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继续学习人际交往篇:打造一把与人交往的心灵钥匙。
01
昨天东方头条报道了一则新闻《伸手要钱遭拒 女儿扯发拖行环卫母亲》,看到视频和图片很痛心,环卫工人的女儿又高又壮,二话不说扯着母亲的头发强行走了数米,直到其他工友劝阻才肯松手。
有记者访问环卫母亲,环卫母亲说因为女儿要钱,自己不同意所以引发了这一幕,而且孩子长期患有抑郁症并靠药物控制,随着年龄增长,如果药物没有控制住,就会导致时常发病。
视频曝光后,很多网友都指责女儿“既不懂得孝道,更不懂得礼义廉耻”。暂且不说这个女儿的病情,从母女的关系和处理事情的方式来看,这个母亲的教育是不到位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孩子的行为举动都有家长的影子。
影响亲子关系很重要的一点是良好的亲子沟通,在孩子还小的时候,父母是有责任和义务在孩子和父母之间建立一条沟通渠道。但是很多父母都会忽视这点。
新网报道中的女儿对母亲处理不良沟通情绪的方式是动手,这应该不是第一次动手,在女儿还小的时候,环卫母亲没有重视和处理好孩子的情绪,以至于孩子采取极端的方式。或者环卫母亲本人也没有做好良好亲子沟通的榜样,也会在极端的情绪中采取极端的方式。
沟通是双方面的,首先父母懂得倾听孩子的话语并且给予孩子恰当的回应,同时也引导孩子如何说出心里的话,如何表达自己的情绪。当自己的意愿没有得到满足时,父母要及时疏导孩子负面的情绪,帮助孩子走出情感困境。
而建立良好沟通渠道很重要的基础是良好的情感交流,父母的用心陪伴。
02
在沙拉的书里,有一段话:
孩子的社会交往活动是从他降生的第一天开始的,而父母是他的第一任社交对象。
孩子与别人的交往模式,首先在父母这里得到练习,父母怎样跟孩子打交道,孩子就怎样跟别人打交道。
父母怎样处理与孩子之间的冲突,孩子就怎样处理他与别人之间的冲突。从这个角度看,父母是孩子社交能力的训练师,是孩子社交行为的模板。
可见父母是孩子人际交往训练师。父母如何与孩子打交道,在下面的事例中可以获得一些启发。
最近看了香港著名男演员陈锦鸿的育儿访谈节目,很受感动。陈锦鸿在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选择回归家庭,全身心投入到自闭症儿子的教育中,因为他了解到6岁之前是自闭症孩子康复的黄金时期。
陈锦鸿在节目中谈到陪伴儿子成长的生活点滴,忍不住几次落泪。自闭症孩子是不和别人沟通,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讲星星的语言。陈锦鸿为了获得孩子的信任,搬家到郊外,让不喜欢接触人的孩子去亲近大自然。
每天白天他和孩子去郊外玩耍一小时,儿子看到什么,爸爸就说什么,虽然得不到孩子的回应,他还是坚持,就像一个导游一样不停地说。每天晚上他和孩子到市内游玩,别人用异样的眼神看着孩子不一样的举动,他坦然接受。
他说作为家长首先是接纳孩子,如果我不当孩子正常,别人怎能当孩子正常;如果我不接纳我的儿子,就不能期望别人接纳他。
几个月过去了,儿子还是不和他说话。但是他没有放弃,直到有一次,儿子看到一棵树很想上去,但是心里害怕。他在一旁示范爬上树,后来儿子也去爬树。他站在树下小心的用手一次又一次扶住每次要掉下来的儿子,而后每天都重复着相同的事情。
这次努力让陈锦鸿获得了儿子的信任。信任是孩子接纳父母的第一步,是彼此获得情感支持很重要的基础。
陈锦鸿谈到,信任需要尊重和等待,为了让孩子喊一句爸爸,我至少教了上千遍。别的孩子可能学三次就会了,他的孩子要学100次、500次,甚至1000次。但是没有关系,耐心等待,等到孩子什么时候自己想学就开始了,一旦孩子选择了开始学,就会主动克服很多困难,坚持下去。
这种尊重和等待是值得的,因为孩子在整个过程中是开心的,愉快的。如果是被迫的学会,整个过程中孩子和家长都会不开心。
尊重和等待是孩子和父母感情增强的第二步。
在场的观众都非常佩服这个爸爸,在他一次又一次的坚持和努力中迎来了儿子的进步。几年过去了,儿子可以在正常的学校上课学习,学业成绩也很优秀。
陈锦鸿说自己是幸运的,如果不是儿子,他不会和太太这么亲密,和家人的关系这么好。
从陈锦鸿陪伴儿子的这段经历中,可以看到,父母和孩子的感情交流来自父母每天用心陪伴孩子。成人的情感世界比起孩子会复杂很多,在和孩子交流中,要放下其它杂事,用一颗单纯的心和孩子交流,蹲下来尝试用孩子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世界。
陈锦鸿谈到和孩子按摩的小插曲,因为自闭症孩子的同理心不强,一次朋友来家里后谈到按摩可以增进彼此的情感交流。于是陈锦鸿给孩子按摩,而后,让孩子给自己按摩一分钟。
按摩已经坚持了一年半,现在孩子给自己按摩有了很大的进步,能让自己感受到舒服。
同理心在心理学上的含义是指换位思考,能站在当事人的角度和位置上,客观地理解当事人的内心感受,换句话说就是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地感受、体谅他人。
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用一颗同理心和孩子交流,是家长在孩子面前展示换位思考的姿态,而这也是培养孩子社交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孩子和父母进一步增进情感交流的第三步。
沙拉在书里写到:现在学校的教育制度,着重培养学生的考试能力,对人际交往能力培养非常欠缺。另一方面,现在学生跟人交往也少,在电脑上花的时间比和人交往的时间要多,这对提高人际关系的能力非常不利。一个没有换位思考能力的人,要建立好人际关系是极其困难的。
沙拉的父亲也是这样教导沙拉的。
03
在沙拉十岁的时候,楼下的一个大厨经常做卷饼给大家吃,每次分给沙拉的那一份,不是边边角角,就是带碎渣的。沙拉总是会有点不开心。父亲看出来了,他语重心长地说:“孩子,要知道,这是别人给你的,不是你自己做的,你没有选择,不要去要求别人。”
父亲把一个笔记本送给沙拉,里面写下几个词:博爱、感恩、诚信、忍耐、乐观,最后才是知识。
从沙拉父亲的教育中可以看见,教育孩子成人比成才更重要。其实这是每一个父母最初的心愿。
只是当孩子进入学校后,很多家长会把教育孩子的重任交给老师,更有甚者早早让孩子进入寄宿学校,一周只见孩子两天,又或者把孩子交给老人,自己到外面打工挣钱。之后父母和孩子每次交流的内容重点都离不开成绩,学习,学习态度,孩子的成长经历浓缩为几个分数,几张成绩单,几份试卷,一份老师评语。
这是父母忽略了孩子成长的过程,只重视结果造成的。
父母和孩子之间缺失了情感共同经历,进而形成了一道鸿沟,让父母和孩子就如两条平行线,没有情感交流点,难以交流。
往往很多父母忽视的这点反而让自己成为孩子的情感交流障碍,使得孩子在父母面前无话可说,在家找不到可以倾述的对象,又或者只要和父母一说话就是针锋相对,不是争吵就是打骂,就如上面那篇新闻报道中的情景。
很多时候在孩子成长阶段,父母的某句话、某个举动,父母自己没有意识到,却会在孩子心里留下痕迹。
很多时候父母的言传身教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比起学校教育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