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京都晃荡时,随身带着舒国治写的《门外汉的京都》,带书旅行,颇有种老旧的文艺之气。并非把它当作旅行攻略,当然它也不是,而是一本有关京都的灵感收集册。在京都晃荡了几日,不知何去何从时,隐约想起书中附的地图,好像在东边有个南禅寺还不错,向南走至哲学之道,往西行则是鸭川公园,应该很适合漫步观赏。后来证明,这成了我旅行中最怀念的一段路程,若下次去京都定还要去晃悠。
喜欢京都的气氛,因为氧气。
在京都散步,总是怡然自得,风光好是一方面,再者还因为氧气充足。“京都东、西、北三面的山皆密植杉树,不惟水分涵养极丰厚,使城中各川皆水量沛畅,气场甚佳……”此外,京都的寺庙、神社很多,它们不是偏居一隅,而是散落在各处,哪怕在繁忙的街道,忽地一瞥,就能看到标志性的“鸟居”,而这些寺庙和神社所在地,也都含氧量甚高。溪水潺潺,古树盎然,就算出了寺庙,这种清新之气也会连绵数里,冬日出行,也似临春。我不止一次羡慕住在附近的居民。
南禅寺,名气虽不如金阁寺、龙安寺这般响亮,却给人一种非凡的亲切感。因为学识经历欠缺,金阁寺的“松、石、阁”,龙安寺的“枯山水”,尚且领悟不到,加之名气所带来的人流,亦很难屏蔽干扰,细细品味。南禅寺,虽亦是京都名刹,其主持还被称为最高禅僧的代名词,可那日漫步其中,不知是否因为天气原因,个中禅意竟也能意会一二。
走在红绿灯闪烁的街道上,突然出现一个甬道,一眼望去,另一个世界里阳光明亮,温暖动人。兴奋且迷恋地通过甬道,也就进了南禅寺的地界。在这条窄窄的小路上,看得见远山,听得到鸟鸣,行人慢条斯理地从你身边经过,露出一个个绿林小屋。愈往前走,愈觉身心轻快、口鼻舒畅,原来是那不被阻隔的川流,带来了不可思议的生机。
顺着清流的方向,被引入南禅寺。视野变得开阔起来,映入眼帘的三门楼,巍峨耸立,正脸有6个粗壮的柱子支撑建筑,经岁月洗礼,更显浑厚有力,人们坐在柱子前的石阶上歇息欣赏,别有一番景致。
继续向前闲逛,发现一座斑驳的桥梁,桥身朱红色,与古色古香的寺中氛围相得益彰。后来才知晓,此建筑名为水路阁,是1985年始建从琵琶湖(日本最大的淡水湖)引水至京都的线路的一部分,被评为“京都市指定史迹”。看着这个近代建筑,心中略有疑惑,如今这水流会引向何处?
走累了,在庭院旁的木凳上休息,看着进出寺庙祈愿的人,形形色色,走走停停,朝背后的木窗棂望去,形态各异的树木彼此照应,一直在安静地陪伴。若不是贪心别处风光,真的可以在这看时间流逝。
决定往鸭川方向走,一路沿着竹篱白墙行走,路尽头竟然是一座学校。透过茂密的树叶,看到了在教室里晃荡的学生,我举起相机,吸引了一波目光。转弯,上了一条新街道,走几步看到一条水渠,正是从水路阁的方向而来,风吹水面,碰撞出鲜翠的气流,加之附近山上的树林,若沿水渠散步,还真是氧气之旅的绝好选择。
莫名羡慕在这上学的孩子,美景就算不能提升智力,也绝对会抚慰心灵。再往前走几步,便看到了学校的正门:东山中学校。正逢放学时间,老师在楼前的空地召集大家,说了些什么就解散了,学生们三三两两结伴回家;正门的斜对面,是打篮球的场地,同学们还在运动,叠好的校服放在一旁的石椅上;一抬头,迎面遇上一队穿短袖跑越野的高年级学生,青春气息扑面而来……这一幕接着一幕,都在明媚的阳光下,不带滤镜地发生。即便是个局外人,当拥有此刻,也是满怀感激。
就这样一路走,一路感受。心情愉悦,脚力充沛。在随处可见的便利柜里,挑选看得上的饮料,品尝未知的味道,看着路边各异的街店,打量着往来擦拭如新的出租车,在即将到达鸭川的时候,又邂逅了京都大学。此时不得不臆想了一下:一个人,如果上完南禅寺旁边的中学,再接着读鸭川附近的大学,真是人生赢家啊!
终于到了鸭川边,正值夕阳西下,流水淙淙,视野随着河川被无限延展,看着川对面来来往往的人们,或骑车、或遛狗、或踢球、或野餐、或跟我一样望着对面,是何等的悠闲自在啊。
鸭川由北面的两条大河相交汇聚而成,舒国治在书中最喜欢的氧气之地是在下鸭神社,正是贺茂川和高野川相夹成丫形的地方,“正当气场交汇之中央,气氧最畅”。只是天已渐黑,我的晃荡,也该告一段落了。
看得越多,走得越多,对京都的探索之心便越发强烈。喜欢京都的气氛,不妨成为你一再光顾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