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字塔原理》 / [美] 芭芭莎·明托 著
作者介绍:芭芭拉·明托 毕业于哈弗大学,麦肯锡公司第一位女咨询顾问。传授金字塔原理40年,帮助政府、企业、高校等各界人士撰写商务文章,复杂报告和演示文稿,曾为美国,欧洲和亚洲众多企业及哈弗大学,斯坦福大学等讲授金字塔原理。
第一篇 表达的逻辑
第 1章 金字塔原理
(1)归类分组
呈金字塔结构的思考表达顺序是符合大脑最自然、最容易的思考表达过程。大脑会自动将发现的事物以某种秩序组织起来,大脑会认为同时发生的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某种关联,并且会找出这些事物的逻辑关系,进行抽象概括,按照“共性”归类分组。 金字塔结构先总后分,自上而下地表达思想,是最有效的表达方式,重点突出,逻辑清晰,主次分明,同时符合大脑的记忆规律,便于记忆。
为了说明归类分组的使用方法,请看以下采购清单。寻找以下食物之间的联系和共性,进行归类分组。
葡萄 橘子 土豆 苹果
牛奶 鸭蛋 鸡蛋 酸奶
萝卜 白菜
通过上面的例子,我们不难发现,当一堆繁多的信息放到一起的时候,我们很难去记住这些内容,不能做到一目了然,这个给我们记忆和理解都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因此我们通过找出这些词组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抽象概括,找出他们的联系和共性归类分组,把一群信息划分为不同的逻辑范畴,形成自金字塔结构,这样就比较清晰明了了。
(2)自上而下表达,结论先行
前面提到用金字塔结构组织逻辑是最符合人脑思考习惯和思考自然属性的过程。在写文章和表达的过程中,清楚的表达顺序,对读者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含义至关重要。无论读者的智商多高,他们可以利用的思维能力是有限的,一部分的思维能力用于识别和解读读到的词语,另外一部分用于找出各种思想之间的关系,剩下的思维能力则用于理解所表达的思想含义。所以自上而下,结论先行的金字塔结构表达顺序,能够有效的减少读者用在前两项活动上的时间,从而是读者能够用最少的脑力理解你表达的思想。相反,如果读者必须不断地在上下文中寻找某种联系,那么这种呈现的顺序就是不恰当的,大多数读者也会对不断的寻找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感到厌烦,同时很有可能不会准确的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含义。
(3)自下而上思考,总结概要
当你将所有的信息进行归类分组,抽象概括,并自上而下的方式表达出来,那么文章的结构就如上图“金字塔结构”所示,每个方框代表你希望表达的一个思想。大脑思考总结的过程往往是从金字塔最底部的层次开始,将句子按照某种逻辑顺序组成段落,然后将段落组成章节,最后将章节组成完成的文章,而代表整篇文章的则是金字塔最顶端的一个思想(中心思想、核心观点)。反之,这个方法可以用来检查你的思想是否用金字塔结构互相关联,可以逐层进行概括总结,从而确定你是否正确地构建了文章结构。
文章中的思想必须符合以下规则:
纵向:文章中任一层次上的思想必须是旗下一层思想的概括(以上统下);
横向:每组中的思想必须属于同一逻辑范畴(共性);
横向:每组中的思想必须按照逻辑顺序组织(同一层上逻辑顺序);
提示:大脑组织思想的4种逻辑顺序和4种分析活动
第 2章 金字塔内部的结构
如第1章所述,条理清晰的文章所表达的各思想之间都有明确的逻辑关系,组成总体上的金字塔结构。金字塔结构中每一个方框就代表一个“思想”,从上而下,层层递进,位于金字塔最顶端的思想是文章唯一的主题思想,上一个层次的思想是对下一个层次思想的概括,同一层次的思想属于同一逻辑范畴。 这种结构的表达方式,突出了逻辑纵向和横向的关系,接下来我们深入的研究下金字塔内部的逻辑细节。
(1)纵向关系
纵向关系总体反应的是概括与被概括的关系,具体的展开方式是以一种 引导疑问/回答疑问 的对话方式展开。任何文章的写作目就是给受众传达作者的思想意图或新的信息,这种方式会使得读者带着极大的兴趣了解作者的思路,因为这种纵向关系会迫使读者按照作者的思路产生符合逻辑的反应。例如下图:
中心思想:切斯特顿说,猪应当被当作宠物养;
引导疑问:读者当然会问“为什么”。
回答疑问:切斯特顿说:“有两个原因:首先猪很漂亮;其次猪可以培育出很多品种。”
再次引导疑问:读者:“为什么说猪漂亮呢?”
