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分工的精细化,大部分人都像兢兢业业的工蜂,或者是革命需要的螺丝钉,在某个固定的岗位上,从事着千年不变的工作。更可悲的是,这些工作很可能并不是自己喜欢的工作,更不能发挥自己的长处。
而事实上,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头猛虎,都有着能够让人惊叹的能力,只是隐藏在内心,被压抑在赖以谋生的工作之中,没有发掘更没有机会展示。
生活中很多人也已经认识到这个问题,工作之余会选择参加学习班,观看教学视频,来给自己充充电。
可是,动辄几百页的教程,数十个小时的视频,以及“一万小时”训练的要求,让我们视为畏途,望而却步。
有没有一种能够让我们能够短时间内成为行家里手的方法呢?答案自然是有,这就是罗伯特·特威格尔的《微精通》。
这种方法不仅门槛极低,既不需要上万小时的训练,也不会随手忘记,只需要“想做就做”,就能够掌握各个不同领域的技巧,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兴趣爱好。
当然,微精通也有实践操作的具体步骤。通常来说,每种微精通都有一种共同的学习方法。
首先要掌握一些入门技巧,让自己能够很投入地做事情,可以有耐心忍耐几小时的练习。比如画圆的时候,可以改变握笔的高度,拍照时可以靠近些得到立竿见影的提高。
这只是入门阶段的小技巧,等到精通之后,就不再需要了。但在尝试学习任何有价值的东西时,总会遇到各种技能同时使用的情况。
这时候就需要懂得克服协同障碍,最好的方法,就是调整各项技能之间的精力分配,来减少冲突。
比如,练习杂耍的时候,得同时一手抛球一手接。要解决这个协同障碍的技巧就是先集中于抛,再转换到接。分离并建构这些技能,就会帮助发展相关的神经通路。
总的来说,就是要联系,直到达到自己的最快速度就好。
当然,要尝试微精通之前,还需要合适的装备,也就是作者所说的背景支持。比如,为了练字可以买一支心爱的笔,这样有助于实现微精通。
当然,这种背景还可以是合适的老师或者教练,他们能够引导我们的注意力,帮助我们自学。如果能够在背景的支持下,通过一遍一遍地实践,让自己的技艺实现持续进步。这样自己才会有兴趣,让自己下一次做得更好。这也是微精通的可复验性。
比如写小说不算微精通,但写一百字的微小说就算;攀登珠穆朗玛峰不算微精通,攀爬岩墙才算。就是通过这种点滴的进步,实现微精通的螺旋上升,让我们既能获得新的技艺,又能体验到快乐。
总的来说,微精通就是要找到所学技艺的乐趣所在,根据自己内心的召唤,通过多感知系统的立体学习方式,来达到精通的目的。
这里的关键在于,首先要找出自己“喜欢做什么”,找到自己的兴趣点,然后通过积小胜为大胜、积跬步至千里的方式,不断练习、不断提高、不断完善,直到最后达到精通状态。
这种微精通的方法与其他所谓“一万小时”训练方法不同,强调的是眼前的微小成功,而不是远大的目标。
毕竟,目标设置的过于巨大、过于长远,就会在努力的过程中消耗掉我们的耐心和体力,很容易让我们心生畏惧,最终半途而废。
微精通则不然,是通过一个个微小的精通,最终取得大的成功。也就是说,微精通的成功是建立在每个细小成功的基础之上,这既符合人性的特点,也更符合人脑学习的基本特征,因此才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成功。
另外,作者认为,微精通的另外一个特点在于,不同领域的微精通之间是相同的,学习者很容易触类旁通,一通百通。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诺贝尔奖学者能够在很多领域取得不可思议成就的原因所在。
在作者看来,微精通的数量几乎无限,虽然作者在书中详细讲述了三十多种,但只是冰山一角。运动、商业、艺术、手工等等每个领域,都有潜在的微精通,都可以去尝试。通过微精通,你能发现自己愿意做的事情,然后努力去实践,从而获得非凡的技艺。
由此可见,作者的出发点是立足于每个人的实际,希望每个人都能够通过微精通的方法,发掘个性中存在的优势,找到工作之外的独特标签,让我们有机会拥有更多不同的突破领域,得以在更高层次上找到身份认同。
尤其是在当下的自媒体时代,人人都可以发声,人人都可以展示自己,人人都具有成功的潜质。只要掌握了微精通的方法,持之以恒,极有可能打造出工作之外的另外一口井,成就不一样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