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被定位为“工具书”的书,指导的是人的思维方式。
看了好几个月,差点烂尾,最后一章是我强迫自己“朗读”完的。这并不是一本有趣的书,也不是一本“容易”读的书,内容太干,非常锻炼我的耐心。然而虽然“看”完了,但我觉得我吸收了里面顶多10%的精华,还需不断研读、思考和实践,就当作我的“思维教程”吧。
/以下是全书摘要/
-
第1章 学会提出好问题
很多影评家迫不及待地告诉我们,哪些电影不容错过,哪些电影不看为妙。可是他们的看法到底有哪些可以笃信不疑呢?你需要发展相关技能,树立正确态度,这样才能自行判断出哪些观点能为我所用,从而形成你自己的观点。
-
第2章 论题和结论是什么
如果找不准作者、演说者的结论,你就会曲解别人的意图,这样做出的回应也会就显得驴唇不对马嘴。
-
第3章 理由是什么
只有问一问别人为什么持有这样的观点,并得到一个明确的答复,才能公正地判断为什么应该同意它。
-
第4章 哪些词语意思不明确
如果每个词都只有一种潜在的含义,而且大家都认同这个含义,那么迅捷有效的交流就更有可能实现。可惜的是,大多数词语都有不止一种含义。
-
第5章 什么是价值观假设和描述性假设
在所有的论证中,都有一些作者认为是理所当然的特定想法,但通常情况下他们却不会明说出来。就好像你眼看着魔术师把手帕放进了帽子里,出来的却是一只兔子,而你压根儿就不知道魔术师暗地里到底玩的什么把戏。
-
第6章 推理过程有没有谬误
判断交流着的推理是不是以错误的假设为基础,是不是通过逻辑上的错误或带有欺骗性的推理来糊弄你,就要特别小心推理过程中的那些诡计花招。
-
第7章 证据的效力如何:直觉、个人经历、经典案例、当事人证词和专家意见
如果有人对出示证据这一简单的要求的反应是怒火中烧或退避三舍,往往是因为他们觉得尴尬难为情,因为他们意识到,没有证据,他们对自己的看法本来不应该那样底气十足。
-
第8章 证据的效力如何:个人观察、研究报告和类比
从某种意义上说,所有的类比都是错误的,因为他们做出了错误的假设:两样东西在一两个方面有相似之处,他们在其他重要方面也必然会有相似之处。
-
第9章 有没有替代原因
人类都有这种强烈的倾向,愿意相信如果两件事紧随前后发生,那么第一件事肯定导致了第二件事。比如你可能在写出一篇极出色的论文的同时带了某一顶帽子,所以现在你一逢到写论文就坚持非要戴同一顶帽子不可。
-
第10章 数据有没有欺骗性
当你遇到听起来让人动心的数字或者百分比,一定要当心!你可能需要其他信息来判定这些数字到底有多让人动心!
-
第11章 有什么重要信息被省略了
推理说服力不够强,并不是因为说出来的不顶用,而是因为省略掉的太关键。就像马所戴的一副眼罩,眼罩让马心无旁骛全神贯注于正前方的道路,但同时也阻止它去关注某些特定的信息——也许是至关重要的信息。
-
第12章 能得出哪些合理的结论
很少有重要的问题我们可以用简简单单的“是”或斩钉截铁的“否”来回答。
/-----以上内容使用Markdown练习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