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当我还是小学生的时候,我妈教给我的第一条人生真理就是,少往人多的地方去。她告诉我这话的时候当然没觉得这话有多么深邃,只不过那时候我们那小县城的学校管理都比较差,经常有学生因为聚众而出现安全问题。
整个少年时代,我一直小心翼翼地遵循妈妈的教诲,为了安全,少往人多的地方去。甚至参加的任何学校的活动都是小范围的,而玩得来的朋友也只是那么几个。在那个本应该肆无忌弹的年纪里,我失去了许多与大多数同龄人一起感受快乐的机会,甚至我的好奇心都受到了伤害。如果遇到马路上有一起车祸,其他同学都会围上去好奇地看看终究发生了什么,而我,只是冷漠地绕过,嘟囔一句有什么好看的,而后匆匆离开。甚至我的学习成绩一直以来都稳定地居班级前列,这也是因为妈妈说过,只有学习成绩好的那么几个人以后才能有出息。
说到这,要奉劝年轻人一句,妈妈的话不能全信,他们为了骗我们,什么事都干得出来。
事实上,当我失去了与大多数人家的孩子一起感受快乐的机会时,我发现,那些所谓的快乐并没有在我的童年里消失,我依然可以回忆起很多快乐的过往,与领居家的孩子打架脑袋被打出血,然后邻居的大人害怕地递给我一颗香瓜,领着我回家,我一边吃一边哭的样子,现在回忆起来,都觉得满欢乐的啊。
而马路上发生的那些事故到底是怎么回事,这样一个终生也解不开的谜团,反倒为过去的回忆增添了很多神秘的色彩。如果每一个回忆都有一个明确的答案,那么我们小时候玩的抬头看云,招来无数人一起仰望天空,然后告诉大家这仅仅是防止鼻血流出来的招数,岂不是再也不会引起我们哈哈大笑了。
后来,我终于成长为了平庸无奇的人。但是,我始终记得那句话,少往人多的地方去。
清脑书一
《乌合之众》
从这本书里我似乎明显了那些所谓的精英为何能脱颖而出,他们并非天赋异秉或生而多娇,泪水与汗水也没比别人多几斤。只不过,别人在大众的狂热中被湮没时,他们在孤独地坚持自我的热爱。他们不追求意识形态里虚幻的自由与权力,个体的强大来自理性的力量,他们更清醒自己要什么,自己该做什么,这种指引不来自外在的任何力量,只来自内心。
(二)
科学告诉我们,除了爱因斯坦式的人物之外,一般人的脑容量只被开发了2%,我们的大脑很能装的。但在这个知识已经膨胀到电脑硬盘都装不下的时代里,一个人再把自己的大脑当成硬盘,就是人体CPU出问题了。
一个人智力的优势已经不体现在掌握多少知识而在于是否专注于某一领域及专注的深度几何。不过,无论你的专注力有多么坚强,都会有人想方设法将其吸引过来,而那些高明的手段也无非是探讨一下饮食男女与民族热情两个词汇的关系。
而这时候,你选择在哪方面投入你的注意力,甚至已经上升到了影响人生方向的高度。
这是一个到处圈人的社会,任何成功的标配都已经统一归划为可以吸引到多少数量人的关注。人们在实现集体商业企图与个人目标这两点上,可以衡量的唯一标准就是,有没有成功地吸引到大多数人的关注。
在这样的时代里,无论你的生活将来会走出一个什么样的曲线,决定你的人生曲线的高度已经简单地被归纳为三个方面:专注的方向,知识的检索能力,以及与世界的连接方式。
而在此之前,如何避免成为一个盲从的人,一个懂取舍的人,一个跳出自我的人,则是攀登人生阶梯必须要作的事情。毕竟,这是一个很难避免盲目的时代,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一个人人都把自己当成中心的时代。
清脑书二
《狂热分子》
失意的人会下意识去寻找慰藉与安慰,他们需要与同类抱团取暖。而这个群体里的每个人都已经彻底否定了现在的生活,而渴望涅槃般的复活。然而,并没有这样一条路。他们为了逃离自我荒不择路,最后的结果,除了被利用之外,只是比原来的自己更糟糕。
就算你不知道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也不要成为社会上的“狂热分子”。
(三)
现在,大部分家庭的电视机变成了老人专属产品,他们除了对《养生堂》这样的节目乐此不疲外,还对《爱情保卫战》里的涂磊一片痴迷。我妈就是涂磊的粉丝,觉得他说话真给劲儿,一针见血,骂人骂得痛快。
为了解开疑惑,我也看了几期《爱情保卫战》,不得不吐槽,那些个感情出现问题的情侣不仅情商低,智商简直为负,节目组给了你们多少钱,跑到这里来丢人显眼给涂磊虐,满场都是涂磊雄性荷尔蒙的味道在飞,俩人那脸被打得听啪啪响。
问题能得到解决吗?然并卵。
后来我想明白了,这个节目真正牛逼的是把爱情里面的人渣都弄来了,这些人渣挑战了中国人骨子里的传统道德观念,激起民奋也就不足为奇了,而涂磊不过是扮演了“国民卫道士”的角色。老百姓就喜欢这样的人儿。
这哪里是保卫爱情,明明是保卫我们的传统道德观。
这年头,挑战什么都会引来一片赞扬,被夸赞成一种创造,唯有挑战传统道德是件风险极高的事,大部分都会被虐成狗,骂成渣。可这个万事只有娱乐化才能生存下去的世界里,又恰恰给提供了这样一片土壤,不怕被人虐,被人骂,就怕人家对你爱搭不搭。而且,大家似乎都发现了,被人骂成本很低哦,做点违反道德的坏事,也就是五毛钱的事。
人家为了娱乐你,连脸都不要了,只不过是为了换你几声骂,你说,咱还不痛痛快快地骂过去吗?也就是两毛五的事。
不过,千万别把这事归罪在娱乐身上,任何人都渴望能正确的娱乐,只不过,我们在姿势不正确的时代里,娱乐变成了不是被别人玩,就是玩别人。来啊,互相伤害啊。这话的潜台词就是,走,一起堕落去。
清脑书三
《娱乐至死》
这本书告诉我们一个可怕又真实的道理,现实社会的一切公众话语,包括政治,经济,宗教,艺术,科技,教育及商业发展,必然都会沦为一种娱乐的附庸。书中讲,文化的枯萎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奥威尔式的,让文化成为一所监狱,别一种是赫胥黎式的,让文化成为一场娱乐至死的舞台。
我们正大步走在从第一种迈向第二种的大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