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回家路上,正碰上高年级的小学生放学回家。
“奶奶,你走快点儿!再晚***(没听清楚名字)就演完了!”在我前面不远处,1个比我个子还高、急匆匆往前赶路的男孩,突然停下脚步,转过身朝我这个方向大声嚷嚷道。
我往身后一看。
只见一位满头白发的老大妈正开始加速往前走,她身材瘦小,肩上还扛着一个差不多跟她一样高的、装得满满的大书包,手里还提着一个大水壶,快走起来,明显感觉有点儿摇摇晃晃的。“别着急,我知道了,你走慢点儿,注意安全!”
从我身边走过,我说,大妈,孩子那么大了,比你都高都壮,书包和水壶该让他自己拿。老大妈连忙说,孩子正在长身体,这书包太沉了,压坏了可咋办呀……我想起了那个经典的故事,我妈最爱吃的是鱼骨头。
在很多中国家庭中,父母对于孩子,无论物质上还是精神上,总千方百计想着把所有他们认为好的东西都给了孩子,而不愿意让他们受一丁点儿的所谓委屈与辛苦。
“我要离婚!”
深夜11点,小妍打来电话,哀伤的语气里满是气急败坏。
小妍要看老公的手机,老公拒绝了,小妍认为她老公不是心里有鬼,就是不爱她,处处提防她。她老公则说,是小妍不信任他,如果爱没有了信任,俩人在一起还有啥意思。
就因为这个,小两口从争吵变成了互不相让且大打出手。小妍的老公一气之下,给丈母娘打电话控诉小妍无理取闹,小妍呢,也不甘示弱,给这些天身体不好的婆婆打电话讨说法。
小妍和老公都是家里的独子,又碰巧都有2个强势的妈,本来小两口吵架,床头打架床尾和,过一会儿就没事儿了。但这下子,2人的妈都飞奔过来了,一进门,话没说两句,2个老人也因为立场不同也开始吵起来了,这小两口的事儿不但没解决,俩老人最后也是吵得天翻地覆,小妍的婆婆最后被120拉走了。虽然老人没啥大碍,但医院里,小妍老公当着所有家人的面,训斥小妍不懂事儿,要跟她离婚。
小妍在电话那头哭诉、气愤、吵着要离婚,我除了心疼她、摇头叹息外,只能劝她先冷静一下。她现在这个状况,就是1对没界限感的夫妻、再加上2个界限感不强的妈,把本来不大的事情搞乱成了一锅粥。
有篇文章曾说道“中国人普遍缺乏界限感——这是引发家庭关系痛苦的原因”,大意是中国人普遍分不清什么是自己的事,也分不清什么事别人的事,所以常会把自己该做的事转嫁给别人,也会被别人转嫁不属于自己的事,痛苦和烦扰由此而生,这种痛苦在家庭成员之间尤为突出。
当一个孩子自己跌倒,本应该自己爬起来,那是他自己的事,父母却看着心痛,立刻过去扶起。孩子慢慢长大,独立能力逐渐变强,但父母还在帮着他或她背着书包,早送晚接。甚至孩子的高考志愿、婚姻大事,父母都觉得“你的事就是我的事”。
父母的仁慈,把这些本该属于孩子的事,统统包揽,全部代劳。
等到孩子真正长大,又会带着模糊的界限感与恋人互动,每天计较着我爱你还是你爱我更多些。到社会上,凡事依赖别人,依附别人,毫无感恩之意,把别人的帮助当做理所应当,别人做不好,做不到还埋怨人家。
有人说“我和爱人(孩子)亲密无间,不分你我,不好吗?”
其实,越亲近的人,越需要界限感。
界限并不意味着对家人疏远和隔阂。清晰的界限,是一种成熟的心态,不是让别人来成全自己的梦想,更不是将自己认为对的强加给别人,而是意味着在做好自己的同时,尊重、支持并接纳彼此的选择。
好的情感不是亲密无间,“界限感”才是所有情感的关键!
好的情感不是亲密无间,“界限感”才是所有情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