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不容易星期天不用上班,本想睡个懒觉,可是一到点就自然醒了,上班几个月养成的生物钟,到点脑子里就像有开关一样,“啪嗒”一声,睡意全无,既然醒了,娃还睡着,做些什么呢?
做饭吗?
不,现在的我讨厌做饭,星期天只想点外卖,节省大把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以前我很爱做饭,从家乡菜辣子鸡到北方大烩菜,面食包子馒头煎饼饺子,广东盐焗鸡到日漫里的咖喱,菜市档口的卤肉,夜市的烧烤,我去过的地方的好吃的,我看过的日剧日漫里的美食,甚至晋江网文里提到的食物,只要我想做,能做的,我都要去尝试,每天菜谱都在我脑子里不断生成,而且我会各种查资料,认真的研究学习,动手做,厨房的调料架有几十种,去超市最爱调料和生鲜区,去公园会带上自制的紫菜包饭和果汁,有时是各种馅的包子,西瓜,为了搭配这些食物,在淘宝拼多多搜那种野餐篮子,野餐垫……
那时候各种家庭聚餐朋友聚餐,我都很乐意去安排,搞一大桌一起嗨,做出的小笼包,开小吃店的姨父吃了说可以开店了,烧烤是跟隔壁河北的朋友学的,放很大块的肉,烤好了撒大孜然粒的那种,不说手艺有多好,但是朋友聚会过年烧烤,还是能拿出来的。
言归正传,为什么来简书?
我觉得是一种兴趣爱好,一种情感寄托。兴趣爱好事最大的动力,你会花费自己都想不到的精力和激情去做这件事情。怀孕的时候我脾气很暴躁,心情起伏很大,为了防止这种过山车一样的心情起伏,我沉迷于勾毛线鞋,娘家的冬天很冷,毛线鞋是标配,那股牛劲上来,熬夜刷快手教程,淘宝购买电子教程,去市场和网购平台选毛线配色,还买了一本教程书籍认真研究,关注了十几个博主,还和平时不怎么联系的附件邻居打得火热,交流织法,最后的结果是:从自个小家、娘家到婆家到外婆家,人手一到两双毛线鞋,过年亲戚来家,妈妈都能从柜子里翻出不同花色的新鞋给客人。
兴趣爱好是最大的动力。
我看到有很多文章教怎么写文章,怎么写开头,中间,结尾,怎么写变现,大家喜欢看什么内容,我也说不上来对与不对,我做很多事都会去搜教程,我的书架90%都是工具教程类书籍,内容涵盖考公考研考证考英语等级,学电脑学毛笔字学勾谢学画画,闲书心理学历史甚至菜谱和学带娃,虽然没有一本坚持看完的,但它们留在那里,我就能回忆起处在那个年龄阶段我的心中抱负和理想,回忆起那时的心路历程。文字是情感的流露,所思所想就是最好内容,哪怕是发发牢骚的大白话口水话,也比照着教程写出来的文字有吸引力,触动人心。
真实的感情流露最能打动人心。
我很多年不看书了,那种真正意义上的书,饱含情感和人生感悟的书,小时候没有钱买书,也没有现在的电脑手机等网络平台,唯一能够承载我那份热爱的只有语文课本,读本,每年开学最让我期待的事就是领新课本,在步行回家的路上,我就迫不及待翻看课文,边走边看,到后面大脑充血头晕眼花,一头撞在电杆上,震得半天没有缓过来。初中读本里《榆钱饭》,高中课本里的《我与地坛》,都给我留下得深刻得印象,到现在我还保留着初中高中的语文课本,读本,放在娘家我房间的床头柜里,每次回去,睡前都会拿出来看看,享受那份属于少年时的美好。后面上高中,学校有图书馆,只要没课,我都会钻进去找书看,《茶花女》《羊脂球》《悲惨世界》,有一堂课忘了是什么机缘巧合,我上台讲了一下《茶花女》,本来我那个班都是交高费进去的纨绔子弟,平时像台剧终极一班一样,那天难得的竟然一个都没聊天打闹,全部安安静静,认认真真的听我讲完,讲完之后教师一度陷入诡异的安静和沉默,我到现在都还记得那个情形,后来,全班半数以上都去找这本书来看。
文学的魅力就在这里。
所以,再次回归正题,为什么来简书?我们长大后,这样安安静静,心无旁骛看书,享受那份美好的机会实在太少了,让您倾诉的地方也太少了,去头条发个文,可能会被攻击,和朋友聊,别人可能忙于带娃,和同事聊,不好意思,人家很忙,和家人聊,娃洗澡了吗?奶粉冲了吗?今天吃多少拉多少?
所以,这是个让你可以尽情吐露心声,倾泻情感的小小福地,我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不拘格式,无关前程,也不管有没有观众,这是属于自己的无声舞台,白底案板就是留影机摄像头,你的情感,寄托,抱负,甚至吐槽都值得被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