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这回事,谁能帮得了谁?
25+小镇女青年的世界
90年生,女,26岁。有人说27,有人说28,总之不小了。
英语专业毕业转行设计。在武汉这个人才如牛毛工资少得可怜的二线城市,竟然感觉到了生存的压力。毕业快三年的我,这个现状,让我会去想很多事情,乱想很多解决不了问题的事情。
如此,失业状态,去不了北上广。想soho工作,做设计?做翻译?写文章?.......
其实很多年前作文大赛拿个一等奖并不能代表什么吧?很多年前语文老师说你以后可能当个作家,可能会是个记者,这些话并没有什么依据或者指导作用的吧?
谁知道呢?十八线城市下面的乡镇中学的初中,当初年级前三的成绩,除了历史也是真的对每门学科都有学术性的兴趣。那时候的老师也是读书以来唯一会给人一种传授知识的感觉,不知道真的是他们比较有才还是自己在那个阶段过于用心所以感受到了超出现实的很多力量。
最近在读书。好久不写东西,这个久是有多久呢?最后认真写东西可能还是高中作文吧!大学?大学不都是东拼西凑吗?连论文也不例外啊。
小镇大学生
现在想起,大学的时间真的可以做很多事情,因为自由,因为时间多,你可以为未来积蓄很多力量,不管是专业相关还是自己的兴趣。可是我们这大多数人根本不了解世界是什么样子,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对人,对人才是什么要求。就算有很多学长学姐家长长辈告诉我们要会说话,学着讨人喜欢,要好好学习充实自己,可这些话,并不具体,并不能解救我们于迷茫,因为最根本的原因,我们并不认识这个世界,或者我们并不知道以后,从学校出来以后,会面对什么。所以很多大学生的现状是有劲想使却不知道该往哪里使。你看那些天天打游戏的男生和天天追剧的女生,你不能说他们怎么不思进取之类的。他们也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进入这个一本或二本或三本或高职的。他们当中可能也不乏当年的才子才女。以前的生活都是安排的好好的,有九门课每天生怕时间不够用。现在突然把主动权完完全全给自己安排,可能真的无所适从。
感觉我说的很多都是前人说过的东西。我觉得我接下来想说的可能也有很多前人的东西。农村孩子上大学这个话题也是被人讨论烂了的。各种观点各种争论各种骂战都不想一一数来。我以为这是个很有时代性的问题,以为是因为而今大学生太多所以淡化了这个名词曾经代表的一些东西。后来看了蔡崇达写的《皮囊》,想起自己看知乎上一些关于见识等等的一些回答,感觉其实每个时代可能都是相似的。而且没有什么事情是有定论的。同样的轨迹,可能在交叉路口分道扬镳后走出完全不一样的结果。同一个世界,同一个环境,都是因为人不一样,人的基因,性格,生长环境,,,,,,原生家庭。
其实我看《皮囊》里,写作者小时候的玩伴以及长大后各自的际遇,我只想到四个字:小镇青年。少年时期在小地方的所谓优秀出类拔萃,等到拿出去,拿到更广阔的世界去,却连普通都算不上,那么多年的踌躇满志,本以为可以施展抱负,最后所谓报复都变成了笑话,当初有多热情,后来就有多可笑,多不愿提及。
其实看到这个地方我真的很怕。我怕看到的是我自己。我已经26,或者27,或者28了,我曾经也是小镇的很优秀很有理想很有想法的青年。我也在正该施展才华的时候感觉到翅膀很沉重就像绑上了重重的铅块。我开始否定自己的所有,否定自己曾经被夸赞的文采,的英语,的成熟,的个性,的......我开始羡慕别人的生活,羡慕别人好看,羡慕别人的爹妈,羡慕别人有很好的男朋友,羡慕别人已经结婚有孩子可以过安稳的生活......如果现在我还可以找个借口开脱一下:毕业晚,才工作三年不到,不想回十八线城市,结婚压力太大,没有好男人......那么过几年呢?三年五年,二十九三十一的时候,我又该怎样?
