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期《得到头条》中偶然听到“珍珠习惯”这个词,这是《福格行为模型》这本书里提到的方法,就是把一件本来很烦人的事情,变成一件你喜欢做的事情的触发点。
为啥这个方法叫做“珍珠习惯”呢?我们了解,珍珠的形成是因为蚌受到异物(砂粒、寄生虫)侵入的刺激,然后分泌珍珠质,一层一层地把刺激物包裹起来,即成珍珠。如果诗意地来说,每一颗美丽的珍珠,其实都是蚌包裹好的痛苦与刺激。
人生在世,大大小小的烦恼和刺激,没人能躲开,关键就在于你会如何对待它们。福格教授的“珍珠习惯”方法非常智慧。以他自己的一个小实践为例,福格教授睡眠不好,经常被半夜启动的空调吵醒。与其每次被吵醒后都烦躁地抱怨,不如设计出一个习惯——每次被吵醒后,就冥想放松。于是,他收获了一个明确的冥想放松时间段。最后,他甚至觉得被吵醒然后冥想、放松,还挺幸福。
某位吃货朋友,她把这个“珍珠习惯”用在所有她不喜欢的任务上。做完一份报表——吃炸鸡;搞完一个繁琐的报销流程——吃蛋糕;晚上加班——吃辣条。这些东西平时不能吃,只在这些场景下才可以。出于吃货的本能,现在她对这些任务完全不抵触,甚至还有点期待。
对于那些确定会发生的刺激,建立一个习惯来“包裹”它,久而久之,也许你会得到一串生活的珍珠。
生活工作中,很多人都有类似的困境:对不喜欢的工作,不喜欢做的事情,由于种种原因,不得不暂时干着,很痛苦,怎么办?
除了利用“珍珠习惯”,得到头条还给了如下方法。
第一,设定截止日期。
干不喜欢的事情,其实最难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怎么克服你内心的抵触情绪。有些人一旦有了离职的想法,就完全没法正常工作了,觉得每天上班都是煎熬。克服抵触情绪的办法之一,就是给这件事设置一个截止日期。
比如减肥吃轻食,你可能觉得很痛苦,但你设置一个截止日期,就吃俩星期,咬咬牙也就坚持下来了。再比如某位想辞职的朋友,她对自己说:现在离职确实时机不好,我再坚持三个月,就三个月,到明年开春就走。但在这之前,我得好好干,工作别丢球、干活别丢人。这样一来,她对手头的工作就没有那么抵触了。
第二,盯住最终结果。
一件事情我们不喜欢,往往是因为它不符合我们的天性。我明明很社恐,还非得天天跑客户;我明明对数字不敏感,还非得天天做报表,等等。我们没办法改变天性,但是,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忽略过程中的感受,把注意力集中在结果上。
徐玲说到曾经陪一个朋友去租房子,房子的地段、装修都很满意,唯独那个房东非常磨叽,各种不好沟通,徐玲头都炸了。但无论房东说啥,徐玲那个朋友都跟没听到似的,等房东说够了,她只追着问一件事:房租能不能再便宜点?最后,她以很划算的价格租到了这套房子。
你看,这就是“关闭感受、只盯结果”的方法。游戏设计师早就发现了,人对正反馈极度敏感。再不喜欢的工作,如果有持续的正反馈结果,你也能干劲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