说,对于学习,他们的心中天然有“一团火”的,或大,或小。只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教育环境开始注入冰冷的水,随着家长也慢慢成为“注水”的帮凶,很多孩子心中的火渐渐熄灭了。取而代之的,要么是逃避,要么是麻木,还有些则被恐惧而驱使。
所罗门在他智慧的《箴言》中曾说到:“你要保守你心,胜过保守一切。因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发出。” 我们总是为了那眼前表面的果效,伤害孩子心中对生活和生命的热情,从而在他们长大后,影响他们一生的果效。
有时候,在校门口等孩子放学,旁边有一群妈妈们总是在讨论考试分数的高低,总是在责怪孩子粗心不稳定,总是在抱怨孩子速度慢,总是在讨论小升初到底要看哪些证书。。。我理解她们,她们的焦虑和急躁就像镜子,也照出了我自己的模样。我要做出改变。我要在孩子的桶底点火,我要把学校注入的水烧开,烧得沸腾。知识本身没有问题,错误的是我们“没有温度”的教育方式,错误的是当孩子的那团火逐渐熄灭的时候,我们父母不仅没有往里面及时地加柴禾,反而在不停地浇冷水。当火苗熄灭后,孩子心中的那份冰冷和孤独,我们真的很难想象和体会。
四、当我尝试P.E.T.,再次点燃了孩子心中的一团火
四个月前,在我寻求改变的时候,我幸运地遇到了P.E.T. 当我在与孩子沟通时,开始不断尝试P.E.T.的觉察和应用,我感受到孩子慢慢的改变,直到最近,他又回复了满满的活力和热情。
1. 忍住绊脚石+积极倾听——创造干燥的环境
潮湿的环境,火苗无法生长。是我曾经浇的冷水导致潮湿,现在,我要重新创造干燥易燃的环境。我开始勒住我的舌头,尽可能觉察绊脚石,忍住评判的标签,不再说:“你怎么那么磨蹭?你怎么那么粗心?你怎么那么不懂事?”。我尝试尽可能蹲下来,或静静地坐在孩子旁边,看着他的眼睛,倾听他情绪的流动,而不再说:“这点事有什么好哭的?…这点事情不算多了,xxx的事情更多…谁叫你前几天不抓紧,现在急有什么用…”。慢慢地,儿子又变成了话唠,前些天把嗓子都说哑了。
2. 真诚使用表白性我信息——添加引燃的柴禾
P.E.T.强调,表白性我信息,不是带有“控制性”的表扬,而是用心看见孩子在某方面努力和进步的事实,真诚地表达出我们的感受。当我不断地倾听孩子后,我就越发看见他的努力与不易,不是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而是相对于他自己。于是,当看到孩子有时候因为有些累,练琴不是那么认真时,我不再只看到他练琴的“态度”,我会真诚地说:“爸爸看到你做完了这么多事,还过来坚持练琴,真的有些感动。” 当检查孩子作业或试卷,发现一些比较难的题目,虽然前面思路对了,但总是会有计算错误时,我不再只看到他计算的“粗心”,我会真诚地说:“这道题目还有些难度呢,你能想到这一步真不容易,爸爸觉得你的数学思维能力真的很强。”慢慢地,儿子又像三年级以前一样,愿意主动地和我讨论各种各样的学习问题。
3. 经常性地使用第三法——点燃宝贵的火苗
最关键的一步,也是最难的一步,用第三法点燃宝贵的火苗。试想一下,对于我们自己,如果每天的生活被别人安排得满满的,我们的思维总是在被动地不停切换,我们会有生活的盼望吗?对于孩子,也是一样。正常的人,都渴望做自己生活的主人。于是,有一天晚上,我和孩子一起,用第三法,详细列出了他内心真实的需求(want to do),和他面临的任务(have to do),计算出各项的时间,和他各天的时间,然后由孩子自己去平衡安排他需求和任务的时间表,并贴在书桌旁的墙上。当时,我觉得这个计划还挺难实现的,但是第三法的原则告诉我,尊重孩子自己的成长,让孩子尽可能自己去掌控他的生活。
随后,孩子执行自己计划的动力明显增强,经常会自己去看一看当天要做哪些事情。有时候自己动作满了,没有实现需求,会急得发点脾气;有时候前面没有及时完成,拖到最后赶作业急得哭。这时,我尽量不越界评判,只是倾听他。有时候也会跑过来问我们:“今天不想做……,想做……”,我会回答他:“这是你的时间表,你自己决定啊。”当然,我们开始也想过,这样可能会带来一定风险,儿子在课内外学习方面的表现可能会有所下滑。与这点风险相比,找回活力与热情显然重要得多。而且,事实告诉我们,儿子各方面的表现在短暂波动之后,就比较稳定了,最重要的,他渴望知识的火焰重新点燃了。
其实,孩子是敏感的,也是单纯的。当我们以冰冷的控制对待孩子,孩子就以冷漠和麻木看待世界;当我们以温暖的尊重对待孩子,孩子就以活力和热情对待生活。
五、结语
我深深地明白,未来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在未来某个阶段,孩子需求与任务的平衡可能会被他自己打破;在未来某个时候,孩子燃烧的火焰会被各种因素减弱甚至熄灭。
因此,我要不断地提醒自己,我要尽量不成为注水的“帮凶人”,而要成为点火的“护焰者”,用P.E.T.将那桶中冰冷的水烧开,烧沸腾。
因为,对孩子而言,知识若没有温度,生命就没有热情。
“最好的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