想起大学刚刚开始的时候校长的讲话,有一段的大致内容是说,上大学并不是让你学会一门谋生技能,毕业以后养活自己,它更重要的是教会你做一个更好的人......可能真的很有道理。可是这个世界节奏多快啊!大家都很有斗志的争取升职加薪创业,如果跟不上脚步,就会像一只狼群中的小绵羊。小绵羊啊小绵羊,当明白光做一个很好的人,很有情怀的人,很有梦想的人是远远不够的时候,你会怎么办呢?也许前期的路大家都是差不多的,而在这个交叉路口,当你隐隐觉醒的时候,可能积极跟上时代的脚步,默默耕耘几年就能慢慢把自己也变成一只小狼,而选择另外一条路,放不下自己的清高,只是去思考,去踌躇,去梦想,去批判......结果就会变成一个典型的小镇青年吧?
放下曾经的所谓光环,也放下很多不切实际的想法,轻装上阵,做一只小小的狼吧,不然再多宏图大志,最终却连一个普通人都做不了。
互联网
前面说上大学有很多自由和很多时间。其实我想说的是我自己在那些时间里做的很多半途而废的事情。
我经济条件始终都很差。高中快结束的时候才开始玩qq,那时候已经是2009,2010年了。大一学的计算机,大学的很多课程都需要电脑完成作业,可是我这个小村姑真的什么都不会。不过那时候计算机专业有专门的机房,随时可以去用电脑。我那时候还学C语言,真的是一块硬石头的感觉,根本不入门。那时候就经常去机房上网,玩qq空间,看小说,看资讯之类的。感觉内容好丰富啊,简直给我这个小村姑打开了另一个世界的大门。后来大一就想办法自己凑钱买了个台式机。
那时候干嘛了呢?我高中的时候,高二因为小暗恋小初恋,艾玛,成绩真的下滑好厉害啊。高二分班的时候已经倒数了,然后高三励精图治,可是高考离二本线还差两分。然后复读,终于考了个二本。(原谅我并不算太聪明)。所以上大学之前我是完完全全崩了两年的弦,我就是那种一上大学就觉得,啊好自由啊,要使劲玩啊,好好享受生活啊blabla的。那时候买了电脑就天天在宿舍上网啊,看小说啊,看新闻啊,看其他文章之类的。当然不可避免就会看到很多软文嘛。然后在软文的指引下自己鼓捣了一个网店。
但是自己并不是很懂嘛,推广还要花钱。最后网店的结果是给同学充值了几次话费,小店升到了三个心。就告一段落了。
然后看书,自己真的是很喜欢文字的。找了很多经典的书,后来有些感觉很晦涩,有些感觉不对胃口,还有就是本来很爱的英文,在转学去了英文专业之后,面对每天从早到晚的英语课,渐渐感到厌烦。(毕业后不用天天上英文课了又慢慢爱上英文了)然后那段时间学习不好,书也没心情看。最后在上大学就是为疗情伤看了很多亦舒的小说,还有大三事情少找了几本超级IP像《花千骨》,《三生三世》,《凤求凰》......
