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人何其幸福,何其幸运!作者呕心沥血,历时数年甚至数十年,锻造出的皇皇巨著,我们一两个礼拜就能读完;作者幸运地被灵感的闪电击中,着魔般写下不朽的句子,我们可以很容易就读到,而且可以一读再读。
尤其是当你了解到这本书艰难的创作历程、分娩后的命运多舛,你对自己作为一名读书人的幸福,自然会有更深的体会,你的幸福指数会飙升!
赫尔曼·麦尔维尔!
赫尔曼·麦尔维尔!
赫尔曼·麦尔维尔!
让我们记住这个名字,牢牢地记住这个名字:《白鲸》的作者。
鲍勃·迪伦,20世纪美国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摇滚歌手,在7000字的诺贝尔文学奖致辞中,慷慨地用1700字的篇幅,谈论这本书。
这不够,远远不够,有美国“莎士比亚”之称的赫尔曼·麦尔维尔和他的《白鲸》,应该像《战争与和平》《悲惨世界》等史诗级的巨著一样,被我们所熟知和喜爱!
麦尔维尔是个苦命人。12岁丧父,15岁时辍学,走向社会谋生。先后做过银行职员、农场工人、乡村教师等,备尝人间冷暖。
18岁的麦尔维尔,怀着满腔的愤懑和对社会的抵触,逃上一艘帆船,开始了航海生涯。他当过渔叉手、普通水手,足迹踏遍四大洋,还曾流落到塔希提岛和马克萨斯岛上,在有食人风气的土著部落中生活过。
如同余华《活着》里面的福贵,麦尔维尔好像被命运打上了标记,棍棒轮番向他挥来:
被关进塔西提岛上的监狱里;
越狱,重回大海;
做了整整五年捕鲸劳工;
上岸,在海上的捕捞转移到文学领地的耕耘。
然后,世界拥有了《白鲸》。但是,整整一年,《白鲸》只卖出了五本,是的,你没看错,五本!
对一个靠写作养家糊口的人来说,这当然是一记闷棍。但麦尔维尔没有被击垮,他早已锤炼成钢缆般粗壮的神经、标枪般锐利的双目。他像船长亚哈那样,认准目标就决不放弃。
他继续写,写写写,然后继续失败。写了整整六百万字,却没有换得应有的名声和收入。
28岁那年,他结婚了。妻子是州法院首席大法官之女。本来琴瑟相和,但风云突变:一场大火烧毁了他的书房,最钟爱的儿子自杀而死,他堕入抑郁、酗酒、家暴的深渊。妻子公开宣布:丈夫精神失常,并差点将他送到疯人院。
从丧子之痛到家庭破裂,作家的人生狼狈不堪。
晚年,在生活的苦水淹没至顶前,麦尔维尔绝望地投出标枪,将自己穿透:他无可救药地写了整整三本诗集,并自费出版了它们。
终于,在贫病交加中,如大鲸般历尽苦难的麦尔维尔,撒手人寰。
时光一去如棍棒。如同松尾芭蕉的这句禅语,他72年的人生,遭遇的是一连串棍棒的打击。
创作悲剧作品本身并不是悲剧,只有当悲剧作品的创作者,成了现实悲剧中的主人公时,真正的悲剧才产生了。麦尔维尔在苦难的海水里翻滚浸泡70多年,捧出了鲸脑油般芳香、珍贵的文字。
但是,那个时代的裁判——读者,轻率地吹出了昏哨:他们一致判罚麦尔维尔输了。这加剧了他的潦倒与离世。
造化弄人。20世纪20年代,麦尔维尔的价值被美国文学界“发现”。《白鲸》与海明威的《老人与海》、福克纳的《熊》,并称为“世界文学史三大著名的动物史诗”。
如同梵高、卡夫卡等大家一样,这个饱受棍棒之苦、生前潦倒的家伙,却死后封神,令人唏嘘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