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拿破仑、马克思、叔本华,再到 J.K 罗琳、朱天文,这些名人几乎都在创作时泡了长时间的咖啡馆。散文作家川口叶子更认为:“咖啡馆不仅提供了舒适的空间、香气四溢的咖啡,更改变了客人对事物和世界的看法。”
要舒服,为什么不在家办公?
分两种情况来概括回答这个问题:
1. 单身狗人士。的确,在家不需要dress up,不需要进行面对面的交际,你就是the king of the world。据数据统计需要进行高强度密封性工作的人群,只占工作人群总数的20%。在家你随心所欲,工作、翻书、打扫,刷刷朋友圈,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因为只有你一个,to be or not to be,怎么都随意。
2. 如果与别人合租,生活会因为私人空间不足受到了压抑,还要顾忌他人(人生漫漫总会碰到几次奇葩室友),总之,你很难调整到最理想的工作状态。
所(gang)以(zhen),倘若打算将工作和居住混为一体,个人没有高度自律是不行的,那些电影里很美好的工作状态,你只能脑补。
那么多的场所可选择,为什么偏偏是咖啡馆?
1. 咖啡馆满足吃喝。出于本质功能,咖啡馆就是提供味道不错,卖相精致的饮品和食物。工作是一种脑力劳动,喝杯咖啡提神,吃点食物补充能量,为你适时打打鸡血是一种生理需求。
2. 咖啡馆环境舒服。星巴克创始人舒尔茨在他的自传里提过,星巴克不仅是一家卖咖啡的店,而是一个“第三空间”,为人们提供一种介于社交与私人空间之间,介于家庭与工作环境之间的场合。
所以90%的咖啡馆都提供Wi-Fi,播放轻音乐,有舒适座椅和最新的报刊杂志,还设置宽敞没阻隔、整洁的空间。每家咖啡馆风格不一,自然身处其中的人也会有不同的心情。除了不提供家里那张慵懒的床,咖啡馆提供很多东西,比起相对单调的办公室,咖啡馆是一个不错的“灰色地带”。
3. 白噪音有助于工作。研究表示,太安静的环境人们反而更难专注;太安静往往意味着危险靠近,好比猛兽靠近,我们总是安静屏息,但更紧张。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的研究表明,过于安静的环境反而会阻碍我们的灵感,如果环境中有适当的白噪音(70分贝左右),可以提高我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带给我们更多的创造力。而咖啡馆的噪音,大多数都在70分贝左右。
4. 安全感与距离感。正如前文提及,咖啡馆十分适合做家与办公室之间的过渡。在咖啡馆里,我们既能时刻感受自己与世界发生的联系,又无须对任何其他人过问或负责。你看各式各样的人来来往往,除了服务员几乎不会有人来中断你工作的思路。比起安静,这种一定程度上隔离在外的喧闹是最自然的状态,虽然这听起来有点矫情,但却是每个人内心一种最本质的需求和可能产生的情绪。
除了这几点,咖啡馆也肩负着一项重要的功能——社交。便利的地段,节省见面的时间和金钱,舒适的空间让交谈间不太拘谨不太随意。很多人都觉得咖啡馆有氛围,而这种氛围,大概算是生活里的一种仪式感吧。
比起卧室咖啡馆少了些懒散;比起图书馆咖啡馆少了点孤独;比起办公室咖啡馆多了些自由。或许刚好喝完一杯咖啡的时间,就是让你独立完成一个工作任务的截点。
“周末喜欢咖啡馆。干活儿没有加班的苦逼感,因为环境轻松;放松没有在家摊着的愧疚感,因为主要还是来干活儿的。一个可贵的可攻可守中间状态。年少时觉得去咖啡馆的都是傻逼,所以有时候还是要忘记初心。”——朱萧木,锤子科技产品总监
#你喜欢在咖啡馆工作吗?#
或者
#推荐一家你最喜欢工作的咖啡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