我想说的是什么呢?我大学计算机转英语专业。毕业后留在武汉,一开始亲戚介绍的国企工作,真的是每天喝茶聊天。后来国企大规模裁员我这个小菜鸟自然失业了。然后有个过渡性的工作,然后我就开始思考以后做什么。我是真的很爱英语,可是爱好和工作不可以划上等号。后来学网页设计,上了半年班,现在处于择业期,也算是成了互联网从业大军中的一员了。这半年来,我经常会想起,如果大学时候把网店坚持开下来,会不会也有个皇冠店铺?至少有了五六年的电商经验了肯定也是跟现在完全不一样了吧?如果当初坚持读很多有营养的书,会不会也可以在自媒体的浪潮分到一杯羹?其实越这样想越会觉得自己很loser,因为这世界上很多事,本来就输在坚持,如果你那时候真的咬咬牙,也许可以坚持一年或者两年,但是坚持到毕业,到毕业后,当成事业来做,我觉得,除了坚持,还得有很多其他的支撑。这些行业在现在看来很不错,但在我还上大学的时候,我并不知道坚持下去的结果是什么,身边也接触不到从业人员。你看,要做成一件事,需要很多因素。坚持只是一小部分,需要指引吧?需要对行业和趋势的认识吧?需要相关人士的交流吧?你心里对方向有一个明确,才可能去坚持吧。
感觉自己又有些跑偏了。是不是太爱为自己找借口?抛开网店不说,读书本不该是一件功利的事情,本来就是一件坐冷板凳的事情。当年大家都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而今,互联网的发展给了文科生更多机会。而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像我这种,就是没有准备的人,我曾经有机会,但是我没有抓住。或者说,因为我左顾右盼,当机会找到我时,我只能伸一下手,然后看着它飘走。
而我现在的状态何尝不是另一种左顾右盼。半路出家,却不愿意有一个新手的心态。
世界对每一个人都是一样的,不一样的是我们大家对这个世界的态度。希望大家都能有一段沉寂的时光,去积累,去生根,这样才能在机会来临的时候去把握住它。
想起高中班主任说过的一句话,当时真的觉得很励志,也因此沉下心来学习了几个月,然后成绩就蹭蹭上去了。那是我高中考的最好的一次。那位班主任说“要夹起尾巴做人”。
小镇初中生活
之前说过,我初中时候除了历史真的对每门学科都有学术性的兴趣。那时候的老师也是读书以来唯一会给人一种传授知识的感觉。语文老师的作文课大家都争着写出范文来,很枯燥的文言文学起来也充满乐趣;数学因为有底子,也不服输,所以是痛并快乐着;政治老师喜欢组织各种教学活动,也让我们这些刚刚从农村泥巴地出来的小孩感觉很新鲜;物理老师超级严厉,喜欢打人吼人,而我这个反应很慢,智商不高的好学生自然要花很多时间去避免挨骂,这样避免着避免着,物理成绩竟然也是看起来很不错......
好希望自己永远年轻。你知道吗?我现在根本不想去跟别人聊读书时候的事情,也不愿意跟别人聊初恋啥的,也不愿意跟别人聊谁喜欢谁,好心动好娇羞之类的八卦。感觉这都早已经不是我们这个年龄的人做的事情了。不是现在才不愿意聊的,是好久了,不记得多久,可能是因为自己曾经很热衷的学生时代,和曾经惊天动地心动过的人,都不曾在这二十多年的生命里有一个很好的结果,或者是因为工作了之后看到很多东西长了点见识,所以会觉得这些都是没有意义的小孩子把戏。其实谁说不是呢?可是到底是不是呢?
我也不知道,如果是的话,那就当我最后一次去认真描述那个并没有太多意义的时代吧。
其实很多事情,你过十年再回头看看,都是没有意义的。不是有书上说,如果你面临着选择,那么请你考虑一下现在的选择对十年后是否会有正面的意义。罢了,这些不都是励志书教我们的么?那我们今天不励志了好吗?我们只谈风月。
