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依然很关注“钱”的话题,作为一个理财小白,想摆脱贫穷的命运还有很多路要走,所以除了看书,也开始关注一些视频节目。今天,先写一些从吴晓波频道学到的一些概念。
我一共看了两期的视频,一期是2016-06-08期的——《欢乐颂》来不及说的理财秘籍,另外一期是2015-09-16期的——每一块钱都能投资。两期虽然标题不一样,但是整体结构基本,是一致的,我甚至觉得有炒冷饭的嫌疑,不过内容个人觉得还是有可取之处的。总的目标就是:传递小白的理财建议。
一开始,吴晓波就说了一个断言——今天的一个90后的年轻人,如果想要靠白手起家,在30岁成为首富,基本是没有可能的。尽管在中国改革开放的30多年里,曾经出现过3个人:网易的丁磊、盛大的陈天桥、国美前董事黄光裕,在他们30岁的时候成为过中国首富。当时他们的资产在10亿到20亿之间,就已经是中国的首富了。而在今天的中国,这样的财富在胡润排行榜上大概是1500名以后。整个中国的财富爆发期已经过去了。
成为首富的可能性几乎没有了,但是对于20几岁的年轻人,吴晓波还是提出了三条建议:
1、先定一个小目标,冲刺人生的第一个1000万
刚听到吴晓波说出这个小目标,我整个人是崩溃的。我擦,这个目标是我长这么大做梦都没想过的呀,怎么可能实现呢?吴晓波之所以说这个目标,估计他的前提假设是在于,视频观众群体的人生目标是:成为中国的中产阶级。在中国,一个普通中产阶级的年薪应该是在50到60万。按照这样的速度,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也需要不吃不喝20年,才可以拿到1000万。进而吴晓波说了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提高家庭负债的杠杆率。
吴晓波举了自己的例子:自己,90年代末,开始买商品房。第一年准备把自己赚到的工资去买房子,发现钱不够。所以,找银行贷款,首付20% ,分期还款,买了一套100 万的房子。这里面的负债杠杆率就是5倍。用20万拿到了100万的房子。当这个房子的按揭付清了以后,再把房子抵押给银行,60%的资金再去买房子。通过这样的方式,实现了自己的财富的原始积累。
这是吴晓波在研读了,日本、台湾、欧洲二战以后的经济发展历史后,从书中得到结论:城市化的过程就是一个中产阶级形成的过程,中产阶级形成的过程就是一个资产泡沫化的过程,也就一定是一个不动产价格不断上涨的过程。
吴晓波看准了这个逻辑,实现了自己的小目标。
吴晓波强调,自己的成功不可复制,现在的房地产投资红利,已经过去。普通人,靠工资去投资房产基本不可能。所以,他的成功不可粘贴。
但是,他的观点是鲜明的:
在今天的商业时代,一个家庭,既无内债也无外债,根本就是在犯罪。他说:一个人敢于举债,敢于向银行借钱,敢于向金融机构借钱,本身是你自己对自己生命负责的一种态度,是一种自信的态度,我敢于借钱,然后我就能够还掉。当我把借来的钱还掉以后,我的资产就会杠杆性的增加。(当然,你借来的钱是拿去投资的)
就我的理解,这钱应该是从银行贷款,有固定还款期限的,不然,就会出问题的。和个人借钱投资是不可能赚到钱的。
2、提高财产性收入比重
这一点,只是相对于职务性收入而言,应该加大重视的财产性收入。一个人迈入中产阶级的标准基本是,财产性收入基本和职务性收入的比重差不多。如果,你可以更好的不断提高财产性收入的比重,那么,你离财富自由就不远了。到那个时候,你就可以自己可以考虑眼前的这份工作还有没有做继续做下去的必要。
3、投资自己,让自己成为高价值的人,而不应该是高估值的人。
努力投资自己,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我们应该努力打磨自己的技能,成为自己岗位上的令人尊敬的匠人。自己才是自己最好的股票。只要我们自己的实际价值得到了提高,我们的估值就一定会上升的。职务性收入自然会上涨的。关于处于生存期的年轻人,我的建议是不要太在乎钱,一定要把钱放到刀刃上--投资自己。参见:
1.越是穷的时候,越是不能在乎钱
2.越是穷的时候,越是不想赚钱
3.缺钱是个坑,为什么就是爬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