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去朋友家,她向我抱怨起她的女儿,她说女儿在家里面,对父母说话很没有礼貌,总是大声的叫嚷;而在学校里,却害羞、胆小、听话。
她又向我讲述了她的女儿学校的一件事。她的女儿参加了学校的古筝乐团。
乐团里的学生从一年期到六年级都有。为庆祝六一,学生们在排练节目,家长前去观摩。
有一个三年级的女孩子在练琴时忘记了乐谱,她的母亲,在旁边轻声提醒她。
谁知她听到母亲提醒后,反而不高兴了,大声的训斥母亲道,“谁让你提醒的,干嘛提醒我?烦人不烦人呢?你不说话没人当你是哑巴。”
她说话的语气,倒像是一个妈妈在训斥孩子。她的妈妈在旁边大气不敢出,尴尬地站在那里任凭女儿指责她。
周围的家长看了,心里都替那妈妈感到难为情,很想上前去阻止那孩子,又怕那妈妈尴尬。
我这个朋友看了以后触动很大,觉着再不管教,自己的女儿迟早也会变成那样。在家里,她的女儿再对她叫嚷时,她非常的生气,将她女儿狠狠地打了一顿,告诉她应如何去尊重父母。那之后,她的女儿对她说话就礼貌多了。
我们两家的孩子一样大,又住的近,我们是互相看着孩子一起长大的。相比较我朋友对孩子比较有耐心、细声细语,
也相对宠溺一些。孩子小时,我们一起推着婴儿车出去玩,她女儿经常要妈妈抱不肯坐车,不管再远,朋友总是一手抱着女儿一手推着车。
而我则家长制一些,对孩子的限制多一些,经常使用的词语是:“不要动这个,不能干那个,不允许……”所以孩子现在大一些了,她会开始用拖延、故意乱做、不理不睬等方式来应付或对抗我。我们俩聊着这个话题共同反思着:
“为什么孩子在外面胆小、怯懦而在家里却称王称霸不尊重父母呢?”
朋友对孩子的爱可能可以表述为:保姆式的爱,孩子往往是家里的老大,对于孩子的需求,家长总是无条件的满足。在这种溢满爱的环境中成长的宝宝,极容易忽视别人的需求,以自我为中心。孩子们眼里没有好恶之分,形式作为像个小霸王一样,认为别人的东西也是属于自己的,高兴就叫,不开心就闹,无论面对的是谁。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容易自私自利,怎么能学会尊重自己的父母呢?
而我对孩子的爱可以表述为:命令式的“爱,”它也不能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我对于孩子的强势,就是典型的家长制。从小,我们都只有听从父母的本份,如果提出一点不同意见,就是“犟嘴”、“不孝顺”。这样的教育方式,很自然的,就沿袭下来了。
孩子尊重父母时,他们就愿意服从,善于与父母合作,因为他们明白自己的父母对他们的要求是为了让自己成为更好更棒的自己。
那么怎样来赢得孩子的尊重呢?
我想不宠溺、不骄纵、不强迫、不命令,相互尊重,温柔而坚定地对待孩子,家长和孩子之间才能搭建起一座愉快沟通的桥梁,让爱走向彼此,让爱带领孩子走向期望的明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