其实有什么好谈呢?我爸爸这个人,用我妈妈的话说,就是不理事,家里灯坏了什么的他都不管,能将就用就将就用,将就不了就不用。而我,(那些老掉牙的事情我真的是不愿意去讲)我初中差点留在了村里上。已经开学两周了,我外婆才会觉得我这么好个苗子应该去镇一中才对,他们都帮好几个亲戚打招呼去了镇一中,自己的亲外孙女怎么可以不管不顾留在村里?都是因为他们介意我爸爸没跟他们开口。总之开学两周后我又兜兜转转进了镇二中。那时候心情真是不算好,不过小孩子还是很单纯的,至少好过在村里,那既然来了这个地方,先在这个地方做到最好咯。一不小心就真的做的还好啦。刚刚进去,心情真的怎么说呢,低沉,毕竟心是沉下来的,心沉下来了,做事就不会浮躁,对于学习来讲自然顺风顺水了。记得一进学校就得了作文大赛一等奖,然后去参加英语竞赛,又得了国家奖。然后期中期末都是全班第一。不过那时候好骄傲啊,觉得这个第一不算什么,马路对面那个学校还有好多人比你厉害呢。
这是初一的时候,真的很怀念那时候的那个小姑娘。看起来很骄傲其实好谦虚好谦虚,想法那么单纯,只想赢过对面哪个学校来证明自己。
可能那个时候有点顺。然后就把当初单纯和淳朴的梦想踩到脚底了,另一方面对环境也适应了,激情劲也过去了,虽然还是好学生一枚,可是有些东西已经很微妙的改变了。现在想想,那时候的自己真的好讨人厌啊。用我自己的话说,小镇里的一个小初中生,成绩好又能怎样,什么用都没有。就像一个美女,如果美而不自知,那是更添了一份气质。如果走到哪里都把我好美写在脸上,那就很讨厌了。而我,我当然没有那么讨厌。可是会有很多人拿有些东西说事。可能因为是小地方的原因,很多认识不认识的甚至会跑来打听,你们家是不是有哪个哪个孩子在学校怎样怎样。。。。。。真是毫不夸张,过年过节或者走亲戚真的经常会遇到。我一个十来岁的小村姑,真的是招架不住这些好吗?真的有段时间对此无所适从。加上某些自卑,我的初中也是很典型的成长的烦恼。
不过那时候真的好爱学习,就是真的喜欢读书的那种。不知道是因为老师的原因,还是环境的原因,也或者是因为考的好所以更有兴趣的原因。
作文是一个让人又爱又恨的东西。爱是因为文字有时候会很有表达力,恨是因为总会出现那些让人敲着脑袋硬着头皮去写的东西,比如,我的爸爸,我的妈妈,一件难忘的事,一段细节描写,每周周记编不下去的时候......
那时候所谓成长的烦恼真的是为赋新词强说愁。在那个无忧无虑的年龄,利用假期读了几本大部头。红楼梦很美,可是它美的有点过分,一个十几岁的小村姑,世界还是一片空白,而红楼梦就是一瓶营养过剩的护肤品,好则好矣,突然一用,免不了长满脸的脂肪粒。我记得第一遍没看懂,然后粗略看了第二遍情节大概清楚了,然后第三遍,就感觉各种细腻的心思和情感都有点明白了,而这些,当时的我其实是hold不住的。不是有人说,男不读红楼女不读西厢,老不读三国,少不读水浒吗?我觉得一个农村小姑娘初中的时候读红楼也是不合适的。往后面,真的会感觉自己会变得有点敏感,回想很多,超级爱吃醋......再往后面,意识到这些毛病却又很刻意的什么都不愿多想,总之好像走了两个极端。这里面当然有自己的问题,但是不得不说这本书功不可没。我看到过很多孩子在成长的很多时候跑偏,而我自己却感觉从来不在正确的轨道一样,而最偏的可能就是这个年龄把这本书看了好几遍吧。
不知道有我这么个妈,以后我的孩子会么样长大。我算不算个睿智的家长呢?至少我走过很多弯路,也看到别人走了很多,会不会对自己孩子的成长有什么指导意义呢?也或者时代变化太快,根本不是一回事呢?
不知道,但是随着年龄增长,我是真的觉得了每代人看似时代背景不同其实很多东西都是很相似的。比如孩子都会有很多不切实际的想法,然后被爸妈劝着要踏实安稳过日子。最后安稳过日子的可能早早准备着,过的不错。还要折腾一下的,有的折腾成了,也还不错,有的没折腾好就晚了几年去过安稳日子。总之大家最后都会长大找到自己的路。而我和我这种人,却是夹缝中的想折腾却不知道怎么折腾也不知道还要折腾多久的,也不知道最后会怎样的。
那时候还在寒暑假读了基督山伯爵还有一本半文言文的忘记名字了。我记得看基督山伯爵的时候,那本书是在书店租的,当时还是住的以前的平房,我坐在楼梯的窗户旁边看的。现在想想,那个时候没有烦恼,真的是读书的好时节啊。当时扰乱我的是我弟弟的调皮捣蛋,他把我的书抢走,然后跑了,然后我追不上他。然后我哭着找妈妈,妈妈当时在做饭,就把我俩都骂了一顿。
是的,那时候真的并没有太多羁绊。如果有,那就是人的功利之心。比如我爸爸就会跟我说,看这些书有什么用?我心里不认可,不过这些话听着听着总会在潜意识里面被影响着,然后自己拿起一本书也会先想一想,这书看着有用吗?有什么用?
