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你是否会有这样的困惑:
小孩子看电视,看到入神,脚步就会自动化的往前移动,不知不觉地靠近电视屏幕。
作为父母,担心小孩子的眼睛,就会一下子着急起来,常常会说:“看电视那么近,你是要眼睛瞎掉是不是?“,”不要靠电视那么近,靠那么近你的眼睛会近视的“等等。
这些话听起来真的特别熟悉,我们从小到大,也是被父母这么碎碎念长大的,所以,长大后,如果自己做了父母,也会以同样的方式脱口而出教育自己的孩子。
最近看了一本书,作者对于这个育儿普遍的现象有了新的见解,我看了简直醍醐灌顶,终于明白,为什么一直以来父母们用这种威胁保护的语法一直不见效,这个独到的见解也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够助你在育儿路上一臂之力。
这个有效的方法是:“以行动暗示语法代替危险保护语法”。
作者因为他的女儿也常常出现这种情况,一次他突然觉察到了这个现象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去处理。他深呼吸,说出新的对话,跟他女儿说:“让你的屁股黏在沙发下的灰色靠垫,非常好!”
或者是“去咖啡色枕头那里,把头靠着咖啡色枕头,然后爸爸会给你拍手喔!”
就这样,在女儿一次次靠近电视屏幕,一次次听到爸爸的指示语,然后往后退,然后在屁股碰到靠垫的那个刹那,会听到爸爸非常立体的赞赏声:“非常好!”
一次又一次,孩子有至少八成的时间是会在沙发上坐着看。
想要把一个行为内化,可以内化恐惧、威胁、害怕、危险。也可以内化赞赏、鼓励、支持、爱护。这样的正向行动暗示语言,作者从孩子出生以后就一直练习,让自己逐渐从旧的习惯语言中跳脱出来,从小,老师、长辈们使用的习惯语言常常是充满威胁意味的,比如:
“爬的那么高,会摔跤的,摔一跤,你又要大哭了。”
“不要跑的那么快,马路上很危险的。”
这些习惯的语言,背后都是关爱,可惜是威胁的词,一不小心就像催眠暗示一样,流进了孩子小小的心灵,种下了日后怕东怕西、不敢冒险、不敢尝试的种子。
我们在平时跟孩子相处的过程中, 应该更多的说一些正向的行动引导,而不是常常被禁止做什么,多一些鼓励与赞赏的语言,这些正向的语言,会让孩子充满希望地期待自己的未来,能够产生好的感受,从而增加他们愿意继续遵循的意愿与行动的可能。
父母需要经常更新自己负向自动化的语言,转化为更多正向的语言去引导孩子,这样成长起来的孩子会更加积极阳光、不惧怕困难和挫折。