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番五次炒老板鱿鱼
前些天和一个开火锅店的朋友聊天,聊到团队管理,他给我讲了一个故事。
他店里有一个服务员,工作倒是勤快,就是三天两头要炒老板的鱿鱼。
第一次说外地有个不错的工作,想去试试。
挽留无果,离开。
一周后,回来了,觉得外面还不如这里,问能不能继续上班,朋友说好。
一个月后,再次提出辞职,说是男友开了一家小餐馆,要去帮忙。朋友说夫妻店也不错,但是两个人成天在一起,难免闹矛盾,还不如各干各的,你要不要再考虑一下。
挽留无果,又离开。
三天后,回来了,说三天和男朋友吵了两架,干不到一块儿,想回来,朋友说好。
两个月后,又要辞职,说是家里人生病了,要照料。
朋友劝导她,照顾家里人也不用辞职啊,请假回去看看,没事了再回来。
没说通,就是要离职,又离开了。
一天后,给前厅经理发微信,问我回来店里还要么?
经理毛都炸了,直接想问候她八辈祖宗。
朋友沉吟良久,说你让她来找我。
人来了,灰头土脸,头都不敢抬。
朋友问这次打算呆多久?
说不走了。
朋友说,我没有奢望你不走,就问你一句,能干满一年么?
能,说完自己哭了。
朋友说好,但有个要求,薪资待遇按照新人对待,重头做起。
她不断的点头,哭成了泪人。
我做管理也有些年头了,平心而论,以我的脾性和对管理的理解,我做不到这一点。
我问朋友为什么这样做?
他说了几个理由:
1. 这个服务员能力是有的,这是留人的前提。
2. 用人难,难在培养,在一个人身上注入了心血,人的离开损失是很大的。
3. 他给团队承诺过,只要生意还在,希望所有人跟着他,有着落,有发展,他想让人们意识到,对于有能力的人,他不会轻易放弃,即使自己多受点委屈。
当然,他的目的达到了。
这个服务员的精神状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半年来,不仅干劲十足,而且把店当成了自己的家,不允许任何人说一句不好。本来服务员的流动性很大,现在离职者寥寥,团队稳定了不少。
管理员工的期望值
听完这个故事,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管理到底是在管什么?
管理学中有一个词叫“心理契约”,简单来说就是企业对员工有一些期望,员工对企业有一些期望,两者的期望如果匹配的好,企业和员工就形成了默契,进入了健康、可协调的状态。
如果匹配的不好,员工会感到不公平,有可能会减少行为的付出或者努力程度,来获得主观上的平衡,直至辞职。
所以,心理契约的重点就是:管理员工的期望值。
这是一个个体价值崛起的时代,年轻人对于组织这种形态,嗤之以鼻。能够对他工作态度和行为产生影响的,不是书面化的制度,而是心里爽不爽,他期望的东西有没有得到满足,如果兑现了,他的工作满意度,留职意愿和信任感会加强。
老板和基层员工的隔阂在于,因为思考维度的不同,沟通往往是无效的,与其苦口婆心,不如做给员工看,让他们自己去感受,形成自己的判断。
你一而再再而三的辞职,我一次次的接纳你,对于这个员工来说,老板给到的,远远超出了她的期望,让她自己都不敢相信。
这种失衡,是老板给的太多,员工给的太少,员工自己心里也清楚,只有拼了命的弥补,才能对得起老板。
其他员工看到老板的承诺是可见也可靠的,心里也踏实。
当团队都在付出的时候,他们在岗位上投入的精力就越多,行业技能在熟练,福利待遇也在增长,不得不留在该组织的理由就越充分。
我问过朋友,你这么好商量,就不怕员工蹬鼻子上脸?
他微微一笑:我要的是人心,在人心面前,这些都是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