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向我咨询职业转型事情的时候,一般都是两类问题:
1.我该去往哪里?什么职业最适合我?
2.现在的工作我不喜欢,怎么办?
我一般都会回问一个问题:你为此做过什么尝试?
如果得到的答案是,我不知道方向,该怎么尝试呢?那我基本就可以断定此人转型无望。无望的不是能力,而是他把自己禁锢的心态。
有这么一个基本事实:所有看似“正确的”职业发展方向,都是事后总结的结果,也都是探索出来的结果,还是将个人特质与外部环境结合的结果。
从后往前说。
我们可以轻而易举地得到任何一种职业的信息描述,甚至是大家并不熟悉的职业,在网上也都能找得到。我们也可以轻松地查找到大量的自我测评,在测评中,总能找到自我感觉相符的描述。
这时候,一个人获得的就是最初的一个可以开始探索的方向,有人开始尝试了,就必然会碰壁,会出现所谓的“失败”。这些其实都是现实世界反馈回来的“信息”,是可以进一步校正最初从网络上、他人描述中获得信息,其中加入了自己的感受。
注意,对一个方向的判断,就是由“间接经验+直接经验”组成的,二者比例可以因人而异,但如果一个人指望间接经验就能确定一个方向,那就无异于痴人说梦。
直接经验很有意思,会对一个人的方向产生化学作用,甚至颠覆之前的判断,尝试几次,颠覆几次,失败几次,“正确的”职业发展方向就出现了。
对于走在貌似“正确的”职业发展道路上的人来说,有这么一个假设:如果当初不做这份职业,换一个类似的,比如程序猿做了自动化工程师,生涯咨询师做了社工,销售做了活动策划,是不是也一样会感觉到“正确”呢?时光不可逆,谁都说不好。但有一点可以确认的是,所谓正确,都是尝试出来的结果。
那么,禁锢一个人开始尝试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对于“确定性”的追求,是对于“不确定”的恐惧所产生的不安全感。你看,即便他们接受了我上面这段观点,依然会继续追求“确定性”——有什么可以探索的方法吗?这些方法一定可以探索出确定的方向吗?失败几次才可以?如果一直失败,该怎么办?
这些问题,我回答不了。于是,他们就会说,你都回答不了,那岂不是风险很大,我还是回去吧。你看,自我禁锢的闭环形成了。
直接经验的含义,就必然包括了必然失败,必然失败导致必然调整,于是,越来越精准。其中,当然有方法,方法只是加速器,过程省不了。因为,那个过程,就是成长的过程,是一个人不断丰富自己认知的过程。认知,不是道理,不是听了就能懂的。所以,才会有人懂了那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只有在确定性的保障下才能开始的人,必然失败,因为这个世界本来就不是确定的。只有在确定成功的前提下才能行动的人,必然不会行动,因为每个人都是逐渐成长到成功的。
下次,要转行的时候,问问自己:犯过多少错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