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志中教授的云访谈——《“疫情之后”的心理升级》,对我来说可谓是及时雨呀!让我有勇气静下心来去重新审视自己。
刚看到课题的时候,我还是有些疑惑的。心理升级,心理资本,这些新的名词进入到了我的脑海里。于是马上做了一点功课,恶补了一下知识。所谓心理资本,是指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心理状态,是超越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一种核心心理要素,是促进个人成长和绩效提升的心理资源。用韦教授的话来说,“德就是心理资本。”通过韦教授接地气地讲解,我明白心理升级是讲我们在遇到突发事件或其他困难的时候,自身的心理建设水平需要得到提升,需要拥有足够强的心理能力去应对负面情绪,遇到问题不要试图逃避、对抗,而是与问题共存,投入当下。
曾经我也是一个被“情结”所左右的人,把很多的精力浪费在一些没有意义的事情上。我自卑过,不敢在大庭广众之下发表自己的看法,害怕所有人都能看到自己的窘相。然后不停地否定自我,很容易受别人暗示,当时的心理处在一个比较融合或依赖的状态。究其原因也许很复杂:自己的成长环境,自我认知的偏差,周围人的评价……因为自己不够自信,常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每次听到大家交流的想法后,心里默默在想:唉,又错过了一次机会,其实我也是这样想的。因为自卑在作怪,许多表现自我的机会就与我擦肩而过了。直到大学时候一位学姐不经意的一句话,才真正地点醒了我:“你没有那么重要,不是所有人都在注视着你!”也不知从哪天开始,课堂里关于学术的争论也有我的声音了,没有室友的陪伴我也敢去图书馆了,各种社团的活动中能看到我的身影了……也许正如韦老师所说的那样,“当你开始尝试与问题同行,尝试接受的时候,你就没有那么难受了,甚至还有了’享受’的感觉。”回想起那段经历,整个人处于一个自我消耗的状态,所幸的是自己的认知随着时间的流逝和生活阅历的增长而升级了,学会正确归因了。也许这也是我的心理资本水平提升的一个表现吧。日后每每再遇到困惑时,我也经常拿杨绛先生的那句话来勉励自己,“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太多。”
在教学当中,偶尔也会碰到一些自我效能感低的同学。从他们身上似乎也能看到当年自己的影子。所以,我总会想尽各种办法通过改变自我认知方式来提高他们的自我效能感,让他们能够正确的认识自我,认识世界,然后能与自己、周围人很好地相处。
韦老师说,“人和人所不同的就是如何应对焦虑。”我们每个人都会焦虑,焦虑是人的本能,这是一种几乎不可避免的心理发展模式。面对焦虑,我们是如何应对的呢?这让我想到了前段时间我们学的那篇课文《鲁滨逊漂流记》。鲁滨逊流落荒岛28年,在严酷的生活面前,他一开始也是苦闷不堪的。命运弃他于孤岛,但他并没有向命运屈服,而是及时调整心态,逐步解决了生存、生活的问题。他能够以苦为乐,虽然岛上生活条件艰苦,但他仍不断自我安慰,热情地投入到实在的生活中去。他按照表格的形式,把自己遇到的幸与不幸记录下来,这让鲁滨逊有了活下去的勇气。这种生存的勇气和经验,对于处在生存、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社会的我们是一个很好的启示。其实鲁滨逊的这种做法对我们每个人都有用,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可以把它的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并且从中找到一些东西来宽慰自己。就像文中所说的,“我对自己的处境稍微有了一点儿焉知非福的想法,我不再远眺大海,一心想看到船的踪影了。我着手调整我的生活方式,尽我可能把一切安排得舒舒服服。”疫情之下,我们每个人不正需要鲁滨逊那种心平气和地应对苦难的能力吗?
回想过去,自己的生命有太多无效的磨损,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浪费在了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上。急于求成,努力想去向别人证明自己,想去掌控自己的孩子,让他按照自己所设定好的模式发展,跟学生无休止地争论为什么不交作业的问题……却从未静下心来关注自我、关注身边人的心理体验和感受。
幽默风趣的韦教授说了许多人生金句,很接地气,句句无价。这次云访谈既让自己重新理解了当下所遇到的困难,又为未来塑造积极的体验指明了方向。“我们是可以决定未来二十年、三十年中国人怎么想问题的人,因为今天的孩子就在我们的课堂上。我们是’先下手为强’的人,如果我们的思想是升级的,我们的孩子注定就是自由的、独立的,就是脱离了低级趣味而人格闪亮的人。”“如果我们每个人在当下做好准备,做好升级,那么未来的中国快速发展的道路上就有我们的位置,就有我们的机会。”“一切以体验为主,不再高高在上,不再不平等,不再不尊重,不再用套路、用方法,这样我们就能自我解放了。”这些经典语录,句句醍醐灌顶啊!
在未来成长的路上,我们需要做的是尽量减少内耗,把精力用在对的地方,为自己赋能,相信我们的生命会绚丽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