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到新闻,文晏凭借《嘉年华》得了金马奖最佳导演奖。实至名归。电影拍得很好,很克制。
电影讲的也是性侵,但绝不止性侵。
故事是从一个叫小米的女孩发现一个中年男人带两个小女孩开房开始的,小米看到监控里中年男人强行闯进两个女孩房间,掏出手机录下了这段视频。
第二天,这两个小女生去学校上学迟到,在跟同学发生口角推搡的过程中,叫小文的女孩露出了腿上的大片青紫淤伤,于是父母带她和新新一起去医院做检查。结果出来,伴随着家长的哭嚎,新新问小文:“什么是处女膜啊?”
家长报案,警察到旅馆调查,原本事发晚上值班的莉莉和小米说好是她值班,小米看上去不过十五六,担不起这么大的事儿。警察要调查监控,被经理搪塞自动删除了。
负责小文案件的律师多方取证,找到小米和并小米周旋,小米却要用钱交换信息。
小文的妈妈在得知小文被性侵之后,不是安抚,而是打了小文一巴掌,撕烂所有小文的裙子,还剪了小文的长头发。小文难过得离家出走,去找爸爸但敲不开门,只好在玛丽莲梦露的巨大雕塑下睡了一晚。
新新的爸妈来找小文爸爸,希望放弃起诉,凶手可以提供两个孩子的全部学费,更何况凶手坐牢放出来还是风云人物一手遮天,小文爸爸无力地问:“那公道呢?” 这时候小文和新新在游乐场巨大的彩色喇叭中玩耍,笑声显得讽刺无比。
律师继续找小米取证,小米在得知莉莉男友说一万块可以搞到新的身份证后,威胁凶手自己有证据,想方设法拿到钱还被凶手追踪到打了一顿结果却被告知一万块不够用。律师救了她,她告诉律师视频证据在哪。
旅馆也被人砸了,经理要辞退小文,莉莉也要走了,她男友小健也并不真心爱她。
警队的王队长来找小文爸爸,说要给两个孩子做二次检查。经过法医和专家的鉴定:两个孩子并无被性侵的痕迹。小文爸爸在下面大声地叫喊:“你们撒谎!” 可是无力,很无力。
最后画外音,警队队长和法医专家作伪证,两个孩子讨回了公道,凶手也被绳之以法。
电影并没有交代是谁扭转了局面,是谁发现了真相。
影片的最后,是穿了玛丽莲梦露同款白裙子的小米,骑着摩托车在公路上行驶,没人知道她要去哪里。她是黑户,离开老家三年了,换了十六个地方,她本来很喜欢这儿,但也要离开了。
电影用了很多暗喻和对比。讲的不光是性侵,更多的是人的无力,和女性在男权社会下的地位,还有在社会事件中,每个人都是间接参与者。
小文妈妈去接小文回家,小文爸爸在铁栅栏内调侃前妻:“怎么现在也抽烟了?”小文妈妈苦笑,无力。
莉莉被小健推给自己的老大,半夜小文扶莉莉回房间,莉莉说:“下辈子再也不当女人了”,价值观单一,可悲也无力。小健为了钱什么都能做,包括把她当成交易商品。
凶手权钱关系强大,普通老百姓在面对巨大的金钱交易时,可以不顾自己子女所受的伤害,而是为了世俗的看法和名声,无力。就算心有不甘,可是没钱没势,哪怕有天大的委屈也要自己咽进肚子里。
小米随手录的视频对两个家庭来说就是赎回公道最有力的证据。黑户就不能正常生活吗?这原本也不是她想要的生活啊。
玛丽莲梦露因为性感被雕像,却也因为性感被拆掉。
十二岁的女孩而没有性常识,但却是存在于社会的普遍现象。
电影很压抑,但不觉得用力,很淡。小文和新新还是正常生活上学,没有得抑郁症,鲜有抵触情绪,还能愉快地玩耍。只是我们清楚地知道,那是不可磨灭的伤害。没有坏人侵犯的具体过程,只是起因和结果。可是一个个情节串联起来,那是重重的无力。多重视角,让你憋闷得说不出话。
电影早在威尼斯电影节就有多项提名,也不是正好在幼儿园事件发酵期间赚眼球。幼儿园和警方的回应不也让人民群众觉得很无力吗?什么都做不了,不能惩治坏人,看不到真相,所有的说法都那么官方那么假,可我们有办法吗?几乎没有。那么多敏感话题都被悄无声息地压了下去,一件接着一件,我们感受到的,都是无力。
网络时代发展太快,信息更新的速度我们无法想象。很多时候不是时代越来越坏,而是很多浮在水面之下的东西更多被打捞上来,而我们习惯生活在假想的乌托邦里,却发现我们的境地越来越无措。其实,生活本来就是如此,只是我们可能忽略了真实。最黑暗的从来都是人性。
不过别泄气。《圣经》里写:圣灵所结的果子,就是仁爱、喜乐、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实、温柔、节制。这样的事,没有法律禁止。过好自己的生活,尽量开心,这是最好的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