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时期政局更替频繁,民不聊生,有志之士无用武之地,诚如阮籍所叹“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在这样的乱世中,文化艺术却得到了长足发展,人的思想与气质似乎超越了道德的束缚而独立了出来,出现了很多颇具风采与个性的人物。
以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组成的竹林七贤自然是魏晋风流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以谢安、王羲之、王徽之等人为代表的兰亭名士也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什么是魏晋风流的精神呢?在我看来,外在的表现也许是旷达、潇洒、任性不俗,内在的底蕴其实是玄妙、率真又深情的。
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也许是乱世所限,人们对生死问题、时光易逝都有着更深的体悟。即使是南征北战的军事家,也很爱发感慨。比如东晋的政治家、军事家,晋明帝的驸马桓温,他战功累累,独揽朝政十余年,几乎可以操纵废立,这样一个老谋深算的政治家军事家,看到柳树,也禁不住感慨:
桓温北征,经金城,见年轻时所种之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泪。
桓温常年征战,见到年轻时种下的柳树已有十围粗,禁不住感叹时光易逝,沧桑几何,金戈铁马的男儿竟然在柳树前流下了热泪。
温酒来!
桓温的儿子桓玄也是一位将军,某次,桓玄请一王姓将军饮酒。这王将军喝酒不能喝冷酒,频繁吩咐左右:温酒来!温酒来!桓玄突然就潸然泪下。王将军看见这情形,就想回去。
桓玄为什么突然哭了呢?因为此时他的父亲桓温已经不在人世,一个温字让他想起了父亲,于是情不自禁地以手巾掩泪。这就是魏晋人的真性情的自然流露。这一段在《世说新语》里是这么记载的:
桓南郡被召作太子洗马,船泊荻诸,王大服散后已小醉,往看桓。桓为设酒,不能冷饮,频语左右:“令温酒来!”桓乃流涕呜咽,王便欲去。桓以手巾掩泪……
百感交集
卫玠是魏晋时期著名的美男子,也许是经常生病的缘故,卫玠的感情特别细腻丰富。“百感交集”这个成语就是从卫玠处而来。
卫洗马初欲渡江,形神惨悴,语左右云:“见此芒芒,不觉百端交集,苟未免有情,亦复谁能遣此!”
卫玠曾做过太子洗马这种官,当时战乱频发,渡江之时,形容憔悴,跟旁边的人说:“看见如此浩瀚渺茫的河水,真有如百种感触交织在一起。但凡有点感情的人,谁能排遣掉这些忧愁呢?”
何可一日无此君!
王徽之,字子猷,兰亭名士,是书圣王羲之的儿子。他是个非常有生活情趣的人,尤其喜欢竹子。某次,他去别人家里暂住几天,也要仆人去种竹子。有人就问他:你就住几天而已,何必这么麻烦呢?王徽之感慨一番,说到:何可一日无此君?
这是把竹子当做一种特殊的生命存在,甚至到了一日不见都不行的地步。
《世说新语·言语》记载了这个典故:
王子猷尝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或问:“暂住何烦尔!”王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
乘兴而行,兴尽而返
还是这个王徽之,某夜大雪初停,月色清朗,见此良辰美景,突然想起了好友戴逵,而戴逵此时远在他乡,王徽之就乘着小船去找人家。乘船一夜才到戴逵那里,没有进去就回家去了。真是好不任性!
别人就问他,大老远跑来,却不进去,为什么呢?他答道:本就是乘兴而来,兴尽而返,何必一定要见到他呢?
原文记载如下:
王子猷尝居山阴,夜雪初霁,月色清朗,四望皓然,独酌酒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逵。逵时在剡,便夜乘小船诣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徽之曰:“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安道耶?”
每一相思,千里命驾
王徽之乘兴而行兴尽而返,是一段佳话。其实这种任性的深情在魏晋名士中并不少见。竹林七贤之首嵇康也是这样。
《世说新语﹒简傲篇》中,有这么一段话:
嵇康与吕安善,每一相思,千里命驾。
嵇康与吕安关系很好,每次想起来,即使远在千里之外,也马上驱车前往。人生能遇到这样的知己,也真是不枉活一世了。
一手持蟹螯,一手持酒杯
魏晋名士们大多都很爱饮酒,阮籍一家人连酒杯都不要,干脆对着酒缸共饮,喝到兴处,竟然与群猪共饮。
著名的饮坛北斗刘伶嗜酒如命,喝酒了裸奔也不管不顾。有一位叫王佛的名士曾经感叹:三日不饮酒,觉形神不复相亲。
《世说新语》记载了毕茂世的一段话,这大概也是许多人的人生理想吧:
毕茂世云:一手持蟹螯,一手持酒杯,拍浮酒池中,便足了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