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鱼是2017年1月18日第一版上线,这个产品的初衷是为了编辑更多图片,并对图片进行描述,发表感想。对朋友圈的图文媒介是一种补充。从0到1的过程还是很艰难的。起初的定位是图文编辑器,构思整个产品是从编辑开始的,编辑流程一定要做到便利好用。在这一阶段,我们梳理了产出的内容主要是文字、图片、视频、音乐这种内容。所以,划定这些为可以添加的内容模块
第一期上线了,因为在春节附近,所以过完年回来后,发现这款产品上已经产生两千多篇文章,开了一个好头。春节之后,我们考虑是否应该有一个透出文章的模块,拟定重新梳理首页,增加一个发现广场,为了让更文的人就可以发现自己的文章被展示出来,增加正面的激励。但是也有一个负面的考虑,当时我们产出的文章中有30%的文章是微商广告,如果直接透出,广告量激增,在广场又有曝光的机会,会不会促进了微商来发广告。最后拟定在首页展示一个发现的入口,将发现广场做成一个二级页。
这一版上线后,虽然也有我们预期的微商广告,但比我们预期的要好,并没有那么多,影响也没有那么大。但是做这个的初衷是可以发布在平台上,正面激励用户。后来看数据,发现这个功能带来的正面反馈并没有产生我们预期的文章数增加。
在考虑到上面的情况后,我们需要转移一下焦点,思考一个问题:如何增加文章数,增加阅读量。从后台数据来看,编辑推荐里的文章比不推荐的文章,阅读量要多;还有优质的内容,被推选后,在后续的时间里,会产生持续的阅读量。游记、晒哇、应景时节的文章阅读量要多一些。个人影响力大的人带来的阅读量会多,参与度也会多。从这些情况看,被推荐、优质内容的后续力、有影响力的人这几点是可以增加文章数量、并因此而带来阅读量的几个有效饿渠道。
从人的角度,我们想到一种协作方式:群相册。在一些公开的活动上,我们会愿意去发布同一活动的照片,并且有分享的意愿。而且必然会带来参与传图片人的阅读意愿。这个功能后来也做上去了,并且上线后,第一个用这个功能写了一篇游记,在邀请大家传图片给我的时候,发现一个小细节,大家一起传的图片,很愿意去评论和点评。在这一点上,我想后面可以再发展一些功能,这个待定。
到目前为止,我们的产品走向编辑工具到优质内容的产生并分享的平台。目前的问题是,仅仅作为工具,被替代性很强,没有必要在这一个产品上用,不可替代性就必须要有其他的附加产值。而产生的内容是我们目前看到的价值。这里还有被发掘的空间。产品走在边想边做的路上。明天在去聊聊产品设计的思考点。
无戒21天训练营 日更第八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