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可以分为两类
1. 不完全的知识:这是一种我们无法用明确和直接的语言表达的做事方式,但是我去切切实实地身体力行,而且做得很好。
2. 平常我们所说的知识:是我们在学校里学会的东西,是你用来获取分数的东西。
知识产生的流程
天真理性主义的错误导致了我们高估了第二类知识,同时也低估了无法成文的、更复杂的、更直觉式的或更依赖于经验的那类知识。
在我们大多数的课本中,技术被定义为科学知识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知识产生的流程被描述为:
基础研究->科学知识->技术->应用->经济增长
鸟儿飞行的比喻:一群如僧侣板神圣的人(来自哈佛或类似的地方)给鸟类上课,教他们如何飞翔。试想一下,一群60多岁身穿黑色长袍的秃顶男人,说着英语,满口专业术语,写下来很多方程式。鸟儿果然飞了起来,完美的证明!这些卫道士赶忙回鸟类学系去著书写报告,说明鸟类是听了他们的话才飞起来的。一个无可辩驳的因果关系。哈佛鸟类学系成为鸟儿飞行不可缺少的因素,会得到政府为其贡献所拨的研究经费。但是鸟儿却写不出这样的论文和书籍。
数学->鸟类飞翔和羽翼扇动技术->(忘恩负义的)鸟儿会飞
意第绪曾说过:“学生很聪明,受称赞的却是老师。”
我们通常无视下列循环:
随机自由摸索(反脆弱性)->启发法(技术)->实践与实习(反脆弱性)->启发法(技术)->实践与实习......
副现象
这里的副现象,按照我的理解就是通常所说的把相关性当成因果关系。当你看到A时, 通常会看到B,所以你认为是A引起了B或者B导致了A。
人们很容一掉进这个陷阱:副现象引发社会行为,时候又为行为寻找合理化的解释。美联储会给经济带来巨大破坏,担任任然确信它的有效性,人们害怕替代方案。独裁者,会觉得自己是不可缺少的,因为其他的替代方案我们不容易看见,或者被特殊的利益集团隐藏起来了。
2007-2008年的金融危机,作者认为,根本原因是系统的脆弱性,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却被解释为“贪婪”的产物。而另一个常用的用于顶罪的借口是“缺乏警惕”。
揭穿副现象的真面目
通过观察事件的先后顺序,看看某件事是否总是发生在另一件事之前,我们往往就可以从文化话语和意识中挖掘出副现象。
毫无亲身经历的人站在今天的时点上回顾过去,往往会在因果关系上产生错觉,主要是打乱了事件本身的顺序。在现实生活中,尽管存在很多的偏见,但不会出现历史记录中的那么多的颠倒和扭曲。不堪的历史,充满了谎言,充满了偏见。
在研究机构的报告中,人们可以有选择地报告能证实其想法的事实,而不会透漏与其想法相悖或者无法证实其想法的事实。正因为如此,人们对科学的认识才会被误导而相信高度概念化的、脆弱的、纯化的得哈佛方法。而统计方法往往因受这些片面性的影响而失真。这正是我们应该相信证伪理论而非证实谬误的一个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