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许多人也许从未想过有生之年去一趟南极或北极,相比较,世界的第三极西藏则成为很多人的梦。
虽然同在地球,但南北两极游离在尘世之外,那是世界的尽头,太遥远,远到想都不敢想。
南北两极于我这种既没财力也没时间的普通人虽有些遥不可及,但不妨碍我臆想,满眼的冰天雪地,世界只剩下白色和蓝色,极度安静,空寂,似乎自己已成为方外仙人。但无论怎么想,都逃不出平日里看到关于极地的影像或图片。
极地影像虽生动但于我等凡人而言似走马观花,深入不了内心。极地图片虽美但赞叹几声后便罢了。毕淑敏的《破冰北极点》就可爱多了,似乎是你的一个朋友在向你讲述一次难得的旅程,这更满足我们普通人的想象。
像我这样的南方人冬日里也难得见到雪,印象中还是很小的时候有下过大雪,可以堆雪娃娃的那种,年岁渐长,可能是温室效应吧,南方下大雪愈发稀少,更不用说河里结冰了,南方的冬天,路边的水坑结一块薄薄的浮冰都会引人惊呼。
“蔚蓝色的流动液体似被一口魔气吹拂后消失,代以一种银白色的坚硬固体镇辖洋面。唯一还能瞧出一点蛛丝马迹的,是海洋中偶有的幽蓝色的裂缝,好像那是它无法挥别的胎记。”
这是书中对巨大冰原的描绘,依靠我贫瘠的生活经验根本无法想象,只能逐字逐句细读,脑中一点点勾勒,再配以书中精美的冰原图片,竭尽全力靠近作者的描写。
北极的孤寂大地孕育的生命也饱含孤独。北极熊是北极的精灵,毕淑敏用“如盛开的白莲花”来形容真是恰当不过。
除了幼崽,成年的北极熊都是独行侠,平均1000平方千米的面积,才能摊上一只北极熊。打个形象一点的比方,整个香港的面积是1101平方千米,也就是说,整个香港的面积只能生存一只北极熊。
不过,你要是觉得北极熊很孤独就错了,它享受一个人(应该说一只熊)的时光。
“它在冰上迅疾奔跑,如同银箔打造而成的精灵。四只大掌,犹如白色蒲扇,在冰雪中有序拍打,上下翻飞,姿态优雅。”,就算是“坠落冰隙,被蔚蓝色的海水淹没,北极熊镇定自若,并不觉得有任何异样,马上昂其头,不慌不忙开始自在划水······”
看着这北极熊在冰原奔跑和海里畅游的描绘,我脑中不禁浮现出一个白色精灵,不断跳跃在冰面上,悠然自得地在冷峻无比的冰海里浮动。
真想亲眼看看北极熊!
毕淑敏在书的倒数第二章描写了北极点的一个集体仪式:静默一分钟。她说,这一分钟,像一颗钻,在我记忆的星空熠熠闪光。
我虽不能至,但心向往之。
在世界尽头,在极度静谧的茫茫冰海静默一分钟。看到过去,看到未来,看到生,看到死,什么都看不到,什么都看得到······
在极地治愈双亲逝去的哀伤,我想,这是北极点送给毕淑敏最好的礼物。
我想起《孤儿列车》中薇薇安曾说:“我们生命中那些至关重要的人,将始终守在我们身边,与我们共度最平凡的时刻。”,这和毕淑敏在北极点感悟到的他们其实时刻与我在一起有同工之妙。
这是对死亡更深一层的感悟:不畏惧死亡的方式,就是逐一放弃对身外之物的依恋,包括悲伤。
对死亡也许我们还没有这样的觉悟,但不留遗憾该是我们每个人追求的,不遗憾亲情,不遗憾爱情,不遗憾友情,不遗憾梦想······
毕淑敏在书中写道:世上大多数梦想,并非破灭,只是被主人以各种理由推迟,直至无力完成。
我想,她道出了真谛。梦想之所以远,是因为你说等我有钱了,等我有时间了,等我·····
理由太多,却没有行动。
在北极,尘世之外,寂寥之中,孤独的行路人走过痛苦,走过喜悦,走过无助,走过期许,走过风雨飘摇,走过丽日高悬。
生命不止,脚步不停。
人生如逆旅,你我皆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