再次回答疑问:切斯特顿:“肥胖能够使其他人显得苗条,也能够使肥胖者更谦虚。”
·····························
作者将不断的按照“引起读者疑问并回答疑问”方式继续写作。你可能对作者的观点持不同意见,但你能够很清楚的了解作者这样表述的原因。
综上所述,金字塔结构的巨大价值就在于它迫使你在理清思路时,从视觉上使纵向的疑问/回答式的对话关系清晰化。你的每一个表述都应当引发读者的疑问,而你也必须在这一表述的横向结构层次上逐个回答读者的疑问。
(2)横向关系
当考虑在下一结构层次上如何表述时,必须保证你的表述能回答在其上一个层次上的表述疑问,同时,还必须保证符合逻辑。也就是说,表述具有明确的归纳货演绎的关系,但不可同时既有归纳关系又有演绎关系。在组织思想时,归纳和演绎是仅有的两种可能的逻辑关系。
归纳逻辑
归纳性思想组合中的思想互相联系,你可以用同一个名词标识组中所有思想,如支持的原因、反对的原因、步骤、问题等等。归纳论述的形式如下:
法国坦克已抵达波兰边境。
德国坦克已抵达波兰边境。
俄国坦克已抵达波兰边境。
为了提高一个抽象层次,你需要识别以上句子的共同点(即:都是针对波兰的战争行为),并得出一个推论。你的推论可能是“波兰将受到塔克入侵”或之类的思想。所以归纳法同一组思想在逻辑上有共同点,并且可以用一个名词表示。
演绎逻辑
演绎性思想组合是由几个承前启后的论述组成的。第一个思想是对当今世界上的现象的表述(大前提);第二个思想是对该句子的主语或者谓语所作的表述(小前提);第三个思想则是说明了以上两种表述同时在世界上存在时所具有的隐含意义(结论)。演绎逻辑通过3段论式进行论述,其结构如下:
所有的人都会死。(大前提—公认的事实)
苏格拉底是一个人。(小前提—公认的事实)
因此苏格拉底会死。(结论)
(3)序言的结构
虽然写作的主要目的是告诉别人他所不知道的信息,但是读者只有在需要了解问题的答案是时才会去寻找答案;如果读者没有这个种需要,就不会提出任何疑问,反之亦然。
因此,为了保证你的文章能够吸引读者注意,你必须使文章回答读者脑中已有的问题或者能够解答读者对周围发生的事情短暂思考后可能会提出的问题。文章的序言可以通过追溯问题的起源和发展来确定这一问题。
序言以讲故事的形式告诉读者,你已经了解或将要了解你正在讨论主题的一些信息,从而使读者想起他本人的疑问,这也是本篇文章将要回答的问题。叙述式的序言说明了发生“冲突”的“背景”以及“冲突”引发的“疑问”,而这个“疑问”正是你的文章要“回答”的。一旦你提出了对该“疑问”的“回答”(即位于文章金字塔顶端的思想),就会使读者产生新的疑问,于是你就要在文章结构的下一层次上回答这些新的疑问。
这3种子结构(即纵向的疑问/回答式对话、横向的演绎或归纳推理、讲故事式的序言)能够帮助你找到构建金字所需的思想,逐步构建文章条理清晰的金字塔他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