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找到心灵的慰藉
抬起头,陈思的目光落在桌上的相框上,那是他跟老婆在老家结婚时的照片。
其实他们在老家有套房子,当时说为了小孩的教育问题,两个人才当了“北漂”,没想到北漂这么不容易。
陈思重新打开电脑,他突然有点感触,他想写写自己的家乡。现实的焦躁反而让他在写家乡的时候变得冷静,他在第一段中这样写道。
“我住在一个不大不小的城市,地处中原,没有什么优雅奇特的历史。我小的时候,爸妈生活都很忙,白天的时候我就待在姥姥姥爷家。姥爷过去是个铁匠,后来开了个小店铺,卖衣服和杂货。我每天就待在店铺的长条凳上,听来往的人带来各种各样的故事。饿了就去街上买些小吃,所以我熟悉街上每一家的小吃。困了就躺在条凳上睡觉。”
想到家,陈思的心好像变得柔软起来。家里的好吃的,家里的亲人,温暖的被窝,这一切都像潮水般涌上心头。
“直到去外地上学之前我都住在平房里,可以看见树、地上的蚂蚁和落下来的树叶。早晨呼呼的风可以吹进来,晚上出了门在院子里就可以看见星星。关于平房印象最深的是夏天的雨,淋了雨,跑回家擦干身上躲在被窝里,浑身透着温暖。这是关于家的印象,也因为是小时候的记忆,故而显得珍贵。”
家乡没有北京这么大,但是亲切朴实。陈思想到了自己的童年,那时候家里很穷,比现在穷多了,但是好像那时候的人心思单纯,比较安逸。他顺着这个思路继续往下写。
“家乡是个小城市,几条公交线路就贯穿了整个城市的主要街道。我每天步行上学,于是练就了好的脚力,倒是长大了在陌生的城市读书、工作,反而要经常借助于公交车和地铁。那时候我很羡慕骑车的同学,觉得他们特别神气。后来自己也有了一辆自行车。我家离学校非常近,其实是没有必要骑车上、下学的。即便这样,我还是试着骑过一两次。放了学去车棚找到自己的自行车,加入到自行车洪流中时,心里满是自豪。”
写到这里,陈思觉得很恍惚,他好像暂时忘记了刚刚发生的一切,忘记了8万元/平方米的房子和马上要涨的房租。他想着索性就给自己放个假,好好借助文字神游一番。
“有时候我在想经济竞争没有太激烈的时候,是不是人也会比较闲散。我记得那时候的百货商店,大多是大理石或者水磨石的地面,亮亮的,映得出人影,但是却没有什么人。我们经常会在这些地方玩,顺便蹭着看看最新的但是大人却不会给买的玩具或学习用品。比如变形金刚或者印着小虎队头像的笔记本。曾经有一段时间我还很痴迷柜台里的双截棍,发誓一定要攒钱买一个。那时候的商品总是规规矩矩地卧在柜台里,亲切但是因为隔着玻璃而拒人于千里之外,小孩子也没有勇气让售货员阿姨拿出来给看一下,只能眼巴巴地一遍遍装作路过的样子,偷偷地瞄上一眼。”
“小城市可以玩的东西很多。盖房子用的沙子堆、石子堆就是小朋友的‘宝藏山’。圆的石子可以玩抓石子,有闪亮颗粒的石子可以收藏,但小朋友的收藏一般不会超过半个月,就不知宝贝去哪儿了。在没有被工人过筛的沙子堆中,经常能找到贝壳,这对生活在内地的孩子来说,是相当宝贝的。即使是一块立着的木头,摆好的砖头堆也都可以玩,不外乎是爬到上面,然后勇敢地跳下来,再爬上去,再跳下来,直到累得爬不动。再就是弹玻璃球、滚铁环、拍画片,这些都是满地爬的户外运动,除了有点不卫生之外,没有什么别的缺点,至少对于那个玩具稀缺的年代而言,这种乐趣是不可代替的。”
写到这里,陈思想到了自己刚刚5岁的孩子。孩子跟他们挤在这个出租房里,平时除了上幼儿园和辅导班,好像真的没什么乐趣可言。他很想陪着孩子一起玩耍、游戏,但每天除了忙工作,就是搞代驾,陪伴孩子的时间并不是很多。今天好不容易趁着孩子去辅导班,两口子还“抓紧时间”吵了一架,想到这里,陈思的心又被扎了一下。
儿子马上就要回来了,他也要给老婆打个电话问问她去哪了。他想着赶紧给文章结个尾。房子买不起,一家人还是要好好的,只要能在一起,办法总是会有的。大不了回老家,爷爷奶奶可想孙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