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哲学中的各种各样的哲学观,从根本上讲,都是以自己的独特理解去阐释哲学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的特殊价值,并从而说明哲学存在的根据和哲学发展的动力。因此,一种哲学观具有怎样的深层的合理性与广泛的解释力,就在于它在何种程度上把握到人的存在方式,以及在何种程度上把握到人与世界之间的关系。
古今中外的哲学家们创造了各种各样的“哲学观”。从总体上看,20世纪50年来以来,以当代世界哲学为背景,大致可概括出八种主要的哲学观,即:普遍规律说,认识论说,语言分析说,存在意义说,精神境界说,文化批判说,文化样式说,实践论说。
笔者将分几篇文章介绍这八种学说,本文为第三篇。普遍规律说、认识论说、语言分析说请见:哲学究竟是什么?(一)。存在意义说,精神境界说请见:哲学究竟是什么?(二)。
六、文化批判说
1 背景:哲学的批判在近代的“认识论转向”和现代的“语言转向”中发生了重大变化。近代的哲学批判,主要集中在“对人类理性的批判”,而现代的哲学批判,则表现为“对文化的批判反思”,也就是“文化批判说”。
2 代表人物与核心观点:
(1)法兰克福学派的霍克海默:哲学认为,人的行动和目的绝非是盲目必然性的产物。无论科学概念还是生活方式,无论流行的思维方式还是流行的原则规范,我们都不应盲目接受,更不能不加批判地仿效。哲学的真正社会功能在于它对流行的东西进行批判。这种批判的主要目的在于,防止人类在现存社会组织慢慢灌输给它的成员的观点和行为中迷失方向,防止人类对社会的有价值的、和平和幸福的倾向丧失信心。
(2)马尔库塞:理智地消除甚至推翻既定事实,是哲学的历史任务和哲学的向度。
布莱恩·麦基:每一个好的哲学家都是传统观念的挑战者。
七、文化样式说
1 核心观点:哲学只是一种“文化样式”,而不是其他文化样式的“基础”。它与其他文化样式“平起平坐”,它的使命是“沟通”各种文化样式之间的“对话”。
2 背景:批判过去认为“哲学是其他文化样式的基础”这一观点,使得哲学从“全部知识的基础”走向“文化的一种样式”。——后哲学文化的时代。
3 代表人物:理查德·罗蒂。
八、实践论说
1 背景:人们把现代西方哲学称为“语言转向”的同时,常把马克思的哲学称为“实践转向”,即“实践论说”。
2 主要观点:
(1)以“实践”的观点去理解和解释全部的哲学问题。
(2)马克思认为:①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②“现实的人”就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人要成为真正的人必须是在实践活动中),“感性的活动”就是人的社会实践,“现实的世界”则是人类实践活动的对象。③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在其现实性上,就是以实践为基础的人与实践之间的、历史地发展着的关系。
概而言之,探求“世界的普遍规律”是人类本性的渴望,在不断地实践和发展的过程中,人们从“断言世界本身(普遍规律说)”发展到“反省人类关于世界的认识(认识论说)”再发展到“探索历史文化的水库(语言分析说)”,然后开始关注人存在的意义(存在意义说)和人的精神境界(精神境界说)。在人们“对人类理性批判(语言分析说)”的同时,也有人开始“对文化批判反思(文化批判说)”,进而提出“哲学只是一种文化样式,而非全部知识的基础(文化样式说)”等观点。而这种种的发展,都源于人们在进行实践活动(实践论说)。
参考文献:孙正聿.哲学通论(修订版)[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2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