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第一次听群里的嘉宾分享,就有幸听到了大野泽的风——一位很man的女汉子,她分享的题目是:西藏西藏,我们共同的远方。
对西藏我虽心向往之,却终未成行。但是它的神秘、圣洁却深深地吸引着我。so,想跟随大野泽的风来一场不期而遇的西藏之旅。
由于諸事烦身,只听了个开头,就不得不终止。忙完后,虽然很疲倦,但是心中始终记挂着此次分享,难以入眠。
于是,又回到谈写作|纸上电台群,想爬楼重听,却见“谈写作编委”——明月清风已把分享内容做成了音频文件,真是一群干事儿的人,真心为他们点赞!这样就少去了爬楼的辛苦,方便了很多,very happy !
本想听完音频就睡觉,谁想,这一听不要紧,听过之后心潮澎湃、辗转反侧,更是难以入睡,最终导致彻夜未眠…这分享真是太有杀伤力了!严重地影响到我的正常生活,建议群主考虑下负面后果…
第二天,仔细阅读了大野泽的风的文稿。第一张图片就是她带着小红帽,背着紫色背包,浅色上衣,一条挽边牛仔裤,配一双浅色旅游鞋,左手扶着山地车把,右手手掌掌心朝下率性地指向远方的背影,一个标准的旅行者姿态,cool !
大野泽的风讲稿分两部分:分享我眼中的西藏和从西藏或者拉萨的生活回归到我的游离式写作
大野泽的风是从2014年7月~2016年7月,有着整整两年时间在藏区工作的经历。
作者说:“没到过阿里,就不能说到过西藏。西藏西侧才是西藏,因为越往西人烟越稀少,行走其间,人与天地共往来的意味更加浓郁,我曾体验过这样的孤独。”
就是这短短的一段话,让我深深的体会到作者那种身临其境、无与伦比的骄傲与自豪感;还有那种徜徉天地间,独孤求败的沧桑氛围;同时也勾起了我对阿里的极大兴趣与向往。
有人说,西藏以西,是天上阿里
有人说,冬游阿里,是“冷酷无情”
当亲眼目睹阿里最神秘那一面时,你会发现,高反不存在,寒冷不存在。浮现脑海里只有两个词“Unbelivable! Amazing!”
还有人说,“一生要来两次西藏,其中,要来一次阿里。”
还有作者提到的札达木林。曾有人将中国西藏的札达木林与埃及的金字塔并驾齐驱,相提并论,据说其壮观程度有过之而无不及。
我所了解的札达士林是这样的:
有着“千年土林、札达不土”的札达士林,在冈底斯山和喜马拉雅山之间,有一条气势恢宏的土质莽林,世界最大的第三系地址土林—— 札达土林国家地质公园。
札达土林,经流水侵蚀而形成的特殊地貌,拥有约1100年的历史文明。
延绵数百公里的冈底斯和喜马拉雅山的宽谷地貌,在久经千年风吹雨打的风化之下,形成了形态各异的土林。
在朝霞的映照下,土林山纹明暗有致,色调金黄,生动富丽,仿若一座座金色宫殿。
在雪域高原迷幻光影的映照下,在毫无生命迹象的无声世界中,札达土林宛如一个古代的神话世界道不尽天工巧夺:如庄严宏伟的庙宇、如壁垒森严的碉楼、如恢弘高耸的佛塔、如奢华气派的宫殿、如古朴威严的城堡,这片土林包罗万象,尽其所有。
还有在层峦叠嶂的土林中,自上依势迭砌、直逼长空,气势恢弘壮观,毫不逊色欧式宫殿,并以其自有的姿态审视现代文明的中国西藏的古格遗祉、古格壁画、西藏舞蹈艺术的瑰宝——古格宣舞……
那种朝霞初起之时,古格遗址在土林的映衬下,透射出一种残缺美、悲壮美将使人窒息融化。
作者是个有心人。第一次进藏,由于高原缺氧,难以入睡,她由数绵羊改为一遍一遍地记藏族小伙伴的名字;第二天,按照藏族小伙伴的表达习惯,把他们的名字一个个叫出来。
常言道:有心者,天不负。她的有心也给她带来了最直观的体验——走进藏族家庭,近距离观看如何做风干牛肉,如何做各种小吃;并获得免费导游的待遇。
心灵虔诚纯净的藏民。作者讲到了自己在大昭寺的一次经历。由于着急赶路,耳边戴着耳机,一位年轻的藏族阿妈拍着他的肩膀,用不太流利的汉语告诫她:“佛祖这里,耳机,摘下。”
还有德吉妈妈在包拉寺朝佛时,对几个衣着不整,染着头发的藏族小伙叽里呱啦地说话…从这些点点滴滴中,我们都可以看出藏民的淳朴与率真。
