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前我在老单位时有个同事是中渡镇的,她说中渡是个古镇,那里有个英山柴油机厂,还有一条屯秋铁路,话里的意思是中渡是一个很繁华的地方。不过之前我曾听父辈说过,他到那里剿过匪,那里的山路弯弯,拐来拐去有四十八个山弄······印象里中渡既遥远又神秘,就像躲在一个不为人知的深山老林里。后来我走南闯北多了才知道中渡原来就在我们来来往往的湘桂铁路旁边,一个曾经的古县治,我想什么时候方便了一定要去那里看看,一探究竟。
终于趁着清明时节从柳州扫墓的回桂途中,我决定和家人一道顺路从鹿寨拐到中渡,去寻觅一番古镇的人文古迹,体会一番古镇沧海桑田变幻的情感,去走走深山密林里的四十八弄,去揭开那层蒙在心头多年的神秘面纱。
一、千年古县治
史载中渡历史悠久,秦属桂林郡地,汉为始安、潭中二县地。三国吴甘露元年(265年)为常安县治,即今中渡镇马安村常安屯,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南朝梁、陈为梁化郡和象郡地。隋属纯化和象二县地。唐属恭化和洛容二县地。唐太宗贞观(627年-649年)中,洛容县故治在今中渡镇白龙岩旁(今英山中学校园内),因前面洛江流经,故名,隶属严州。唐武则天天授二年(691年),洛容县改隶属柳州。宋嘉祐六年(1061年),洛容县城迁至今中渡镇。宋、元为古县和洛容二县地。明、清属古田和洛容二县地。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秋,广西巡抚李经义奏请清廷批准,划永宁、永福、柳城、雒容和融县(今拆分为融安、融水县)等州、县边界的四十八弄山区,设置军事管理区中渡抚民厅,指挥周边各级防务,厅署设在今中渡镇北门,属桂林府。民国元年(1912年)10 月,撤销军事管理区中渡抚民厅,设中渡县,县治在今中渡镇。1949年解放后为桂林地区百寿县中渡行政办事处,后改为中渡县。1951年与榴江、雒容二县合并为鹿寨县,先后设为第三区、英山区、人民公社、区公所等,1987年5月设镇至今。
中渡,顾名思义,即是与渡口有关。旧时中渡有旧县、茶亭、新县三个洛江上的渡口,清末中渡抚民厅厅署设在茶亭这个中间渡口,因之称为中渡,中渡镇名由此而来。
中渡古镇距鹿寨县城26公里,面积374平方公里,它既是鹿寨、融安、永福三县的结合部,又是鹿寨县西北边陲的经济重镇,境内奇山秀水,民风淳朴,素有“四十八弄的明珠”之称,是广西省的历史文化古镇。由于境内有座名为“鹰山”的孤峰,鹰山也可读为英山,中渡镇以前称英山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