你看,如果我有一个人,一个很成熟睿智的人来指引我,我可能就会少走一点弯路。比如那个人可能会阻止我在那个时候看红楼梦,那个人可能会认真的跟我说,读书不是一件能立竿见影给你带来什么好处或者什么变化的事情,比如他可能也由此延伸一下告诉我,很多事情都不是那么快就有结果,它需要你去积累,去沉淀......我想,在那个时候,在我对这个世界并没有太多认识的时候,在我的很多性格和习惯并没有养成的时候,如果有那么一个人给我这种指引,会不会比我自己走很多弯路再明白这些要好一些呢?不知道呢,这个答案真的不一定,因为别人说的和自己经历后才明白的东西肯定是不一样的。可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或者怎样吧?
语文老师有次跟我聊天,他说我以后可能是个作家,可能是个记者。我那时候真的是对每门课都有学术性的爱好,英语老师会不会也觉得我会在英语这条路走下去,物理老师会不会也觉得我一个女生物理比男生学的好很有前途?我不知道,反正那时候语文老师是这样对我说过了的。可是我真的是好多年没有认真写东西了。而且工作并不顺利。我就是那个过得不太好都不愿意参加同学聚会的人了。不知道给他们知道会怎样。其实我想说的是,语文老师知道我现在完全不写东西会不会如何想?也或许当初就随口一说早就不记得我?
我不知道大学哪个环境为什么会什么事情都做不好。我学的是我喜欢的英文专业,可是在那里,我连以前超级喜欢的英文歌都不听。我想,如果我学的是文学类的专业,肯定也是不会愿意去读很多我很喜欢的文字吧?自己考虑了一下原因,一方面学习的场所不固定,跟以前两点一线完全不一样,另一方面大学毕竟不是一个单纯学习的地方,会有很多因素来干扰,还有就是自己的经济问题,总感觉无法安心。这也是小镇青年的一个劣势吧?我当时有点读书太少相对太多的状态。我不想给自己找理由,但是环境真的会对人影响很大。不然你看,基因的表达只有两个因素,一个是本身的DNA排列,另一个就是环境了。
我大学学的是英语专业。其实英语语法好简单,把最最基础的东西会了,其他的都是扩展。我那时候的英语老师好年轻,可能就是我现在这个年龄差不多吧。发音不算标准,但是会把语法教的很好,你知道初高中英语都是不开口的嘛,所以语法学的好超级利于考试。我记得那时候记单词根本不需要费劲,除了几个音标和发音看起来没那么搭需要特别记忆之外,其他的差不多看一遍就记得了。可能那时候年纪小真的适合学习。当时买了一本薄冰语法,把第一章看完了,那第一章就是语法里最基本最基本的东西。到后面高中甚至大学专门开了一门语法课,感觉都是围着那个章节展开的。
不过大学英语真的是一直在啃老本,得亏有点老本可以给我啃一下。
写到这里,停了一周。我之所以写小镇,写初中。是因为《皮囊》里,作者的朋友,文展,厚朴,阿小,,,,,情节我都不是太记得清了,只记得有很多不得志。看了下知乎的一些评论“把所有朋友都纳入竞争者的范畴,把他们比下去。不管是文展,两个阿小,还是厚朴都不如我这个从小考第一,奋斗在帝都的成功人士。俯瞰众生的上帝视角,假装客观的冷漠,从头到尾没有帮助过一个需要帮助的朋友,有这样的朋友,文展,阿小,厚朴真不幸”。 我真的不知道说什么了,这本书有些沉重。作者也说过,他犹豫了很久,犹豫要不要出版。知乎上面还有个回答说,作者是个记者,总是以旁观者的身份去说事情,没有感情,太过冷静。可是,放到大环境中去看一下,一群人,小时候怎样,长大后怎样,谁是在什么地方走岔了,怎么走岔了。这难道不是一个很多人都在思考的社会问题吗?有人会思考自己身边的人,有人会思考整个社会的人,也有人会花很多年时间取样调查各种因素对成长,对成人后境况的影响。
成长这回事,谁能帮得了谁?
小孩才会崇拜你很有才华,大人只看你赚多少钱。
我26岁,才有一点点明白。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