正确对待藏民的“敲诈”关于旅游者与藏民发生不愉快的事情,作者说出了自己的看法。她说,给主人五块或者10块钱吧,随便拍,牛很老实,老百姓也不给你多要。但是多数的游客想拍又不想交钱,这样麻烦就出来了,其实想想,跑那么远,为了十几块钱闹的不愉快,真的不值得。
可不是嘛,18拜都拜了,还差这一嘚瑟。无语中…
慢下来的曼妙生活。作者说:“来到拉萨,第一件事,把你的生活节奏调慢。”“快”与“慢”这两个字,都是竖心旁,但是“慢”就是心旁边有一个曼妙的曼字,我觉得很多事,一旦慢下来,你会发现很多精彩的东西。”对此我深以为然。
这不禁让我想起,《天才在左疯子在右》一书中,关于吃苹果的那段描写。作者细致地描述了一个挑战自我,饥肠辘辘后,吃苹果的那种感觉。那种咬一口之后慢慢咀嚼,让果汁溢满口腔,慢慢回味的感觉,你有真正的用心尝试过吗?
看了这段描写,我即刻找来了一个苹果,按图索骥,嘿,不一样,真的不一样啊!!一口咬下去,汁水溢满口腔,慢慢感受唇齿留香的感觉…这才是苹果的味道!
慢下来,不但可以让你领略身边的风景,感受到你从未感受到的事物;就连你司空见惯的美食,都别有滋味!相信我,Because I tried .
包括作者提到的,在拉萨生活时做过的傻事:两个两个多小时骑行翻阅纳金山,骑到最后骑不动,就推着车走到了山顶,然后从山上用不到十分钟时间俯冲下来,一天在高原骑行70余公里…
这些在我看来,都是率真可爱的行为与难得的甚至可以说是引以为豪的经历。不禁从心底发出赞叹:大野泽的风好样的!如风一般的女子,必以风一样的速度前行!!
从西藏或者拉萨的生活回归到我的游离式写作
作者说:“至今为止,我在简书写了将近110万字,很大的体量,多数是自己的思考和感悟,有关西藏的部分,被《西藏旅游》杂志录用过三篇文章,《西藏青年》杂志更是想要开辟一个专栏去做我的文章。”
这些简单的数字却折射出作者的坚韧与执着。她踏遍西藏的足迹,她发自心底的文字描述,是那样铿锵有力;她的爱心志愿者活动,也让大家有目共睹。她是一个真正的笔者,一个吸收大自然精华的心灵写手!
人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我说行万里路不如到西藏停驻。
因为藏文化有着深刻的内涵:一方面体现为藏文化的基本特点,另一方面体现为中华母文化母体的共性。
特殊的地理条件注定要对藏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社会组织结构、表层意识形态以及潜层心理因素都产生深刻影响。
例如:藏族先民崇拜神山、神湖,在史诗《格萨尔》中还有不少“寄魂湖”之类的描写,这与青藏高原的地貌有着很大关系。
藏民族世代生存于此,宜农则农,宜牧则牧,与高山、大湖、河谷、草场相依成伴,其身心与自然环境已形成天人合一的关系。
《格萨尔》中所表现的自然崇拜、图腾崇拜、万物有灵、灵魂外寄、灵魂转世等传统观念,乃是藏民族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所产生的独特的精神文化。
正是它独特的精神文化内涵,吸引了很多人趋之若鹜。
趁现在我们还有时间和精力,让我们背起行囊,即刻出发;趁现在我们还有一腔热情的向往,让我们放慢生活的节奏,去感受雪域高原的曼妙风姿;趁我们还心智健全,踏上完善自我的修行之路。
去感受西藏清澈的蓝天,温暖的阳光、洁白的雪山、气势磅礴的冰川、湛蓝的圣湖、安静祥和的村庄,野牦牛、藏羚羊、藏野驴、黑颈鹤……
人生本就是一场修行,要修的就是一颗心。在圣地修行,当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当心柔软了,一切就完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